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单单看政治与经济的实力,竞技体育作为综合国力的一方面逐渐显现了其举足轻重的地位。21实际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竞技体育也不例外,只有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丰富,才能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打好基础,才能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长久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于1995年颁布,第一次在法律上确定了关于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在2001年4月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及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被议会者们广泛讨论。全国政协体委组也把“后备人才”作为2002年考察专题。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2]。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的运用健儿用拼搏的汗水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为我国赢得了共计88枚奖牌,其中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的骄人战绩。这预示着我国在竞技体育的道路上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其中在被誉为我国“国球”的乒乓球项目中,我国运动员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包揽了全部金牌,又一次称霸乒坛。回首往昔,从1953年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乒乓球世界比赛,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到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项目已经走过了辉煌的50余载。从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起,中国乒乓球队在总共产生的28枚金牌中共获得24枚。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不光是历代乒乓球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有上到国家队,下到各地市的业余体校充足的后备人才作为基础,才能使我国的乒乓球人才辈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河北省作为乒乓球大省,自1958年建队以来,曾经为国家队输送了郗恩庭、齐宝香、王浩、牛剑锋、白杨、王婷婷、贾君等多名世界级和国家级的优秀运动员,曾经是拥有国手最多的地方队,他们在国内外大赛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目前为止,河北省乒乓球队已培养出9名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是国内公认的乒乓球强省之一。河北省女子乒乓球队在历史上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明作为一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乒乓球运动在河北省是受到群众支持和领导重视的,开展广泛、基础雄厚,水平较高。但是,从2003年开始河北女乒成绩2开始持续走下坡路,尤其在2008年的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中,由于成绩垫底而惨遭降级。河北省第一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齐宝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河北乒乓球后备人才出现明显断档现象。如果不抓好后备运动员的梯队建设,这种断档现象将造成我省乒乓球人才近八年的空白期。相关研究对“乒乓球后备人才”也作了解释:特指那些常年参加乒乓球业余训练,乒乓球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青少年,才能称之为乒乓球后备人才资源。如果没有或者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人数很少,造成乒乓球后备人才资源的不足,可想而知整个乒乓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出现问题。要了解后备人才资源情况事必要从相对基层的市级体校等运动队入手,掌握乒乓球训练工作中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情况,只有从后备力量抓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河北队、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市体校、传统项目学校以及相关后备运动员培训机构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认真调查分析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训练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的比赛、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改变河北省女子乒乓球项目的现状,重振往日雄风具有重要意义。31研究现状1.1对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1.1.1关于体育后备人才概念的研究我国相关学科对“人才”一词做了如下解释:主要指在相关的社会条件下,以人类的劳动为基础,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特别强调了“人才”是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并且缺一不可[3]。在相关的体育人才学中对“体育竞技人才”也做了相关定义:即在竞技体育范围内,通过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并且参加某个运动项目的专门训练进而参加竞技体育比赛的人,即为“体育人才”[4]。那么什么是“体育后备人才”呢?在《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中就对体育后备人才做了相关定义:主要指儿童、青少年由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选拔后,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训练使其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有较高运动能力的适龄人员。还有许多文献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参与训练与比赛的运动员;广义指:参与后备运动员训练的所有相关人员,不仅包括运动员还有相关的教练员和工作人员。根据以上对各种“人才”的定义,归纳总结乒乓球后备人才定义为:具备乒乓球运动天赋,在经过系统训练后,能掌握较高水平的乒乓球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可能对乒乓球运动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1.1.2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方面的研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与方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顺利与否,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吸收国外好的培养方式,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真正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马志和,徐宏伟,赵鸽尔[5]在《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中国在培养体制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长处,不断转变管理部门职能,从而构建体育和教育一体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的渠道,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和钰洲[6]《国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探究》中介绍了国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模式。统计发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即:都很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依托进行体育后备人才培4养。这就从体制上保证了体育的发展与教育的协调一致,这与我国“体”和“教”相分离的做法完全不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郭波,张斌在[7]《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一文中对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作出了解释。周冰,许谏[8]在《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中提到原有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已经不适应新国情下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改变思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断推进体制转型,逐步实现培养主体多元化、培养过程科学化、人才流动合理化的培养模式。黄一飞[9-10]也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式进行了研究,尤其指出当前体育后备人才多数都面临学习与训练存在矛盾的问题。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率,使后备运动员真正做到学训兼顾。虞重干、张军献[11]提出:后备运动员不管是在训练还是成长的过程中都不能存在文化教育的缺失,高等院校组建的高水平运动队完美的体现了“体教结合”培养体制的优势,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各个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王宏江,王洪珅,吴雯[12]在《四川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中指出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清华模式”“温州模式”“丁俊晖模式”和“李娜模式”等都是新兴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理念和机制,构建“教-体-商”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现实需求,又是新时代发展和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辽宁省体委[13]通过在辽宁省各级各类后备运动员培训机构实行制度改革,增加训练经费、改善训练条件、重视教练员岗位培训等手段,逐步增加了辽宁省体育后备人才的资源储备。黑龙江省体委领导在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14]:相关领导要注重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才能更好的做好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1.2对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兰彤在[15]《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文中提到:必须加强对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用文化武装头脑,使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才能使我国整个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也为5运动员在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张瑛秋,李永安在[16]《国家女子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的文化教育实验研究》中对国家女子乒乓球青年集训队进行了《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竞技能力》三门课程的文化教育,最后的考试与调查结果显示文化教育对集训队队员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对专业训练有一定帮助,在训练和比赛时更好的领会教练员意图,整体的竞技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而且文化教育还能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在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仅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更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郭仲熙,张瑛秋,吕林在[17]《女子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方法改革的探索》中指出在对目前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恢复手段,比赛成绩,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后,并将原有训练方法和新的训练方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改革后的训练方法更符合青少年身体运动规律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不仅能有效提高竞技运动成绩,还能有效预防伤病,成才率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了为高一级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余志岗在[18]《对上海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现状的研究》中指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式,上海市后备人才培养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培养体制也改为了体委自办、教育系统自办、个人民办、体教结合四种形式。通过实践得知,“体教结合”的培养体制是最为合理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殷海涛,王卓[19]在一篇关于河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文章中指出,当前,我省关于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系统进行“双轨”管理。即体育部门负责管理训练、比赛、教练员培训等,教育部门负责后备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但由于两个系统是独立的管理部门,常出现“各扫门前雪”互不协调的现象,反而影响了后备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林丽珍[20]运用相关科研方法,分析了柳州市乒乓球后备运动员培养的一些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当地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有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输送运动员等。这些优势使得柳州市乒乓球后备人才不断增加,值得其他地市借鉴学习。6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发现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各个方面都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发现,关于乒乓球后备人才的的研究多在技战术以及打法、身体素质等方面,而宏观上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者针对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进行研究。我国的乒乓球项目能长期占领世界霸主地位,不仅因为我国拥有超一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科研团队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此项目上拥有一大批后备人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有训练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为我省女子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改善人才出现“断档“的形势,促进河北省乒乓球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为我国整个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7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问题。对河北队、河北11个地级市的市体校、传统项目学校以及各类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表1研究对象组成表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合计(人)数量1536318369百分比4.1%9.7%86.2%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河北师大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以及相关资料数据库等系统以后备人才、乒乓球、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乒乓球运动、培养方式、体育后备人才、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等相关文献、著作,为研究工作进行基本资料和基本理论的储备。2.2.2调查法:2.2.2.1专家访谈法:分别对河北省乒羽中心、河北省各个地市体校及各类的乒乓球培训机构等单位的专家、教练员、官员进行走访,了解近十年我省女子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情况。2.2.2.2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设计以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为前提,在对有关专家、学者和专业教练员
本文标题: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