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事行政学5374644073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人事行政学PublicPersonnelAdministration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绪论第一章第一节一、人事行政的涵义※所谓人事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等,对其所任用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离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国家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二、人事行政与人事管理的区别1.范围上:“人事行政”(PublicPersonnelAdministration):国家机关内部“人事管理”(PersonnelManagement)(PersonnelResourceManagement)包括国家机关以外的领域第一章第一节2.产生时间上:人事管理: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人事行政:在国家产生之后,公共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章第一节3.管理依据上:人事行政: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制性人事管理:更多出于组织发展的需要,更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三、人事行政学研究的内容:如何获得胜任的人员如何使人力得到充分的运用如何增强维护工作的意愿第一章第一节四、研究人事行政学的目的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出于社会方面的考虑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出于管理科学化的考虑第一章第一节五、人事行政的产生与发展1.人事行政的产生人事行政的起源人事行政的产生第一章第一节2.人事行政的发展个人赡徇制政党分赃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人事行政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结构框图管理过程经验理论权变理论社会系统系统管理管理决策管理科学人性假设需求层次人际关系行政管理一般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理论行为理论现代理论中国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概述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寻求安全雇员:天生勤奋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人性假设:X理论vs.Y理论MG2-31管理方法:胡萝卜加大棒专制式管理管理方法:尊重人把人当作组织最宝贵的资源民主式管理人性假设与管理方法MG2-3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有些管理思想是先于西方几千年提出来的,有些管理思想至今还具有借鉴意义。1、以民为本——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孔子的管理思想,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展开的,民本是其核心,贯穿(论语)的始终。管理的着眼点在何处?西方古典理论认为是制度,是技术,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就是“物本”管理的延续与典型。孔子却认为是“民”,是“人”,是组织中的“群体”。2、追求稳定——孔子的管理目标孔子心目中的管理最高境界是“仁”。所谓仁,“克已复礼为仁”,即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规范,符合社会尊卑贵贱秩序。治理国家就是要使国家符合这个伦理规范,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维护统治者的地位。3、中庸之道——通权变达的管理艺术中庸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从孔子的思想行为来看,中庸是追求卓越的法则。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的中庸思想反映出他对世界认识的“三分法”,即矛盾发展有三种可能性:过,中,不及。如表1所示。不足项中项过度项1吝啬慷慨奢侈2麻木不仁和蔼可亲情感夸张3怯懦勇敢匹夫之勇4无味雅谑滥谑5伪谦诚恳夸饰6下流高尚虚浮表1孔子的中庸思想——三分法4、德治——言传身教的管理路线(1)为政以德怎样才能使被管理者达到组织的目标期望,一直是是疑未定的重大命题。答案多种多样,但归根结蒂不外乎德治、法制两条基本的管理路线。孔子,便是独亲德治、排斥法制的。孔子在《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治的主要手段是伦理道德规范。即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用以指导个人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2)正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不行”,这些都是孔子对德治的进一步论述。正己的途径是修已,修已是正己的前提。孔子认为修已有三个层次,一是做个有道德的人,二是使周围的人都能受到教化,三是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修已是以组织的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正己涉及一系列内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自守。群而不党。(3)仁爱“仁爱”是孔子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主要原则。“仁”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概念,由于侧重点不同,“仁”有多种解释。从孔子思想体系来看,“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仁”的最高境界是“立已立人,达已达人”,这也是行仁的本质问题。行仁要贯彻两个原则:忠和恕。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4)信“信”是孔子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人心唯乱,背信弃义、食言而肥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出现了“信用危机”,所以孔子提倡以“信”来缓解矛盾。信也成了中国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认为,没有信,社会或组织契约就难以维系,社会或组织就难以稳定: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曾经说:“真正有活力的组织,是内部相互依赖的组织”。孔子认为管理者只有自身做到诚信,才能使民众诚信;其次,管理者必须真正具备诚信的品德,随时随地注意践诺,把诚信作为座右铭时刻不忘。“信”的观念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概念。5、举贤育才——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1)举贤举贤的第一步是要识才,知人知面难知心,识人最难。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提出了人才标准、考察人才的方法以及考察中应遵循的原则。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孔子说君子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育才孔子认为育才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组织成员建立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不断的学习,仁、知、信、直、刚等各种美德就会变形走样6、正名——孔子的组织管理思想正名,语出《论语·子路》,子路问孔子,如果去治理卫,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名即名分,是人的身份、地位、权力、财富的标志,表现着社会尊卑贵贱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孔子把“正名”看作管理社会的头等大事,其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名”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如名不正言不顺,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挟天子以令诸侯。1-2-2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文献。《老子》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地位显赫,尼采说《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老子》是部讲哲理的书,又涉及广泛的管理领域;既有科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1、何为道:管理原则的不懈追求“道法自然”。管理也是一个自然过程,要按照事物的自然法则进行管理。《老子》开篇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以人为本的管理老子和孔子一样,认为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人的问题,必须以人为本。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在人性假设问题上,同孔子一样不依主观判断去抽象地认识人性。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见素抱朴”的,外表单纯而内在朴实,人的不良习气是后天形成的。老子的人性观也决定他反对以法制路线来管理,倾向于软性管理、德治路线。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重视德治,没有什么事办不到。一切工作最终都是由人来完成,把职工看作朋友与上帝,还是看作敌人与魔鬼,值得每位管理者深思。3.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去干扰事物的自然发展,而是要顺其自然。4.软性管理——无为的管理模式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有他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赞扬他;更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最差的统治者,人们轻蔑他。老子认为,在管理领域,狡诈不如法制,法制不如德治,德治不如无为而治。5.负阴而抱阳——老子的辩证管理思维6.柔弱胜刚强——老子的竞争谋略1.2.3法治天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法家的先驱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有长期政治管理的实践经验,其思想就是从政管理的设想,是已经或计划在国政中实施的东西。和老子、孔子不同,他们的思想是典型的管理思想。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在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治国实践中,法家思想举足轻重。所以,古代中国管理又被称作“外儒内法”。1.事异备变——韩非子的变革管理思想韩非管理思想的根本点是事异备变,实事求是。韩非说:“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古今的习俗风气不一样,管理措施也就不一样。当然,韩非也提出“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要不要革新,归根结蒂要看,旧有的管理是不是还可行,切不切合现在的实际。而韩非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对他当时所处的社会与尧禹治天下的社会作了对比,进而发现他所处的社会,百姓之间起了争夺,剩余产品的出现促使了人群的分化,仁义的管理已经不适用了,只有以法治国才能使国家稳定、富强。2.乱世重典——务法不务德的管理路线韩非说:“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这是他分析当时社会状况而得的结论。韩非主张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所以他非常重视制度的作用,而不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法理而不重视人情。他只相信制度与法。3.治吏不治民——韩非子的分级管理体制韩非主张建立分级管理、逐级监督、形名参同的管理体制。韩非倾向于建立中央集权,国君是国家的最高负责人,这是相对于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现象提出的,是历史的进步。治吏不治民是高层管理的重点。1.2.4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其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后人尊称他为“兵圣”。《孙子兵法》现存十三篇,即《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计篇》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管理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谋攻》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篇》《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军事管理无常势,企业管理无常形。“动态管理”“灵活管理”是必然要求。所谓践墨随敌,就是说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直至实施作战计划都应随改变化,随敌行止。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兵者,诡道也。”——《孙子·计篇》《孙子·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5.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势篇》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与少,道理只有一个,就是靠“分数”,即按一定的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组织机构。他极其重视组织的日常训练,强调组织的纪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指以仁义之心去教化,相当于现在的企业文化;“武”指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比较硬性的东西。文武兼具也就是德治和法治兼具。。第一章第三节理解公务员制度绪论第一章第二节一、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公务员的涵义、范围和条件第一章第二节在我国以下人员属于公务员:※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第一章第二节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2.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所谓公务员制度,就是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总称。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章第二节二、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精神与特点1.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精
本文标题:人事行政学537464407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