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南京:福利惯性下的劳动力市场
无忧商务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交流,该资料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南京:福利惯性下的劳动力市场引言南京市是典型的旧体制下的中国工业城市,国有大型企业在城市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南京市的问题,是全国大多数工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面对的普遍问题。南京市面临的失业形势很严峻,下岗、失业、隐性失业人员总量在50万人以上。而对1/6市区人口失业的冲击,南京市政府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些新经验,如分类梳理养老统筹的个人投保办法;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平稳地、合乎经济原则地解决中国当前的城市工人下岗问题,顺利完成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试验样本。同时,南京市的再就业工程实施机构具有分散化的特点,街道、企业各为中心,这为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南京市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上到市政府,下到各企业,有很强的福利传统。在财政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的对策是把人包在企业。调查发现,南京市的再就业中心机构仍在企业,企业没有能够摆脱人员负担。在福利惯性背景下,透支未来、牺牲国家利益成了博弈的最后结果。一、问题的提出(一)经济结构南京市占地面积651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75.8平方公里;总人口529.8万,从业人员300.8万;市区人口273.3万,城镇从业人员166万;1997年GDP755亿元,人均GDP14057元。南京市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南京市产业结构,大致是一个1:5:4的关系。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主要地位,轻重工业比例为1:3.3。与之相适应,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比重较大,65家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6%。表11997年独立核算国有工业经济效益表见表如表1所示,轻重工业利税总额的比例为1:6.75,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的比重更高达1:10。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来自大型企业和部属企业。重工业生产滑坡,上半年产值仅比去年同期增长7.97%,虽然轻工业增长较快,增长率有25.33%,但由于重工业在南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整体经济情况堪忧。1998年1~5月,全市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96亿元,与去年同期下降17.6%,其中,利润总额为5473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9.2%;全市亏损企业额达13.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1%。盈亏相抵后是净亏损12.67亿元。虽然非国有工业增速较快,上半年股份制经济累计增长39.6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累计增长43.53%,其他经济累计增长73.46%,但由于份额较小,无忧商务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交流,该资料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对整个城市经济的滑坡回天乏术。1998年上半年,物价指数只有96%,说明经济紧缩相当严重。(二)城市就业结构表2三次产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就业结构见表表2表明了南京市城市就业分布情况。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近年来呈现萎缩的趋势,但还占总量的40%以上。职工则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部门,比例总在70%以上,加上集体经济则达到90%以上。仅制造业和能源工业就吸纳职工数约70万人。当国有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之际,也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严重的国企职工大规模下岗问题。(三)下岗和失业按照国家劳动部的规定,南京市自1992年起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分两种:有固定期合同和无固定期合同。所谓无固定期合同,也就是终身制合同。按照文件规定,当1992年时已在企业服务满一定期限的,可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合同。而实践中有许多不满足这一条件的职工也与企业签订了10年以上的长期合同。据调查,目前南京市国有企业中,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合同和10年以上长期合同的职工比例在3/4以上。可以说,全员劳动合同制并没有给南京人带来多少触动:大多数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牢不可破,失业距离他们很远。南京市登记失业率一直在2-3%,1998年1~6月份的数字不过是2.41%,5.6万人而已。但是自1993年开始,南京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许多国企陷入困境,逐渐有职工下岗。南京市下岗人数究竟有多少?没有确切的全市范围的统计数字。据市劳动局统计,从1996年到1998年年初,市属企业职工累计下岗21万人次,1998年1~6月新增下岗人数2.1万人,则累计数达到23万;再加上部省属企业下岗人数:39.4×25%=9.85万,总数当在33万人以上。报表反映,到1998年6月份为止,下岗未就业人数达8.1万人,失业未就业人数达3.6万人,总量超过10万人!综上所述,南京市面临的问题有如下特点:1.南京市的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旧体制根深蒂固,福利惯性很大;2.南京市的城区人口仅270万,又受到宏观经济紧缩的影响,总需求不足,原本不大的就业消化能力更打了折扣;3.下岗、失业规模大;4.政府财力不足,难以支撑上海式的再就业工程。无忧商务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交流,该资料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那么,在这样一个就业容量较小,处在经济紧缩期,福利传统深重,政府对经济的行政控制力强而财力不足的中等城市,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的出路何在呢?二、政策选择及其效果:再就业工程从1997年开始,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再就业工程,为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寻找出路。(一)在机构上,建立了三级再就业服务网络。1)市劳动局下设再就业工程领导办公室,负责全市再就业工程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再就业解困基金的管理和使用。2)以行业中心,建立再就业基地,吸纳本行业下岗职工,市劳动局给予它们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以调查期为止,南京市共建立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23个,再就业基地13个。3)以街道为中心,各街道、居委会承担职介工作,并开展社区服务、自办实体等。(二)设立再就业解困基金。基金的主要用途是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费、建立再就业基地和补贴下岗职工的培训经费。1997年解困基金为3000万,来源是失业保险1000万,财政预算2000万;1998年解困基金预算为9000万,来源是失业保险2000万,外劳1000万,社会资助500万,预算外资金1500万,财政预算资金4000万。再就业解困基金由劳动局根据行业上报下岗统计发到行业再就业中心,再由行业再就业中心根据企业上报的下岗情况发到企业。南京市对下岗职工的生活费没有明确规定。(三)确定了“梳理定位、分类管理”的模式。面临大规模下岗的沉重压力,1997年南京市政府在南京火柴厂试点搞“梳理定位、分类管理”,当年年底召开现场会,1998年4月市劳动局制定出台“南京市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规范。该办法规定:1.对男51岁、女45岁以上,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企业又没给他们办内退手续的,实行留职定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2.对男36-50岁、女36-45岁的下岗职工,按照两种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对有求职要求,又符合托管条件的,进中心托管,帮助他们再就业,这些人就是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对不需要组织上推荐再就业的,实行离岗挂编;3.对35岁以下的下岗职工,因为他们再就业竞争能力较强,为他们提供转业转岗培训,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走向市场竞争就业。对三大类别、不同情况的人员,经过梳理后分别签订留职定补、托管就业和离岗挂编三种协议书来进行定位,定位后再进行分类管理。对留职定补人员,发给基本生活补贴、门诊医疗补贴、缴纳社会保险费;对托管就业人员,发给生活补贴(标准低于留职定补)、门诊医疗补贴,来自破产、停产等困难企业的,由中心为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个人应缴部分由个人负担;对离岗挂编人员,原则上不投入解困和再就业资金,由企业和下岗职工本人协商处理。此项工作由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工作站具体负责。无忧商务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交流,该资料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四)养老保险允许个人参保。南京市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新政策规定,自1998年6月起,“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本着自愿的规则,……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卡》,次月起到指定银行缴费。”缴费金额由下岗职工自行选定,最低70元,最高550元。养老统筹的个人投保办法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路子。个人帐户、个人投保、这是发展方向,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南京市出台的个人投保政策仍然要求一定的身份(城里人、下岗职工等),但实际上并无法进行身份识别,这将是未来社会统筹的发展方向。只有解决了养老、医疗的社会统筹问题,劳动力的有效自由流动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政策是在上文总结的几项约束条件下出台和实施的,应该肯定的是,它们对于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避免社会动荡,为企业改制、经济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和职工各方面讨价还价,制约和平衡的结果,产生在福利传统的背景之下,和劳动合同制改革一样,这些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福利惯性的支配,其负面影响将是巨大和深远的。第一、政策和企业政府和企业固然都是国家的代表,但不同系统彼此之间显然也存在利益冲突,在改革中,就有由谁来承担改革成本的问题。具体在职工下岗这个问题上,矛盾焦点在于“下岗之后怎么办”,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分流。在南京市这样的传统城市,在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的条件下,福利惯性决定了不可能把职工直接推上社会,那么,就得有人善后,不是政府,就是企业,必须把他们包起来。南京市财政为再就业工程支出巨大,光帐面上就已掏出7500万,所谓三家抬,外劳那只脚却是“跛”的(见下文),解困基金主要是政府撑着。由于财力不足,南京市政府不可能采用上海式的再就业中心工作方式,政府最终把烫手的山芋抛给了企业;职工虽然下岗,但政府不设接管部门,人就只能仍然留在企业内。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南京市政府对企业破产的限制。由于职工的抵制,南京市企业极少能采用买断工龄的方式处理破产后的职工问题,而南京市的困难企业又以较大型企业为主,一破产往往涉及千人以上。没有了企业,这些职工谁来管?于是南京市政府出台规定,若没有收购方,一般不允许企业破产。政府和企业讨价还价的结果,形成了下岗人员滞留企业,多家机构辅助搞再就业工作的基本格局。1.企业成为南京市再就业工程的中心机构。南京市的下岗职工并没有割断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只要企业仍存在,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就在本企业领。生活费的发放没有统一标准,看企业效益,境况好一点就多发一点,
本文标题:南京:福利惯性下的劳动力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9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