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精选4篇】
写作好帮手1/23《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精选4篇】【导读】这篇文档“《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土地的誓言》教案之【第一篇】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占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蹂躏了十年,1941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怀着难以遏止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写作好帮手2/23──《土地的誓言》。”三、通过课件展示,简介作者四、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标记易读错的字。2、读一读。3、提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满腔仇恨)4、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最感动自己的话,深情地大声地朗读出来,并找学生谈一谈某句话为什么会感动自己。5、理解文章标题含义。(明确:这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而是作者面对土地所发出的誓言)6、找出文中作者所发的誓言。五、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教师进行学法示例,与学生共同揣摩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和前半部分的景物描写。⑴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的确切含义?写作好帮手3/23指导学生按照“泛滥”的原意和引申义以及与“澎湃”“涌动”等词相比较来理解,“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抑制的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冲破一切阻隔的力量。⑵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让学生闭目倾听。①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头脑中的画面。②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模样”“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明确:红玉的脸庞,黑玉的模样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之下的故乡亲人,这些景物密集的排列在一起,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2、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和第二自然段。⑴让学生仿照老师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自己提出写作好帮手4/23问题并试着自己独立思考后回答。⑵分组讨论,交流思考结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⑶小组无法解决的难点由各组的代表提出来,班内交流,师生合作解决。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两个段落的异同点,并板书1、深情赞美家乡──誓死解放家乡教师:作者愿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家乡,他把他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他心脏的跳动,感受到他热血的沸腾。事实上,近代以来,有许多的仁人志士为我们国家的自由统一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才创建了我们这个富强美好的家园,下面就再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来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吧,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2、播放《我的祖国》七、教师小结《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写作好帮手5/23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解答学生预习中的疑惑教学过程:1、出示系列风景图片:请看,这里有……(白桦林、红高梁、人参、貂皮、鹿茸),更有广袤的黑色的土地。知道这是哪里吗?明确:东北。2、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叫端木蕻良(板书),他的家乡就在东北。他怀着对家乡土地的一腔深情,写下了1篇抒情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板书,领读文题)3、解读文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起哪些问题呢?(谁的誓言?什么誓言?)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并放声朗读。4、交流品读,初获感知写作好帮手6/23刚才大家读得都很投入,相信你对这片土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现在请你来说:这是一片的土地!学生各抒己见。(暂不展开)(3人左右)(二)认识土地的美丽、丰饶4、首先我们来领略一下她的美丽、丰饶。(板书)文中哪些地方描绘了这块土地的美丽、丰饶呢?描绘到的语句是不是比较多?那你就告诉大家在第几段,从哪一句开始到哪一句结束吧?(请同学找)(有没有补充?)5、这么美丽、丰饶的土地,这么丰富的景色描写,我们以第一段中的文字为例,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美感呢?(自己朗读,体会一下)请你选择自己读起来感觉最好的一两句,给大家读一读。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热爱、怀念的感情,想象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读一读这些绘声绘色的文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三)认识土地的欢乐、耻辱7、同学们,作者热爱、怀念着这片土地,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个美丽、丰饶的地方吗?(提示:作者还描写到了这块土地上的什么情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有必要的话(家乡生养了他,写作好帮手7/23家乡的土地上印下了他无数的脚印)文中哪些语言再现了他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呢?8、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来回忆这些生活场景的呢?(学生思考时)(快乐)9、这部分描写中好像有一个词与“快乐”的氛围格格不入,发现了吗?(“埋葬”)一般用于什么?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会用“埋葬”?(“九一八”)过渡10、知道“九一八”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学生说,老师补充:1931年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一天,对我国早已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对东北的侵略,东北沦陷了,东北人民从此成了亡国奴。)11、那么在回忆家乡的美好情景时,除了对家乡土地热爱和怀念之外,作者还会带着什么心情呢?小组合作学习体谅你。(小结:这么说来,作者在回忆家乡的土地时的心情,也许是完全沉浸在美好中的热爱、欢乐,也许还带着忧伤和沉重。)1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体会,分小组朗读第二段中回忆的文字,一组读曾经的生活,一组读春写作好帮手8/23天的生机,一组读秋天的收获。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齐读“多么美丽,多么丰饶”。13、大家读得都很好,注意到后面的省略号了吗?你还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续说“多么”。(加上几个词语)但是,“九一八”之后,这块土地就被无情地打上了哪些印迹呢?(提示:文中有没有这样的语言?)指名答。(污秽、耻辱)(板书)三、触摸情感脉搏(一)体悟情感1、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一曲《松花江上》来感受那惨痛的历史吧!2、(语调低沉)作者不得不离开了家乡,在关内流浪,但他何曾忘记自己的家乡?请看他的笔名“端木蕻良”,“蕻良”,它能让我们想起东北黑土地上的--红高粱。红高粱,代表了他的家乡。家乡就嵌在他的名字中,家乡更深深地嵌在了他的心头上!在文中,作者情难自抑,他纵情地倾诉着对家乡土地的一片深情。请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抒情的语句,一边画一边动情地朗读。3、请读出你画出的抒情句,说说:这是一片令“我”写作好帮手9/23的土地!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说。随机指导朗读:他读得怎么样?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a、“炽痛”:热烈而深切。什么意思?为什么?(十年了,有家不能归,有乡不能回)b、“泛滥”:一般用于何处?(洪水)这里是来表现什么?4、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作者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了。老师也选择了其中一些,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地朗读吧。(二)倾听誓言5找出文中的誓言?。是啊,作者内心郁积了十年、火一般炽热的情感更加无法遏制。现在我们应该知道,课文的题目“土地的誓言”,原来是“作者怀念着家乡的土地所发出的誓言”呀。6、这些情感句中哪些是作者震撼人心的铮铮誓言呢?指名读。应该怎么读?(读出坚定语气)哪些词语能体现出坚定?7、这坚定的誓言仅仅应该由端木蕻良一人发出吗?写作好帮手10/23(不!包括全体东北同胞,包括每一个炎黄子孙。)说得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土地去战斗,甚至牺牲,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爱国心(画心)在勃勃地跳动!接下来让我们想象自己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一起宣读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吧!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将右手放在胸膛上,庄严宣誓,齐!结束语:课文中的誓言老师同学们感动。同学们,端木蕻良的家乡东北美丽、丰饶,我们的家乡宁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国呀,更是江山如画!希望同学们写下自己对家乡的誓言,铭记誓言,练好本领,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诗人艾青有一首诗,叫“我爱这土地”,老师就用这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一起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四、链接土地深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写作好帮手11/2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注:《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课后请同学们吟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完成老师留给大家的探究题: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好帮手12/23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2、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教学时间:一课时学法指导:欣赏景物,体会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课前播放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激情导引:“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写作好帮手13/23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一起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1、播放视频:《土地的誓言》视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生思考: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学生交流:作者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和段落。5、学生活动: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用波浪线画出来。6、学生讨论: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说一说?(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语段,要读出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7、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受,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8、学生交流:“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写作好帮手14/23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9、教师提问:(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为什么这样描绘?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为了展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切
本文标题:《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4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