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范例5篇】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范例5篇】【导读】这篇文档“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第一篇】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教学教程一、新课导入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板书:声色)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字词出示卡片:天下奇观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1、各自轻读: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分层。2、讲解第一层:(板书:风平浪静)声音呢?(板书:闷雷滚动)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板书:人声鼎沸)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3、讲解第二层:(1)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2)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地平线。)(3)观潮的人们呢?(板书:沸腾)(想象动作。)4、讲解第三层:(出示小黑板。)(1)说说“声”、“色”的变化。(板书: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2)拉长到什么程度:(理解“横贯”。)“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指名读。)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教师给词。)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指名读。)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板书:目瞪口呆)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屏息凝视。)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五、总结全文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第二篇】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初步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2.背诵三、四自然段。能力1.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内容。2.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3.有感情朗读课文。个性品质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雄伟,激发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2.大胆表达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重点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教学难点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POWERPOINT幻灯片、钱塘潮录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读准、读通了课文,好像让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浙江省杭州湾,亲眼观看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继续让作者带我们观赏钱塘江大潮,好吗?一边播放录像,一边用课文的语句解说。(再一次整体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2.学生谈观感。(自由发表见解,板书:天下奇观)作者为什么能用手中的笔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的景观写下来,是怎么样写下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课文。二、分层达标(一)自读探究,感悟词句,体会大潮壮观。1.出示学习提纲:(1)读课文,划出描写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2)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内容,体会大潮的壮观。(3)读语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读出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纲,先读读课文,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划下来。然后,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读这些语句,看自己从语句中理解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最后,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理解、感受读出来。2.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先个体学习,然后小组交流。(二)汇报交流,引导精读,品味感悟。1.汇报划出的语句。(引导注意顺序)2.交流理解、体会,引导精读,品味感悟。(重点引导细读课后练习2的语句;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达标,熟读成诵。)(1)课后练习2语句的教学。1)在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最能够表现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2)学生汇报语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3)自由读语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解决。4)交流汇报。(重点引导谈出好处: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声、推进的速度写形象、具体。)5)小结归纳: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来到时,做到了留心周围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用脑子想,所以课文读起来,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2)其它语句的教学。1)江面很平静,……一层蒙蒙的薄雾。2)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3)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4)那条白线很快……白色城墙。5)霎时,……两丈来高了。三、总结归纳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文,如同亲身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磅礴的气势。下一节课,我们也学着作者,展开想像,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样,用眼、用耳、动脑,多看、多听、多想,做到留心周围的事物,做到注意积累,就同样能写出1篇篇优美的文章。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1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出示:观潮。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3、学习分段:(1)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2)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3)小结方法: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4、质疑: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1、默读课文第一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2、交流:(1)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2)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3)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人山人海、昂首东望。(4)理解:昂首东望你能演示一下吗?(5)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3、欣赏课件:盐官的风光。4、说话练习: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自由准备。)(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5、交流:(1)学生展示。(2)及时评价。6、小结: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人们()。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书写指导:盐、昂、震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在上一节课已学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宁盐官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是()人们()。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二、品文赏潮1、读文:自由读课文2、3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2、品文:读后交流:(1)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一道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2)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3)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3、赏潮:欣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4、找出写人们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是海宁人,以前看过潮,今天学了课文,假如你是看潮人群中的一个,你将怎么做?5、说潮: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过潮呢?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这天下奇观介绍给他们吗?自由准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组合。全班交流。6、学习最后一段:(1)读一读
本文标题: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7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