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设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好范文解忧愁2/19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三一刀客。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三一刀客,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三一刀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二、认识文言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三一刀客”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好范文解忧愁3/19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三一刀客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四、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好范文解忧愁4/19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五、熟读成诵。1、自由练习朗读。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3、全班背诵。六、拓展阅读。徐孺子赏月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解释好范文解忧愁5/19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②尝:曾经。③瞳子:瞳孔。④语:对……说。⑤然:这样。⑥戏:玩耍,嬉戏。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2段。3、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范文解忧愁6/19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葡萄)这可不是一般的葡萄,这是从遥远的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运来的,看着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你们想不想到葡萄沟去走一走,看一看。二、检查预习:1、快快打开书,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读流利。2、认读词语:导:同学们读了课文,有几位词语朋友想见见大家,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1)吐鲁番2)梯田:你知道梯田什么样子吗?(课件)这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葡萄就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3)搭起凉棚:课文中写什么搭起凉棚?这就是茂密的枝叶搭起的绿色的凉棚。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写什么?(葡萄的枝叶)再读这句话,体会葡萄枝叶的茂盛。4)五光十色5)维吾尔族、热情好客:课文中写谁热情好客?你们看这就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6)酿酒厂、蒸发、碉堡三、整体感知:好范文解忧愁7/19师导:同学们词语理解得真好,课文读得一定也不错,谁愿意读一读课文?他们读时请你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随机板书)四、理解体会: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教师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订教:第一自然段:那里盛产水果。1)那里指哪里?2)你从哪些语句知道那里盛立水果?读一读3)你们看这就是葡萄沟盛产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多馋人呀,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读一读体会枝叶的茂盛。第二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课件)1)自己读一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2)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3)听老师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4)你们真聪明,快快把葡萄的数量多,颜色美,好范文解忧愁8/19晶莹剔透读出来。5)两个人比赛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悟。第三句: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1)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2)读出老乡的热情好客。师导:层层的梯田,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都等待我们到葡萄沟去看一看,让我们把这段连起来读一读。(课件)1)自己练习朗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读出来。4)葡萄沟真是太美了,那里的人真热情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一切牢牢地记住,试着背一背吧。5)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填一填,再请一位同学试一试。6)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摘下来的葡萄,有的……有的……还有的……1)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2)再读一读。好范文解忧愁9/19第二句: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1)课件:这就是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成的吗?(说一说)读了这段文字你就更明白了。2)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提出问题。(小组讨论)3)你们看这就是像碉堡一样的阴房,这就是挂满葡萄的阴房内部,通风的气孔,一串串的葡萄,葡萄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制成的,老师也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昵?(挂在阴房里,太阳不直射,不变色,联系生活中晾衣服的道理,沙漠中干燥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糖分留下来,所以很甜,天然晾制,不加色素、防腐剂。)4)这么好的葡萄干远销国内外,外国朋友吃到葡萄沟的葡萄干,赞不绝口,就拜师学习制作葡萄干的方法,结果回国后一试验,都失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那里不具备葡萄沟这样的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葡萄干来,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5)那么就自豪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第四自然段:师导: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说:齐读第好范文解忧愁10/19四自然段。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骄傲,自豪,夸奖,称赞)把你的感悟读出来。五、回归整体:让我们带着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再读一遍全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六、布置作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老师也被这个好地方深深的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写下一首小诗来赞美它:(课件)但是最后一句怎么也想不好了,你能帮帮老师吗?试着填一句。如果你也有兴趣,回家试着编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表达你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怎样让学生喜欢写作,写好习作,一直是每个语文教师苦恼的事。语文重点是阅读教学,因此,语文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找准写作点,在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把写挤进课堂,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和好范文解忧愁11/19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程度和密度。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还会怕无话可说吗?那么,怎样有效地在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怎样找准生长点呢?下面来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读懂课文,品味语言是读写的基础。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教师应该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方法地指导,每次的读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则读出课文的韵味。在通读课文后,重点品味课文的重点句子,引领孩子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读思结合,感悟道理或情感。只有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才能进一步为渗透写而铺路。二、找准练笔点是读写结合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理解是最关键的,而表达却是难点。“写”要有练笔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语文来。一般来说,课堂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练笔点:1、抓住文段中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子进行说和写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好范文解忧愁12/19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学语文,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学生在习作时要学会活用学过的词语,老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有很多排比的句式,如: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排比句让学生说一句具体的话,说完后写下来,再读一读。教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对学生进行仿写句式的训练,进行语言的锤炼。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写的迁移。语文教材中,有的地方写得含蓄,有的地方写得简练,有的地方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扩展、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确,把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拓展。又如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中谈到,有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教学时我问学生:“在实验即将开始之前,那些孩子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先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充分的说,然后写一个片段,把实验前学生的表现写下来。3、学习课文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方法,进行迁移练习。好范文解忧愁13/19课文的一些表达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去进行模仿,如: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的使用,插叙、倒叙的运用等,课文的一些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如:总--分,总--分--总,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如在学习《赵州桥》一文中,学习第三段时,开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一句过渡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8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