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考转型,我们对策-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网站
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题记——这是一篇出自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刘润先生的博客,希望与所有人一起共享。感悟之一:“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块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很聪明的人。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司机说科学的方法:1、方法之一——科学精确统计,不按公里计算而用时间来计算(1)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工作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每小时成本价共计是34.5元;每分钟0.58元(2)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乘客是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刘润说: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象出租车司机,到象是一位成本核算师。2、方法之二——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刘润:”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象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yourselfintoothers“shoes.”司机说:“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感悟之二:积极的心态“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她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成功的秘诀在于:用心多于用脑,诚意大于技巧一、解读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一)从呈现形式来分析1、试卷结构2、试题按通史顺序排列3、考查内容分布4、关于试题难度(二)从试题内容来分析(二)从试题内容来分析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材料型试题比重大2.运用反映现实生活或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试题渗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3.追求历史主观题及其回答的大视野、大跨度4.三维目标的考查更趋明朗5.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6.关注史学研究新观点一、解读08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一)从呈现形式来分析1、试卷结构客观题:20题,共60分主观题:共5题,共60分,其中必修三大题、选修四选二21题(必修3),10分;22题(必修1)12分;23题(必修2)14分24题——选修部分,四选二,各12分2、试题按通史顺序排列中国史(75.5分):古代(35.5分)、近代(24分)、现代(16分)世界史(44.5分):古代(4.5分)、近代(22.5)、现代(17.5分)模块分值必修Ⅰ选择题第1、3、10、11、13、16、19、20,非选择第22题,计36分必修Ⅱ选择题第4、8、9、14,非选择题第21、第23题,计28分必修Ⅲ选择题第2、5、6、7、12、15、19、18,非选择题第21题,计32分选修1非选择题第24题12分选修4非选择题第25题12分3、考查内容分布考查历史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大,适当兼顾五大模块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值;《2008年历史考试说明》必考部分26个大专题,没有考到的专题有4个:1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6.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其他专题或多或少的涉及一些知识点。选考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蜻蜓点水改革只考了7个改革的其中之一孝文帝改革;人物评说17个人物中只考了华盛顿和拿破仑;探索奥秘6个中考了一个玛雅文明;世界文化遗产荟萃5个文化遗产中只考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4、关于试题难度:试卷总体中难偏上,其难度远远超过了2007年江苏高考试卷。尤其是选择题的难度比以往有所上升,几乎每题都有些小门槛,而且陷阱很多,学生在考完后对有些题目的答案感觉不是很明确。主观题虽然平稳些,但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使高考的考查从知识的细度、准确度向知识的广度、运用的灵活度转变。例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例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象。”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2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二)从试题内容来分析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材料型试题比重大2.运用反映现实生活或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试题渗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3.追求历史主观题及其回答的大视野、大跨度4.三维目标的考查更趋明朗5.关注史学研究新观点6.关注时事焦点,不回避热点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材料型试题比重大今年材料型试题大为增加,这表现在:一是材料型选择题大量出现,20道选择题,材料型就占13道;二是问答题材料化,与材料解析题合并,这样非选择题就成为了100%的材料解析题。(二)从试题内容来分析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材料型试题比重大2.运用反映现实生活或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试题渗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试卷第4、6、8、17、18、21题的“瓦肆”、“戏曲”发展题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二)从试题内容来分析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材料型试题比重大2.运用反映现实生活或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试题渗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3.历史主观题及其回答追求大视野、大跨度3.追求历史主观题及其回答的大视野、大跨度所谓“大视野”、“大跨度”,是指试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而言。这是新课标以及新课程的设计思路之一,必然在高考中表现出来。07年新课程高考卷海南卷第26题要求学生分别回答《尚书》中的“民主”与伯利克里演讲中的“民主”的含义——中外关联比较第28题引用《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中国人权五十年》三则材料,要求学生比较《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的异同以及概括中国人权观的特点。——中外关联比较山东卷第29题考查山东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以及山东教育的近代化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今贯通广东卷第30题将苏联农业政策、经济体制与中国对比,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问题——中外关联广东卷第27题将欧洲“古学复兴”与秦汉宋明思想状况、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与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时代联系起来,考查古今中外几个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状况、共同的时代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08年新课程高考卷江苏卷:22题:20世纪30-70年代的中日关系23题: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08年新课程高考卷江苏卷:22、20世纪30-70年代的中日关系23、英美中苏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变化•广东卷:27.18世纪中-20世纪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28.20世纪20-80年代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29.1773-1870年美英的政治经济关系30.20世纪30-90年代以后苏联(俄)的经济体制问题•海南卷:26.汉-清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27.抗战胜利前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政协)28.东盟与欧盟的比较29.凯末尔改革和辛亥革命社会习俗变革异同的比较宁夏卷:40.从罗斯福新政到当前的次货危机41.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改革模块)山东卷:27.中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3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改革模块)35.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比较(战争与和平模块(二)从试题内容来分析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材料型试题比重大2.运用反映现实生活或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试题渗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3.追求历史主观题及其回答的大视野、大跨度4.三维目标的考查更趋明朗4.三维目标的考查更趋明朗知识立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目标立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08年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通过创设新情景和新材料,设计新问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几乎每道题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合理科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回答问题的能力,充分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如“孝文帝改革”题(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2题中日关系题(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4分)24题B“华盛顿和拿破仑”题:(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
本文标题:高考转型,我们对策-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网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