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4篇)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教学设计方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一、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二、能力目标凭借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三、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四、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五、教学难点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六、教学准备一束玫瑰花,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知道吗?生:玫瑰花!师:闻闻看,告诉大家是什么味儿的?生:香香的!师:老师告诉你啊,这玫瑰花有许多颜色,要不要欣赏一下玫瑰花?生:好!(看玫瑰花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说是什么颜色的)(课件)师:小朋友们,这玫瑰花不但颜色多,气味香,而且它还有许多好处呢。它可以作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礼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用玫瑰花瓣来洗澡能够提神,美容,如果把它的花做成干花还可以泡玫瑰花茶,用来减肥、美容,还能治病呢!你说玫瑰花好不好?生:好!师:玫瑰花有这么多的好处,森林里的小鹿知道了,它呀,想在自家门前的花坛里,栽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揭示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板书)(二)、感知全文,质疑问难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主识字交流: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多媒体出示重点字)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结合多媒体理解:花骨朵。3、引导质疑:⑴我学会了哪些问题?⑵用什么方法学会的?⑶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教师要做好统计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4、师生合作解疑。(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根据学生质疑,多媒体出示文中的两句话:⑴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⑵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白了什么。生:我明白了,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栽的玫瑰花。生: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玫瑰,真是遗憾。师:你从哪个词感觉到这种“遗憾”的心情?生:我从“惋惜”这个词体会到的。师:“惋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生:“惋惜”的意思是可惜。师: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多媒体出示玫瑰凋谢的画面)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生:妈妈惋惜地对我说:“你回来得太迟了,没有吃到妈妈煮的鱼汤。”生:看到我这单元的测试,又因为粗心没有全对,妈妈惋惜地摇了摇头。生:……师: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操作探究1.动手操作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2.探究问题(1)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3)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性质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三、合作交流1.性质的证明思路通过上面折叠的过程的启发,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吗?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小组交流,展示证明思路。(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强调以下两点: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并完成证明过程。(2)回顾性质1的证明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吗?让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AC。(1)求证:∠B=∠C;(2)(3)AD平分∠A,AD⊥BC。(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做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2.证明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展示后书写证明过程证明:方法一作底边BC的中线AD在△ABD和△ACD中所以△ABD≌△AC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3.几何符号语言表述如图,在△ABC中性质1:∵AB=AC,∴=。性质2:1∵AB=AC,∠BAD=∠CAD∴BD=,⊥。2∵AB=AC,BD=CD∴∠BAD=,⊥。3∵AB=AC,AD⊥BC∴∠BAD=,BD=。4.典例分析如图,△ABC中,AC=BC,CD是∠ACB的平分线,AD=4cm,∠B=30°,求AB的长及∠BCD的度数。四、课堂小结每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收获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五、达标检测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50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在等腰△ABC中,若AB=3,AC=7,则△ABC的周长为。4.如图,在△ABC中,AB=AC,∠1=∠2,BD=BE,且∠A=1000,则∠DEC=。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设计思路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引出课题。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水果,记录在统计表里。同桌讨论:如果六种水果都买,哪些水果要多买,哪些水果要少买?2、绘制统计图。(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三、应用知识。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四、课堂总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五、课后延伸。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设计理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1、学生读文,画句子。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方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4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