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
参考资料,少熬夜!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路旁的橡树说课稿【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路旁的橡树说课稿”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2、情感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3、德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教材分析这是1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教法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学法诵读体会法、讨论理解法。教后感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矿物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1、师:我们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是否同学们还记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事——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学生齐读课题。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8、填空: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因为。9、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10、师:现在,你们就是左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3、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路旁的橡树》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参考资料,少熬夜!调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流利课文。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的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三、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文是略读文章,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心,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自主的气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言课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五、说教学流程:本课我预设1课时完成。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揭题存疑1、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2、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颗怎样的橡树?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二)、初读初读释疑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参考资料,少熬夜!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3、交流: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板书:工程师修路路旁的橡树工人们保树马蹄形(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三)、引发质疑1、简介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2、引发读文中的矛盾。1)、导入:这么一位享有盛誉作家,却在文章中落下了一个“败笔”。课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们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2)、师: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同一句中,出现了“笔直——弯曲”这一矛盾之处,这“只在一个地方”是指什么?3)师再切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写呢?(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1、确定研读目标。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1)、“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2)、为什么“弯曲成马蹄形?”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交流研读体会3、片断品读4-7自然段。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A、(1)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2)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人们也学生地叹着气。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研读,感受工程师和工人参考资料,少熬夜!们的无奈和犹豫不决,板书:犹豫不决。B、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板书:义无反顾。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2)、试写。3)、交流。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五)、情境渲染,提升主题1、课件播放一组人与自然和诣相处,保护环境的图片。2、最后定格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说话训练。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它像箭一样(),因为这里挺立着()。()(什么人)过往到这里看到(),()地赞叹:()3、进入情境,主泛交流。(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4、师:这么多人事先没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6、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本文标题: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1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