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对策心得体会范文3篇
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对策心得体会范文3篇【导读】这篇文档“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对策心得体会范文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对策心得体会1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对策——心得体会机械系2012-5-10刘树林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教学育人,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教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而专业课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育人,专业教师在上课、辅导实习各教学环节中与学生接触面广、时间长,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性强,这往往是书记、班主任所代替不了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专业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轻视教书育人。一、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自身的育人功能。“教师的个性对年轻的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巴班斯基。教师向学生展现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教师的理想与抱负,敬业精神,求实态度,谦虚好学、勇于探索的品质,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意志,对学生往往起着“同化”作用。如果教师上课时热情饱满,精神抖擞,和蔼可亲,就会给课堂带来生动活泼、欢快的情绪,给学生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相反,上课时无精打采,讲话有气无力,表情冷漠厌倦,那么这样的课堂就会索然无味,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根本举措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往往有一定的崇敬心理,尤其是对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更是如此。1、科学的教育观作为教师,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入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2、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要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真实感融为一体,与学生朝夕相处,从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实践证明,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对教学真正做到热心、衷心、诚心,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最能受到学生的爱戴。3、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结合专业教学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严谨作风方面,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43、较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其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而不是靠长者的身份要求学生必须怎么样。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的性格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受益终身。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2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成长经历华应龙,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工作21年,获得了省市级奖20多个,地市级奖近20个。教学录像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专栏做过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华应龙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国家级、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实验指导工作。为师路上,可以说华应龙一路顺风。有人怀疑:“你一个一直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教师,怎么会如此这般?是不是有什么家庭背景?是不是有较丰厚的经济基础?”华应龙,出身农民家庭,在他读初二时,患病5年的父亲告别了人世!当时的家中,实在无法找到一件像样的东西,真正是家徒四壁。1981年,他以高出重点高中的分数考进了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真是喜不自禁。可是去如皋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是一幕无法抹去的记忆。大雨如注,不少同学在父母的呵护下愉快地上了路,而15岁的华应龙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根扁担挑着行李,一步一滑,从华舍村走到瓦甸乡。由于大雨,河水猛涨,没法行船。又一步三滑,走到白甸乡。拼了几十里泥泞的小路,才搭上了一辆汽车。摸到如皋,跨进校门时,他的肩磨破了,浑身湿漉漉的,有雨水,有汗水,还有泪水„„生活上,华应龙很是不幸;1984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农村小学的体育老师,数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曾经坦言,做了两三年老师了,课堂语言仍是他的软肋,上课说话时还会“打结”;然而,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并没有动摇华应龙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信念。他怀抱着对数学课堂的理想,对孩子们的热爱,继续着他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在不断反思中完善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前进。就如海明威所说:“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我们超越了自己,人生就进入了新的境界。”二、华老师提出了“融错教育”的教育理念“容”错——尊重孩子的“不同”在华老师的“融错教育”理念中,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有容乃大,1因为包容,课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他在课堂上有一句口头禅:“还有不同的吗?”每次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预设的。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在执教“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华老师以3/4导入,让孩子用手头的纸片来表达3/4这个概念,孩子们一般都是用折,画也有画对的。但是在巡视的时候,华老师发现:有一个孩子在纸上画了五条竖线,然后从左向右,用大括号括起来四条。“这不是表示五分之四吗?我一看,就兴奋了。我好奇的目光和神态就出来,立刻让他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怎么解释。”这是华老师经常对学校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他究竟是怎样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的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果然,我追问那个孩子原因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来了兴趣,因为不管是折还是画,一般都是四分中的三分,但是他画了五根线,并括了其中的四根。孩子的解读是这样的,他用手指着第一根线和第二根线之间空白的部分,告诉我说这代表一份。”华老师对记者说:“如果我当是武断地去批评他,告诉他你做错了,那么我们就扼杀了他这种独特的表达。”所以,华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学生不是我们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的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差错本来就是一种资源,这是我研究的课题,已经16年了。从1993年,我就开始关注学生差错的问题。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这些年来,我的教学成绩都很好,在年级里排名,有很多次超过第二名十分以上。这就因为我在教学种很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了他的错误,并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华老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粗心,其实那不是粗心的问题,学生计算的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学生怎2么错的呢?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他写成了23乘4。所以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华老师在和年轻老师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告诉他们,“要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个原因,你才能去帮助他,而不是枯燥地、简单、机械地去强调规则。那是根本没用的,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因此,华老师的“融错教育”中,第二个层次是“融”错,把错误融化,融合。“荣“错——错是一种贡献而第三个层次是“荣”错,荣幸的荣。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华老师说:“我们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科学史上只写某人获得的成功,不写某人获得的失败,这很不公平,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因此,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你会发现——学生是这样说:“老师,刚才我是这么错的。”正如,华老师在他的随笔集中写道的: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不用担心出错,“只要思考过就不用抱歉”,波普尔说,“那些不愿意冒着被证伪的危险去发表自己观点的人,不能参加科学游戏”。正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让孩子们不怕被“证伪”,而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好玩”。在这里,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才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华老师告诉:“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教育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了数学的教学上,而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3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化腐朽为传奇”,变“事故”为“故事”,“相克相生,相反想成”,这些与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在《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一书中就能寻找到答案。“化错课堂,求真育人”我在认真学习中,感悟着华应龙老师数学富有灵动与睿智。一、什么是化错“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化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最重要的是,把“差错”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华老师对“化错”的理解真是太有深意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如果教师能够艺术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化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那才是真正把数学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啊!二、为什么要化错化错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成长发生在容错中。学生才有进步,多么精辟的解释,让我对“化错”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三、怎样化错可是在课堂上,我们怎么样才能去化错呢?华老师一语道破:第一阶段,容错,错是错;这里容错,是指宽容、包容、容纳差错。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其实,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有一个肯于思索的头脑。最后,创造机会,暴露差错。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辩解、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第二个阶段,融错,错不是错。这个“融”是什
本文标题:增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对策心得体会范文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10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