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新学期语文教案4篇
好文供参考!1/15八年级新学期语文教案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八年级新学期语文教案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初中八年级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2、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教学设想5、《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好文供参考!2/15达到教学目的。6、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7、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教学步骤一、介绍作家与作品今天,我们学习1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1906年写好文供参考!3/15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二、简介文体《海燕》是一首散文诗。简言之,散文诗就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散文化了的诗,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三、范读课文[一]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1、注意字音2、思考画面应怎样切分[说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用时不要太多。层次划分:(一)(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二)(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好文供参考!4/15(三)(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二]齐读《海燕》,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读毕,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四、研讨课文[一]讲析第一幅画面指名朗读,思考:1、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2、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二]讲析第二幅画面默读并思考:1、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环境更险恶;这样写突出斗争更险恶。好文供参考!5/152、哪些词语突出了险恶的环境?(动词、形容词)海燕较前有何变化?(见板书设计)[三]讲析第三幅画面齐读,思考:此刻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现怎样?(见板书设计)五、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一]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二]关于象征写法。1、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现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好文供参考!6/15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有刻画。2、象征的作用:(1)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六、归纳《海燕》的写作手法:1、对比、烘托的手法2、象征手法八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重难点:1、品味语言。2、理解文章主旨。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文供参考!7/15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霞,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将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爱的感动”吗?请打开课本22课《散步》。二、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流畅、有感情。2、读后解决生字新词。3、初步感知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希望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主题思想。三、研读课文。1、“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一句中的“我们”指谁呀?(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2、请大家反复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感情?(自豪感、幸福感)3、是呀,三代四口在田野散步,这多么让人羡慕好文供参考!8/15呀!家有老人是福气呀!除了一家之主“我”之外,谁被排在前面介绍?(是我的母亲)4、“我”的母亲被排在前面,看来,“我”这个儿子是很敬重母亲的,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请同学们再看一下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这一句有个“本”字很有意思,请大家揣摩这个“本”有什么意思?(这个“本”字意思是说原先有想法,后来又改变了。)5、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谁?(“我”)6、那“我”的意见被母亲接受了吗?从哪一句可以看出问题的答案?(“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一句,表明母亲认可儿子的规劝,接受了儿子的建议。)7、当儿子的不劝也罢,反正母亲也不想散步,可儿子为什么要劝呢?(儿子希望母亲多走走,对身体有好处。)8、“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儿子能够赡养父母的时候,亲人已经死了,等不到了。文中的儿子不希望有这样的遗憾,所以把母亲给动员出来了。看来,没好文供参考!9/15有对母亲的那份爱,就没有母亲的“散步”。再来看看,一家人散步高兴吗?你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种高兴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9、这都是景物描写呀,没看到有高兴的心情呀。(一切境语皆情语。这么优美的新绿,春天里这么动听的水声,渲染出来的就是欢欣,就是高兴,这是寓高兴之情于美景之中。)10、“我”的母亲是幸运的,能和儿孙一道享受春天的美景。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这说明母亲身体不好,活过来很不容易。)11、老师再想提几个问题,你从那几个字看到母亲活过来很不容易?(“熬”这个字有艰难地撑着的意思。“太迟”的“太”字和“春天总算来了”一句的“总”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12、是的,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作为晚辈,要真诚地善待他们,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好文供参考!10/15的遗憾。文中的“我”就做得很好,让我们感动,你看到了吗?13、看到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老师想问一下,文中的“背”字能否改为“抱”字,一个“背”字可以看出“我”怎样?(“我”考虑问题周到。)14、上面的内容看出了晚辈对老人怎样?(孝顺、尊老)那老人给我们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15、总结。这篇文章写的事令人感动,在“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个行动中,老师看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尊老爱幼”,在儿子背母亲这个行动上,老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孝”字。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孙儿的慈爱。尊老爱幼这传统美德得到了完美地诠释,令世人感动!四、作业。八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速读练习,练习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分析理解课文。好文供参考!11/152、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发、质疑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二、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8—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的猜想。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三、研读1—8自然段,听录音朗读。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时间、地点、人好文供参考!12/15物、事件)。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环境。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远及近,突出了山的高、大、多,忖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染山的险峻。3、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电,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什么景象?(梨花美景)指定学生读描写梨花美景的3、4、5自然段,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4、再读第1—8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分析了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那么,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好文供参考!13/15八年级语文教案4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纯朴、简洁、深情、睿智、哲理性的语言风格2、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3、学习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技能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培养学生能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的能力3、赏析蕴涵深意的句子的方法技巧情感目标:1、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2、让学生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情感体验。3、学习作者“善忘”与“静默”的人生态度,陶冶性情。二、重点难点:1、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好文供参考!14/152、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3、体会简洁纯朴语句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及人生哲理三、学法指导:1、用草原歌曲创设意境,背诵《敕勒歌》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提问练习一)2、用“纠错法”分组分段读课文,锻
本文标题:八年级新学期语文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2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