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二(上)培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鄞州高级中学马公启关于新课程的思考?新课程到底要追求一种怎样的效果?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该模块的要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它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解读:1、该模块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2、这些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3、这些历史人物从不同侧面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4、科学地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在史上的作用;5、关注并重视这些历史人物在现实的影响。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用心体会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说明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呈现的。该模块的教学的三维目标该模块学习的内容要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3人2、东西方的先哲3人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3人4、“亚洲觉醒”的先驱3人5、无产阶级革命家5人6、杰出的科学家5人教材布局本册书着重体现的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遴选的历史人物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其中中国历史人物占45%左右,外国历史人物占55%左右。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学分析一、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建议:注意同一时期西方发展状况及东、西方差异)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一、单元解读四、单元教学建议:1、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教学中注重比较,寻找人物的共性和个性;并可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3、注重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帝王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时代,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注重对学生的情商培养。一、单元解读二、分课讲解一、解读课题:1、解读的必要性:课题是纲领;课题是灵魂;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2、解读的方法:划分课题的语法结构,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而关键词往往就是本课所讲的重点。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第一个皇帝;秦始皇。3、对关键词进行文字解读和历史解读,并将二者有机统一,从而从课题上深化对本课内容的了解和理解;如:统一既包含领土的统一(外在)又包含各项制度的统一(内在措施);第一个皇帝是指皇帝制度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这两方面便是本课的重点。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二、分课讲解二、《学科指导意见》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发展要求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大略。说明教学本课时应与必修Ⅰ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二、分课讲解三、本课的知识介绍1、内容简介: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的暴政。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另一方面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2、知识结构: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建立集权统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秦始皇的暴政统一条件统一过程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修筑长城、大兴土木3、本课的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及其统一多措施难点:专制集权的政策措施和作用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内容1、秦统一六国:三维目标细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地图、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识记:秦王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理解: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始皇历史潮流,完成统一功不可没。运用:必备条件(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实力内容2、建立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三维目标细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图标、归纳情感态度价值观: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识记: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理解:略运用: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造内容3、秦始皇的暴政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三维目标细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材料、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秦始皇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识记: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大兴土木。理解:略运用:采用及其粗暴野蛮手段来维护它至高无上的权威。五、本课教学设计及建议1、新课的导入:图片情景导入(长城、兵马俑);引言导入。2、教学过程:(1)关于秦统一六国的教学:充分利用两个地图:战国形势图与秦统一六国形势图进行讲解,并配以问题:战国有哪些主要的诸侯国?为什么秦有条件完成统一?(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一目的教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引用图示逐次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如图:讲述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内容。放手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图、表了解其概况,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意义?”结合现实让学生理解。关于秦始皇的暴政: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秦始皇实施暴政的目的(尤其是焚书坑儒),指出其手段的残暴;二是引导学生对其批判与评价。得出结论(小结):略五、本课教学设计及建议六、本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1)标题的差异:旧:秦朝的统治(2)内容的结构:大致相同,但表述有差异。尤其是语言叙述的侧重点差异很大。新教材重史实的叙述,不轻易给出结论;旧教材重理性的分析。(3)新教材内容选取差异举例:旧: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新教材没有;旧教材中有关于秦律的叙述,新教材没有;旧教材有由关于秦教育的叙述,新教材中没有;秦的暴政一部分差异较大:旧教材把秦的暴政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叙述的,而新教材单单作为一部分内容,且其中并未涉及秦末农民战争的内容。等等。2、注意摆脱旧教材模式的影响。3、注意充分挖掘、整合教材中史料。(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图、表以及课后的学习延伸等)4、注意引导学生从分析史料中得出结论。(论从史出)课件展示一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解读课题1、解读的重要性:2、找出课题的中关键性词语:“大唐、盛世、奠基、唐太宗”。而其中“奠基”一词是关键词中的关键。3、对课题的历史解读:可通过设计问题来完成;问题设计:(1)课题的表达反映了唐太宗在唐朝历史发展中的什么地位?(2)这种奠基地位是唐太宗通过怎样的作为而实现的?4、明确“奠基”的全方位性,即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二、《学科指导意见》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入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玄武门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三、本课知识介绍1、知识简介:本课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并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2、知识结构: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背景、概况“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概说、治世表现、治世原因的具体表现。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概说、表现、民族政策及作用开放的对外政策:概说、对外文化的特点、对日本、朝鲜的影响。晚年的反省3、本课的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后世的启示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说明:“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是学生阅读内容,故不再具体细化。内容1、“贞观之治”的出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记: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善于纳谏、爱惜百姓、减轻刑罚、完善科举。理解: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运用:太宗治国之策对封建王朝产生的作用。分析讲解、材料解析、情景再现内容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识记:战而后和;羁縻府州;天可汗;安西都护府;颂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理解: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影响运用:讲述过程、材料解析、情景再现内容3、开放的对外政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史料研习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识记:鸿胪寺;贸易往来频繁;世界性大都会长安理解:唐太宗对外政策及其影响运用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唐太宗的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关心百姓疾苦、晚年自省,认识其作为一代名君的为政策略与智慧;2、通过唐太宗实施的开明民族政策,感受和认识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友好关系,以及四夷自服的安定局面;3、通过唐太宗推行的全方位的开放政策,认识唐朝对外交往的繁荣景象,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自然辐射作用。4、通过归纳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外交关系、文化诸方面的政策,全方位认识其治国的方略及其借鉴意义。四、本课三维教学目标的细化五、本课教学设计及建议1、新课的导入:(问题探究;图片与图示结合方式;情景再现式等)例:问题探究方式,通过分析引言内容导入。此方式可训练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析、归纳、评述能力,还可从理性的层面建立起学生对唐太宗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感佩之情和对其治国理念的深度认可。步骤如下:(1)请学生观察引言提供的唐太宗的画像,并说明对画像中反映出李世民的形象和神态有何直观印象?(2)出示与引言相对照的《贞观政要·君道》原文,请学生解析其意。(3)对照引言文字,请学生归纳唐太宗如何论证君、国、民三者的关系?(4)请学生谈谈地唐太宗此番论述的感受。(5)在感受的基础上再次联系唐太宗画像中反映的形象及神态,看是否符合最初的直观印象。2、教学过程(1)关于“贞观之治”一目(重点):教师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教学:介绍唐太宗的统治思想——具体措施——总结贞观之治局面形成及意义。其中重点分析唐太宗的具体统治措施:用人方式、经济措施、法律保障、文德治国等。在统治思想、施政方式的分析完成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由学生来分析唐太宗的一系列做法
本文标题:高二(上)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