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2005级预防本科流行病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试题年级:2005级专业:预防医学考试时间:2009年12月21日一、名词解释(10题×2分=20分)1.causeofdisease2.epidemiology3.tertiarypreventionofdisease4.confounder5.stratifiedsampling6.naturalhistoryofdiseases7.antigendrift8.evidencebasedmedicine9.传播机制10.遗传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如果要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其危险因素,最好用()方法进行研究。2.疾病发生的条件是()、()、()三个方面的因子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或协同作用。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①()、②()和③(),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①()和②()。4.流行病学实验主要分为①()②()和③()三类。5.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的疫苗有:①()、②()、③(),④()和⑤()。6.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般将偏倚分为:①()②()和③()三类。三、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一种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A.该病患病率减少B.该病患病率增加C.该病发病率减少D.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减少2.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某因素的OR值的95%可信限0.92~2.87,那么该因素可能为()。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无法判断D.混杂因素3.甲地与乙地的标准化死亡率相同,甲地粗死亡率低于乙地。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认为()。A.甲地与乙地的年龄分布相同B.甲地诊断比乙地准确C.甲地老年人口多于乙地D.甲地年轻人口多于乙地4.某单位共有职工500人,某日会餐后爆发食物中毒,经调查发现170名食物中毒者.为了探索食物中毒的原因,详细调查了每个人食用凉菜和猪肉的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表1食用凉菜和猪肉的人数食用凉菜未食用凉菜食用猪头肉200200未食用猪头肉5050表2食用凉菜和猪头肉发生食物中毒的人数食用凉菜未食用凉菜食用猪头肉11030未食用猪头肉255引起本次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A.食用猪头肉B.食用凉菜和猪头肉C.食用凉菜D.食用其他食物5.某传染病主要经水和食品传播,下表为地区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年份人口数新病例数死亡数19555000105196075000150519651000002005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判断()。A.该地饮食卫生有逐年改善的趋势B.该病的治疗情况有逐年改善的趋势C.认为该地饮食卫生和治疗情况都有改善的趋势D.认为该地饮食卫生和治疗都没有改善的趋势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何谓疫源地?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的条件?2.PleaseillustratetheantigenandantibodysystemofhepatitisBandtheirimplicationforepidemic。3.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到各发达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迅速增加,同时也观察到各国烟草消耗量也大量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提出关于吸烟可致肺癌的病因假设。怎样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检验“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4.澳大利亚眼科医生Gregg在医疗实践中观察到大部分患先天性白内障婴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有感染风疹病毒的历史。根据上述现象,Gregg提出婴儿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病毒引起先天性白内障的假说。如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验证上述假设?5.某研究所开发研制出抗H1N1流感药物—“抗流感1号”。如何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评价该药的疗效?五、论述题(共10分)1.某年某市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请论述其研究方法及步骤。六、计算题(共25分)1.某地1960年初人口数为99590,年末人口数为100403人。在这一年中,死亡1000人,共发现300名肺结核病例(其中有200人为1960年以前诊断的),死于肺结核的病人为60人,根据上述资料,请计算有关频率指标?(10分)2、农村35岁以上的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筛检宫颈癌可疑患者,为了评价涂片法的筛检效果,选择115名妇女同时进行涂片法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检查结果如下:涂片法病理法合计阳性阴性阳性57663阴性34952合计6055115(1)请计算涂片法的灵敏度、特异度。(2)请估计该涂片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8分)3.有人调查腹泻婴儿和对照婴儿的喂养方式,以探讨婴儿腹泻与喂养方式发生的关系,结果如下表:婴儿喂养方式合计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对照83341腹泻592887合计6761128问:(1)本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婴儿腹泻与喂养方式有联系吗?(7分)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试题年级:2005级专业:预防医学考试时间:2009年12月21日一、名词解释(10题×2分=20分)1.病因: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就可以认为有病因关系存在;当他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2.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疾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又称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又称发病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4.混杂因素:也称为混杂因子或外来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可以歪曲(掩盖或夸大)因素与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5.分层抽样:指先将欲调查的总体按不同特征,年龄、性别或疾病严重程度分成不同层次,在各层再做随机抽样。6.疾病自然史:在自然状态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过程。7.抗原漂移:是指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变异,是量变的过程,这种漂移是不定向的,漂移的结果可能导致流感流行。8.循证医学: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要参照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病人意见。9.传播机制:病原体不仅能在宿主体内寄生,而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同时适应了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过程。这种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一般称为传播机制。10.遗传度:是指在多因子遗传病中,遗传对易患性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发病中的作用越重要。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如果要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其危险因素,最好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2.疾病发生的条件是(病原体)、(宿主)、(环境)三个方面的因子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或协同作用。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和③(易感人群)),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①(自然因素)和②(环境因素)。4.流行病学实验主要分为①(临床试验)②(现场试验)和③(社区试验)三类。5.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的疫苗有:①(卡介苗)、②(脊髓灰质炎疫苗)、③(白白破混合制剂),④(麻疹疫苗)和⑤(乙肝疫苗)。6.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般将偏倚分为:①(选择偏倚)②(信息偏倚)和③(混杂偏倚)三类。三、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一种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B)。A.该病患病率减少B.该病患病率增加C.该病发病率减少D.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减少2.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某因素的OR值的95%可信限0.92~2.87,那么该因素可能为(C)。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无法判断D.混杂因素3.甲地与乙地的标准化死亡率相同,甲地粗死亡率低于乙地。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认为(D)。A.甲地与乙地的年龄分布相同B.甲地诊断比乙地准确C.甲地老年人口多于乙地D.甲地年轻人口多于乙地4.某单位共有职工500人,某日会餐后爆发食物中毒,经调查发现170名食物中毒者.为了探索食物中毒的原因,详细调查了每个人食用凉菜和猪肉的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C)表1食用凉菜和猪肉的人数食用凉菜未食用凉菜食用猪头肉200200未食用猪头肉5050表2食用凉菜和猪头肉发生食物中毒的人数食用凉菜未食用凉菜食用猪头肉11030未食用猪头肉255引起本次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A.食用猪头肉B.食用凉菜和猪头肉C.食用凉菜D.食用其他食物5.某传染病主要经水和食品传播,下表为地区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年份人口数新病例数死亡数19555000105196075000150519651000002005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判断(B)。A.该地饮食卫生有逐年改善的趋势B.该病的治疗情况有逐年改善的趋势C.认为该地饮食卫生和治疗情况都有改善的趋势D.认为该地饮食卫生和治疗都没有改善的趋势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何谓疫源地?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的条件?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地区。其范围大小,可因病种而异。主要决定于传染源活动的范围,传播途径特点与疫源地条件。(2分)(1)传染源被移走或已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1分)(2)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病原体被彻底清除、传播途径已不存在;(1分)(3)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1分)。2.试述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意义。(1)HBsAg:体内有HBV感染。(1分)(2)HBsAb:免疫力产生,感染恢复,传染性消失,是保护性抗体。(1分)(3)HBeAg:感染早期,有复制,传染性较大。(1分)(4)抗HBe:表示体内复制降低,传染性减少,病情趋于稳定。(1分)(5)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阳性表示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实际工作中一般不检测血清中的HBcAg;抗HBcIgM:表示急性感染或近期感染。(1分)3.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到各发达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迅速增加,同时也观察到各国烟草消耗量也大量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提出关于吸烟可致肺癌的病因假设。怎样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检验“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4.澳大利亚眼科医生Gregg在医疗实践中观察到大部分患先天性白内障婴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有感染风疹病毒的历史。根据上述现象,Gregg提出婴儿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病毒引起先天性白内障的假说。如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验证上述假设?将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组成一组称为病例组(1分)其母亲回归在怀孕期间风疹病毒将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组成一组称为对照组的感染情况得到病例组感染风疹病毒得人数及未感染过风疹病毒的人数;对照组感染过风疹病毒的人数及未感染过风疹病毒的人数(1分)→计算两组母亲在怀孕期间风疹病毒的感染率,并作统计学检验,(1分)同时也可以计算用于描述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OR值(1分)→若两组的暴露率有统计学意义,则可用病因推断技术进行推断。(1分)5.某研究所开发研制出抗H1N1流感药物—“抗流感1号”。如何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评价该药的疗效?首先随机的选择一部分甲流病人,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1分)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然后将“抗甲流1号”给予实验组的甲流病人,(1分)而对照组可以给安慰剂;然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1分),得出两组得有效率,(1分)经过统计学检验,判断两者是否有差别。(1分)五.论述题(共10分)1.某年某市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请论述其研究方法及步骤。首先是依据描述性研究(有时还借助临床医学等学科研究资料)掌握疾病分布特征,了解流行因素和规律,初步认识疾病与可疑危险因素的关系。第二,根据疾病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特点和对疾病和可疑危险因素关系的初步了解,逐渐形成疾病病因的初步假设。第三步,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广泛探索和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筛选出对疾病作用显著的因素,用论证强度较高的队列研究证实因素与疾病关系的病因学假设。第四步,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之后,进行流行病实验来进一步证实病因学假设,进行病因推断,有时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
本文标题:2005级预防本科流行病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3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