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落日的幻觉》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积累字词。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3,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明确:逻辑顺序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2、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但没有热度、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有些现象则不太容易观察到,可适当引导学生要勤于观察。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4、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举例子、作比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7、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8、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参考资料,少熬夜!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四、课堂拓展延伸: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没有说明原因,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说明其产生的原因?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作业:写1篇描绘日出的小短文板书设计:幻觉:深黄、殷红暗弧、亮弧紫光变扁变大落日原理: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眼睛叠合折射《落日的幻觉》教案【第二篇】学习目标1、训练阅读能力,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2、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3、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学习重难点1、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2、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学习流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顷()刻面颊()喷嚏()嘈()杂过滤()2、解释并掌握词语潜意识:顷刻:嘈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绚丽:参考资料,少熬夜!3、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这是1篇随感式的小品文,它既有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特点。在文中,作者都听到了哪几种声音?她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把关键的语句、词语勾画出来,并作适当分析。4、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试着写出段落大意。全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段):第三部分(~段):5、细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①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②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1)选文谈到了那两种生活态度?(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文段①中“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句话的含义。(3)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这种人的表现,这个成语是:。(5)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声音?(6)选段中说“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7)假如你走入一片森林,想象一下你会听到什么声音,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参考资料,少熬夜!6、学会聆听,仿写声音。课文向我们展现一个多么奇妙的声音世界,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又是多么生动有趣啊!请同学们仔细地用心地聆听几种声音,把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界刺激的本能回应。顷刻:极短的时间。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充,堵塞。闻,听见。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绚丽:灿烂美丽。3、略4、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5、(1)A.对生活充满热情B.对生活麻木不仁(2)不是声音本身消失了,而是说自己习惯了这种声音,或者自己用意志拒绝了这种声音。(3)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这样的人当然也就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4)人云亦云(5)选择好听的,有益的,能充实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的声音。(6)如:走在森林中,看见了瀑布从悬崖上奔涌而下,如万马奔腾。《落日的幻觉》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1、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三基础知识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四我读我画我赏(1-3)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7、用书中的原话回答“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六课堂拓展延伸参考资料,少熬夜!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落日的幻觉》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B、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C、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词。2、课文题目是“落日的幻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明确要点: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明确要点: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
本文标题: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8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