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4讲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
第4讲公共部门工作分析与评价•4.1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概述•4.2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制度•4.3公共部门人员职位分类管理的步骤与方法•4.4我国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体系开篇案例1•102名优秀县委书记的升迁与调任•2015年“七一”前夕,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对在县(市、区、旗)委书记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102名同志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30日上午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开篇案例1•102名优秀县委书记的表彰与履新•宿州市砀山县委书记朱学亮拟任淮南市委常委•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拟任合肥市委常委•合肥包河区委书记的胡启生调任巢湖市委书记•怒江州福贡县委书记李红文拟任中共怒江州委常委•石狮市委书记张永宁拟提名为泉州市副市长人选•南靖县委书记张琳光拟任漳州市委常委•北京市朝阳区区委书记程连元拟任昆明市委书记•绥芬河市委书记李大义升任牡丹江市委常委•江门市蓬江区委书记王积俊同志任江门市委常委•红河州石屏县原县委书记李建阳任云南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广州市越秀区原区委书记武延军任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开篇案例2•因类重大安全事故被处理的官员低调抑或高调复出•山西襄汾溃坝事故中被撤销党内职务的原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履新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石家庄毒奶粉丑闻中因掩盖事实真相被免职的原石家庄市长冀纯堂,现在河北省工信厅任职;时任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于2013年复出,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任职。•2003年因隐瞒非典疫情而被免职的原北京市长孟学农与2013年出任陕西省代省长,一年后因垮坝事故再次被免,2010年,孟学农又重新被起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一部门的副书记,该部门负责管理全国干部的工作。•因山西溃坝事件引咎辞职的孟学农后来任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同案被免职的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2010年起担任青海省副省长。开篇案例分析•案例1中各优秀县委书记的履新都是被提拔了吗?级别都提升了多少?•案例2中出现的情况你在情感上能理解吗?他们复出后级别都提升了还是降低了?4.1公共部门人员分类概述4.1.1公职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概念4.1.2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功能和意义公职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概念•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部门内公职人员的主体性质,如资历和学历,或根据工作职位的相关因素,如工作性质、责任轻重、资历条件、工作环境等将人员或职位分门别类,设定等级,形成一定官职序列的基本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典型人员分类制度分类•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我国品位分类的公职人员管理制度历史悠久•近现代受其他国家影响,品位制有所调整完善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功能与意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是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前提•是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的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稳定机制•为公共部门人员自我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设立了标杆,为评价公职人员提供了依据4.2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制度4.2.1品位制4.2.2职位制4.2.3官职并立制品位分类制度•品位分类制度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以其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其待遇的人事分类制度。•以人为中心,重视对主体资格条件的认定•施行品位制的代表性国家:古代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阿根廷等。品位分类制度的特征•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职位划分较为简单•品位分类强调公务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我国的公务员领导职务职位调动•官与职相对分离•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织•在等级观念深厚的国家尤为盛行品位分类制度的优势•人员分类划分简单,方法易行,结构弹性强•公职人员流动范围广,工作适应性强•利于全面培养公务员素质和进行培训,形成通才——优秀县委书记的火线提拔,省直公务员下基层挂职•利于吸收高水平人才,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强调年资,为公务员升迁提供了可持续性的机会和希望,利于形成激励品位分类制度的缺陷•易形成机构膨胀和臃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大规模国家行政机关机构精简•分类过于简化,缺乏规范,不利于系统科学管理•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能力强但学历低的人才引进与发展•年资加剧了官员保守性,易于形成官本位——退出机制、论资排辈同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尖锐矛盾•以官定阶,按劳分配,同工同酬难以实现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是按照工作标准进行的分类,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性质,繁简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标准的一种制度•职位是某个公职人员担任的职务及其责任的集合•实施职位制的代表性国家:美国、加拿大、泰国、菲律宾等。职位分类的概念群•职位:组织分配给某一个公职人员的任务和责任,表现为一系列工作的集合•职系:根据工作的业务性质,将业务性质相同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一个职系。如技术员职系,工程师职系•职组: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的集合。如办事员职系、速记员职系、打字员职系构成文书职组•职门:即职类,由工作大致相近的职组构成。如行政执行职类、专业技术职类•职级:在工作性质相同的基础上,在同一职系中按照工作责任大小,业务的繁简程度和所需的任职条件,将职位划分为不同职级•职等:把不同职系中工作难易程度和责任大小大致相同的职位划分为同一等级职位分类概念群的关系职门职组职组职系职系职系职系职位职位职位职位职位职位职位职位职位分类制度的特征•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职位划分系统规范•注重人员的专业KAS•官和职相重合•实行严格的功绩制•分类方式先横后纵•适合民主平等观念浓厚的国家职位分类制度的优势•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结构性,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使人员在同一领域调动•利于合理确定编制,完善机构设置•职务责任与薪酬紧密相连,实现了同工同酬职位分类制度的不足之处•职位分类工作量大,成本高,运行困难•整个系统过于强调量化,缺乏弹性•重视专业人才,但也为人员流动设置了障碍•官等薪酬随职位变动,易对高层公职人员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官职并立的职务分类制度•官职并立的职务分类制度是指品位制与职位制相结合的一种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官职并立的代表性地区:中国台湾•特点:1、人事并重;2、适用范围广;3、官员晋升上参考职位分类制,但调动中官随人走•必然同时具有品位制与职位制的优势,但处理不佳也易出现两者的不足。4.3公共部门人员职位分类管理的步骤与方法4.3.1职位设计与分类原则4.3.2职位分类管理的步骤方法职位设计与分类原则•整体系统原则•整分合原则•能级层次原则•最低职位数量原则职位分类管理的步骤方法•职位分类的工作阶段•职位调查•职位分析与评价•拟定职位分类规范•职位归级•职位分类的符合与后续管理职位分类工作阶段•基本调查•试点与推广•总结复合职位调查•职位调查是各人事管理主管部门调查收集有关职位的各种信息、资料的过程,从而获取职位分类的客观信息。•分类:创办分类时的调查、职位归级调查、职位重新分类时的调查、新设职位调查、其他查核性调查(变更调查)明确调查种类确定调查内容调查资料审核整理撰写职位说明书职位调查的内容•职位工作的性质特点•工作目的与范围•职位的职务与责任•完成职位工作必须的任职资格与条件•有关领导对该职位的叙述与肯定•其他相关资料拟定职位分类规范•制定职系说明书•确立职级规范•规定职等标准制定职系说明书一、职系名称人事行政职系二、职系编号XXX三、包括的职级:本职系所包括的职级,涉及人事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责,并需要具备人事行政管理方面的KAS四、主要工作项目:本职系内的职位,对下列主要工作从事管理管理、研究、审核、检查、指导、协调和实施任务:1…2…3…五、备注1、职系名称及编号2、一般描述3、主要工作项目列举确立职级规范1、职级名称;2、职级编号;3、职级特征;4、工作举例;5、所需条件、6、其他一、职级名称第X职等XX职系初级速记员职级二、职级编号XXX_XX三、工作特征……四、工作举例……五、所需条件技能……六、备注规定职等标准•一般叙述•职责程度叙述•所需资格叙述职位归级•职位归级是依据一定标准,按照特定程序,将分类的各职位,根据职系说明书决定职位所述职系,再根据职级规范决定职位所述职级、职等的过程。•步骤:归级调查——办理归级•归级异议的复核4.4我国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体系4.4.1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4.4.2我国现有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制度设计4.4.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发展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人员分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灵活性,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出现融合,互补的趋势。•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呈现逐步简化的趋势。我国现有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制度设计•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模式)•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构成•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特征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模式)•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基本模式是以职位分类为主,并形成了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是分类制度。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构成1988年•行政执行类•专门技术类•机关服务类•下设23个职组,63个职系•《职位分类结构试行草案》•行政执行类•专门技术类•下设33个职组,138个职系•18个职等1993年《公务员暂行条例》•进一步简化,增加灵活性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构成1993年《公务员暂行条例》•职位设置——针对每个具体岗位规定具体工作•制定职位说明书——针对非领导岗位•确定职务——领导岗位&非领导岗位•确定级别——15个级别(2005年后为27个级别)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特征•两制结合,各适其用——中庸思想•以事为中心,兼顾人的因素——职等双轨、一职多等、等随人走、调转灵活•项目合一,直接评分•职位评价与人员评价分步进行•全国统一,分级管理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发展•以《公务员法》的颁布为重要的实践节点,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等级划分国家正职国家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共27个级别与职位分类形成对应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优势•分类简单易于操作•保留历史传统,吸收现代思想•非领导职位设立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问题缺陷•属于人力资源分类初级阶段•缺乏工作分析、职位评价与工作说明书内容•非领导职位的定位问题结束案例•在某厅局级单位(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刚调任了一位巡视员王同志,该单位包括书记和厅长在内的所有同事都对他很是尊重,在单位有重要活动需介绍出席领导时,王同志的名字甚至紧跟书记和厅长的名字,出现在所有副厅长之前,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本文标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4讲公共部门人员分类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