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热选4篇】
写作好帮手1/18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热选4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热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教学难点: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教学方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教学时间:写作好帮手2/181课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检查阅读效果: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写作好帮手3/18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通常习惯的表达有: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写作好帮手4/18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写作好帮手5/18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四、拓展:强化发现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交流明确:写作好帮手6/18(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3、总结写作好帮手7/18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五、比较:验证发现。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六、布置作业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写作好帮手8/18得益彰,事半功倍。)教学资料: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二、关于作者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教学重点: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句子意思。教学时间:1课时。写作好帮手9/18教学教程: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板书课题。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生齐读生字词。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家庭幸福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写作好帮手10/18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六、小结全课内容。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第三篇】学习内容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比较阅读。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构图示散步莫怀戚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事件:散步——分歧——解决写作好帮手11/18“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母亲依从孙子——滋爱(爱幼)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1、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2、检查阅读效果: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三、品读课文、探究主旨写作好帮手12/181、朗读课文1-4段:(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A、“我”是怎么解决的?B、结果又是如何?C、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A、深情朗读B、问题探究:(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这是1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写作好帮手13/181、思考: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六、小结。《散步》是1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第四篇】写作好帮手14/18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重点、难点: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分钟)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写作好帮手15/18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1、配乐朗读,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看到大家深情的
本文标题: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2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