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倡议书(精编3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倡议书(精编3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倡议书(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节约粮食倡议书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每一天工作、学习的动力之源。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我们要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要珍爱粮食,节俭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要坚守在阵地和敌人做生死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完美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头的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一双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怜。而我们如果浪费粮食的话,最终也会造成吃不上饭的后果,所以号召大家节俭粮食迫在眉睫。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珍惜粮食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学习。我的奶奶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奶奶虽然年龄大,但一向坚持着节俭粮食的好习惯。比如说一盘新鲜的菜出锅了,第一顿奶奶先是撑破了肚皮往肚子里装,如果实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等第二顿再拿出来热热吃,一向是吃了热,热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舍不得扔,最终倒给家里的鸡吃。我常和奶奶说隔夜的饭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舍不得扔这些粮食,还教导我们说:“我们虽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在六七十年代,庄稼青黄不接,你的老太爷就是活活饿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树皮和花生皮才勉强活了下来,那时候要是有这么一碗白米饭,该有多高兴啊,所以你要珍惜粮食,浪费可耻呀!”我一向对浪费这个词理解很肤浅,听了奶奶的话,我才明白,没有了粮食将是多么的可怕。在学校有的小学生,餐盘里总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饭菜扔掉。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丰收时,农民伯伯想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他们种的粮食该有多么高兴,可如果看到我们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扔到垃圾箱内,又会多么悲痛失望啊。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粒皆辛苦。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俭粮食,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它吧。倡议人:___20__年_月_日节约粮食倡议书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学生陈柯烨,在这里,我想向没学们提出有关于某些同学浪费粮食行为的意见。在学校里,常常会看见剩菜桶里有许多的剩菜剩饭出现,几乎没有一次是空着的。我对此十分痛恨。我想,不仅仅是我,许多同学也会十分厌恶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所以,我的建议有:一、我们应该多多在班队课讨论关于粮食的问题。二、我们必须在盛饭时依据自己的胃口盛。如果吃不饱,没关系,再去盛点儿,如果你吃不下了,那就算灌也要给老子灌下去!三、我们应该要多去参加有关于节约粮食的活动,来懂得粮食的富贵程度与重要性。四、我们可以上网去搜寻粮食种植的困难,了解一下粮食从种植到收割的过程,深刻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知道粮食的可贵性。五、大家如果有亲人朋友在乡下的话,倒不妨可以亲自去种地试试,体会体会种地的艰难。说不定,你辛辛苦苦地干了一整天,结果晚上风一吹,整片地上连根毛都不剩了。六、我们可以做一些宣传小报和几句宣传珍惜粮食的句子放到宣传窗里呼吁大家不要浪费粮食,或者贴在食堂里时刻提醒自己。希望同学们可以听取我的倡议,不让一粒粮食浪费。倡议人:节约粮食倡议书3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为需要爱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都需要经过100多天的阳光雨露和农民的辛勤汗水浇灌,才能从农田走上餐桌。常言道“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值此第35个“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到来之际,苏州市“爱粮节粮公益活动”工作小组向全市各行各业和全体市民发出以下倡议: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一、牢固树立“节约一粒粮”意识,大力培育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风尚,杜绝“餐桌上的浪费”。二、严格落实各项节粮举措,积极开展节粮行动。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要主动提醒消费者节约粮食、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餐饮文化环境,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三、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粒粮”的小事做起,从不良习惯改起,养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争当爱粮节粮模范。爱惜粮食不仅是一个习惯,更是一种观念;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份责任。爱粮节粮要从你我做起,让我们积极参与到全面节约行动中来,争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共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谱写中国梦的苏州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倡议单位:_20__年10月10日
本文标题: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倡议书(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43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