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大三版)第1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
HumanResourceDevelopmentAndManagement主要参考书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二版曲庆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与资料,清华大学教务处教材发行组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彭剑锋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郑绍濂、胡君辰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GaryDessler,HUMANRESOURCEMANAGEMENT,清华大学出版社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Inc.,1997年10月第一版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一、资源的概念《辞海》把资源解释为“资财的来源”。自从人类出现以来,财富的来源无外乎有两类,一类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物质,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例如森林、矿藏、河流、草地等等;另一类就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知识和体力,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力资源对财富形成的贡献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二、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含义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给企业带来可见的经济价值。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在《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写道“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三、人力资源的含义——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的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并且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员工所天然拥有并自主支配使用的协调力、融合力、判断力和想象力。1、能力观2、人员观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员的总称。人力资源是指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共性化”要素和个性、兴趣、价值观、团队意识等“个性化”要素以及态度、努力、情感等“情绪化”要素的有机结合。3、本课程的观点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四、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总量由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两个因素决定,自然增长率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用公式表示如下:人口总量=人口基数×[1+(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同的人口总量下,不同的年龄结构会使人力资源的数量有所不同。劳动适龄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时,人力资源的数量相对会比较多;相反,人力资源的数量相对会比较少。五、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即:素质决定质量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劳动者素质的构成劳动者的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非智力素质先天的体质后天的体质经验知识科技知识心理素质积极性通用知识专业知识劳动者类型变化示意图体力型一般文化型较高的一般文化型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比较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其质量方面更重要。一般来说,复杂的劳动只能由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来从事,简单劳动则可以由低质量的人力资源从事。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于人力质量的要求越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极高的质量水平。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较差,甚至不能代替。六、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它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优秀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人口资源、人才资源数量关系图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七、人力资本理论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这种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现实或潜在)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知识、技能、经验、体质和健康)表示的资本,是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够获得的。1、基本概念2、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两个阵营:西方与东方的对峙战后欧洲重建经验的反思: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与欧洲的迅速复兴“具有技术知识和所有必需的技能以及学习新技术能力的工人”是马歇尔计划成功的基本条件经济学面临着挑战:求解“经济之谜”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产出增长率远远超出了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率库兹涅茨之谜:更多的产出是用较少的资本生产出来的列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不是资本密集型的,而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人收入增长之谜:收入增长与工时缩短个人收入分配平均化趋势之谜3、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4、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的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的推动力有多强。(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为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量的概念。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改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消耗;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5、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价值与贡献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复归。把消费真正纳入了生产过程。传统经济学: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联系仅仅是彼此输出、输入最终产品和劳动力。消费过程的生产性质及其经济意义也因此被弱化到近似于无的地步。人力资本理论则把人的消费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因而把消费过程还原到生产过程之中。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分配依据从先天差别变为后天能力变化。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促进了许多领域研究的发展和新理论的生成。如微观人口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6、实践意义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使人们认识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从而使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得更为科学;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研究与开发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人力资本投资符合一般资本投资规律,即:早期投入、中期经营、后期回报人力资本的理论是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等。人力资本理论基本观点总结:八、人力资源的性质本书认为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性质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可变性社会性可开发性1、能动性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而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这也是人和任何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是劳动创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与自然资源相比,人既是价值创造的客体,也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自然资源服从于人力资源。2、时效性人力资源表现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它与人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大的阶段。进入老年期后,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也就不能称为人力资源了。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呈倒“U”型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决定了人力资源无法存储,因此,需要前瞻性、有计划并适时地运用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3、增值性单个人的体力会因为使用而不断增强,当然这种增强是有一个限度的。单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会因为不断使用而更有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力资源是不断增值的,创造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多。4、可变性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表现为人的劳动过程,而人在劳动过程中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不同而影响到劳动效果。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大小可能会不同。人力资源的生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与开发。5、社会性和可开发性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社会属性。与自然资源一样,人力资源具有可开发性。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投入少、产出大的特点。人力资源因其再生性而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和价值。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开发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开发与发展。九、人力资源的作用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和促进各种资源实现配置的特殊资源。在财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人力资源在自然资源向财富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自然资源转变成社会财富,同时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得以转移和体现。人力资源的使用量决定了财富的形成量,人力资源的使用量越大,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反之就越少。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力度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重。统计数据表明,知识和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企业要想正常运转,就必须投入各种资源,而在企业投入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是首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能够充分激活其他物化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十、新世纪人才的念(优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大三版)第1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