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2.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难点1.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2.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有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中国到底如何让自己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名言导入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一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文本解读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明确:标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8226;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朋这则新参考资料,少熬夜!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氮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3.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明确: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8226;,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20xx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20xx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20xx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大空。合作探究1.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明确: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克服方法:第一项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中已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的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2.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8226;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1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参考资料,少熬夜!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3.本文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文中开始写了“神舟”五号的发射现场,按照新闻的一般写法,接下来应该报道“神舟”五号航天的有关情况,但文章却笔锋一转,写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这样写,是否符合新闻的要求?明确: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才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拓展探究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1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明确: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对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2.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同。明确:《别》叙写有节制,有分寸,考虑受众,包括内地、香港、英国人的接受心里,很微妙,客观叙写,感情内敛。《奥》通过参观者的表情描写,间接表现。《飞》是直接议论抒情。参考资料,少熬夜!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五、教学难点: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九、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参考资料,少熬夜!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986年,“863”计划出台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记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曾经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⑴“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⑵“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参考资料,少熬夜!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明确:⑴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⑵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终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应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老师相信高一(3)班也将会是这样的集体,将来书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终迈向高考成功的彼岸。希望当你们迈向大学校园的时候,会记得向老师报个喜讯。(笑)(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篇新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么理解这样的写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几篇新闻(特别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⑴背景材料虽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自豪感,同时也迫切参考资料,少熬夜!想知道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
本文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15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