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46篇2022年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素材汇编
2022年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素材汇编(46篇)目录1.华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曲晓鹏:“八个统一”精神引领下思政课创新模式探索12.张劲松、刘惠燕:“大思政课”必须准确把握“事、时、势”93.李钰清、黄芳:“大思政课”理念的三重逻辑144.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林龙、马浩冉:“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路探究205.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世阳:“六位一体”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探索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296.任志锋:把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387.湖南理工学院卢先明:党的创新理论怎样融入思政课教学448.顾海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笔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要求469.秦书生: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课教学的路径选择4910.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崴浩、郑育琛:党史学习论析: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融入高校思政课为例551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汪园超: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专题教学实践6512.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韩丹丹: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瓶颈及突破路径7013.陈慧、李芳: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逻辑理路7714.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宋奇、杨亚蒙:关于在国有企业中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研究8515.李佳颖:红旗渠精神融入河南高校思政课探析9316.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王耀媛: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9917.鲁新民:讲好“爱国主义”这堂思政课10518.周荷秀:讲好“家国情怀”这堂思政课11019.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讲深讲透讲活疫情防控“大思政课”11520.牡丹江师范学院范文婷: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12121.扬州职业大学钱国平: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路径探析12722.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陈明青:牢记嘱托上好“大思政课”13323.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平: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13724.黄德雄、陈宝: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原则和路径14325.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15326.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楠:善用“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5527.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一博:善用“大思政课”讲道理:南开大学十年苏区实践的探索与经验16228.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罗芳芳:思政课教师讲好“四史”的思路探讨17129.孙赫: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7530.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万小燕: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18131.桂林理工大学蒋晓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义1873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郑彦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19433.王娇、王仕民: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刍议20134.韩冰、曹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20635.黑龙江财经学院金德龙:新时代背景下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1536.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边凤花: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22137.包美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探析22938.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23739.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殷培凤: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4340.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王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策略与路径2504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叶季夏: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及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标25642.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钟哲: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26443.王岩、郭凤龙:在着力“六个结合”中展现“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27044.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本乾: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思政课28345.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贺立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28746.侯晨晨: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融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策略探析292“八个统一”精神引领下思政课创新模式探索华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曲晓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思想,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这八个统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每一对关系均以辩证统一和全面发展的思维阐述了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规律和经验。一、“八个统一”是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遵循(一)“八个统一”思想多维度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规范“八个统一”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和视角出发,阐明了思政课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八个统一”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即明确了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为政治性,“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则强调了思政课的价值属性,这两对关系实则指明了高校思政课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思政课要遵循“八个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厚植青年学生的政治底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二)“八个统一”思想对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和成效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八个统一”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规定了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把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贯通起来、把热点问题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则强调了思政课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统一性教学内容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相结合,要求高校思政课在落实课程建设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时、因地、因材等多样化施教。(三)“八个统一”思想指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方向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观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则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八个统一”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统一”为根本遵循,系统、深刻地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二、以“八个统一”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一)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1.“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辩证统一即体现这一教学理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无疑是属于显性教育,显性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较强、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一般通过灌输达到育人的目的。以“纲要”课程为例,显性教育的主要表现是向学生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脉络,挖掘这一期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用他们的伟大壮举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用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来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如何做出了“四个选择”,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但显性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育的目的性很强、意图很明显,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隐性教育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隐性教育一般采用隐蔽、间接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卓著,所以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是思政课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可采用线上的方式,加大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容量巨大,教师可将文献资料、视频资源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如历史记录片、电视政论片、影视作品,这些扩展资料的使用可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如《建党伟业》《1921》《革命者》《觉醒年代》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很强的,学生在观感极强的文艺作品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重要的讯息: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身处羸弱之时代的青年为了家国,敢于奋斗、甘愿牺牲。回顾历史的过往,关照今天的自我,新时代的青年人,始终要将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胸怀家国。隐性教育在无声无息间实现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春风化雨中达到了育人之功效。2.“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多样性的教学理念,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即体现了这一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统一设置的必修课程,且所使用的教材也是由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及教材使用等必须坚持统一性的原则,这是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依据。但另一方面,高校的区域、性质、层次、专业及生源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授课在坚持统一性原则的同时,必须兼顾个性化的需求。习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1]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教案,切勿一本教案讲到底。此外,不同区域的高校应合理利用地方史资源,将这些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和教材互相呼应,互为补充,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认同感。选择学生能够实际接触到、实地参观的文化资源,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的双主体教学理念,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群体作为被改造、被塑造的对象,如果全程被动接受是无法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甚至会遭到学生的抗拒和排斥,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主动参与,才有可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可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讨论题目,讨论题目必须立足于历史事实,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并且讨论题目还需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例如给学生设计“历史洪流中的青年与我”的讨论题目,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历史阶段中的青年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康有为、康启超、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杰出青年对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而提炼出“敢为天下先”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并思考“我”在那个时代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在讲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被与我们年级相仿的一代青年人所改写,老师做总结点评,近代中国的命运掌握在青年人的手中,而当今中国的未来同样掌握在青年一代的手里,我们每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韶华,用我们的智慧、汗水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这个过程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转换,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教师对论题的设计和总结发言则要紧紧扣住思政课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主题,真正达到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的目标。(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抓手1.“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2]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服
本文标题:46篇2022年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41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