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
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推进素质教育鹿邑县老君台中学1丁艳梅2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内容摘要:1、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做学者型的教师。2、转变落后的学生观,张扬学生的个性。3、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4、引导教师树立面向未来的时间观。关键词:育人观念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科学的、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学校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应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做学者型的教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真理的象征,是绝对的权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宽泛,现在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成年人;而且,他们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接受新事物快,教师已经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发号施令的、主宰学生一切的权威。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放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架子,服务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正如拉塞克·维努迪3在《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所说的:“指令性和专断性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教师们认识到,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扎实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广泛深厚的学科以外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熟知学生心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创新和改革,有教育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转变落后的学生观,张扬学生的个性“听话”多少年来一直被我们用来衡量好学生的标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精心设计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个体,学生之间从发展程度和水平来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重视学生的特点并以此出发进行教育,恰恰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体现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来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意识到:没有笨的问题,只有求知欲;没有“错”的回答,只有没学会。让所4有学生感受到:教室不再是一个四方形的没有生命的水泥盒子,而是一个吸收知识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没有唯我独尊和师道尊严的束缚与压迫,有的只是人格的凸现和心灵的舒展。让学生在这个乐园里尽情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的学生观还要求我们向学生学习,“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要比我们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如:通常学生的同情心、神圣感、创造力比教师强。马斯洛说过“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事实也确实如此。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陈旧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育仅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听”、“记”的过程,而是他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去“悟”、“求”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黄金不如给其‘点金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点拨作用,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牵着学生走”、“题海战术”等单向灌输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向交流,让学生有说的自由,有做的机会,有改的可能,要引导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承认学生是能动的,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差异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5的主体作用,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都有成功和收获的体验。在教育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容纳并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批评,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融融洽洽,使学生畅所欲言,如坐春风,形成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要承认差别,分类指导。既要面向全体,也要满足优等生的学习欲望。在教育目标上,要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培养目标要以人才的多规格,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需求。万万不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牢记“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兴趣,产生激情,促进学习,鼓舞学生创新的斗志。此外,还要引导教师树立“面向未来”的时间观。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反映在教学目标上,是要变课堂学会到课堂的“会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其中包括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体。面向社会的空间观。由于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素质,所以,学校教育就要实现教书育人与管理、服务、环境、活动育人的有机结合;并且要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接轨;注意课6内外、校内外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观。学校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活动安排,也要有“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内容;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及劳动技能的培养。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都应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服务,真正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田慧生等.《活动教育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董奇.《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本文标题: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