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总结12015—2016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工作总结教师:xxx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3、4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并担任其他班主任和初中班级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由于本学期节多事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总算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与备课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组织练习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有目的,定时定量的活动让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协调统一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也使我获益不少,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泉州师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相关方面老师介绍了有关教师法律法规知识,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三、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备课认真,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还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一直认为学习是求知的过程,从本身的需求出发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总之,通过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力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2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纵波(P):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2)横波(S):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习题]①比较S与P起始速度的大小?②S与P的变化情况?③S与P哪个先发生速度的变化?④地球内部哪个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读图思考]P211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限(1)莫霍界面:地下33千米,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2)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圈层划分:(1)地壳: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构成,厚薄不一,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①上地壳(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分布(洋壳中缺失)②下地壳(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分布(2)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①上地幔:地面下80~400千米处有一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②下地幔:温度和密度均明显增加(3)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①外核:因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②内核:因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其核心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课堂小结本节课以宇宙环境为题导入,由天说到地,再提到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震波为线索,引出地球内部的各个圈层,从而讲到圈层划分,最后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作业布置完成本课相对应的课后练习,预习下节课的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掌握了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运用圈层结构来分析地震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价值观。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锻炼。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3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沁阳永威学校高一、二地理备课组二O一三年元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㈡、板书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㈡、出示目标: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2、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三、先学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1、什么是宇宙?2、从大到小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3、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能按不同标准分类(地内、地外、类地、巨、远日)4、八大行星绕日工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向、近圆、共面)5、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四、后教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五、当堂训练作业:(一)作业本上做检测题第2、5题(二)背会检测题3、4题备课人:陈泽军赵志方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㈡、出示目标: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理解识记: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三、先学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2--15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5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1、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的能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中有那几种光?太阳能集中的是那种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占总量的多少?2、太阳辐射对地球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哪几层?各有什么特征?对人类有何影四、后教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五、当堂训练作业:(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二)做辅导材料相应习题。备课人:陈泽军赵志方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㈡、出示目标:识记: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三、先学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6--1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分别是什么?恒星日和太阳日有什么区别?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四、后教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㈢、教师通过多媒体、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五、当堂训练作业:(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备课人:陈泽军赵志方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㈡、出示目标:理解掌握:1.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日界线)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㈢、讲述:本节课难度较大,也是本章的重点,相信同学们通过细致、认真的自学,一定能达标。三、先学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8--2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1、什么是地方时、时区和区时?2、怎样区分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及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换。3、怎样计算地方时和区时?四、后教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五、当堂训练作业: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备课人:陈泽军赵志方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㈡、出示目标:1、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识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三、先学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3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分别是什么?2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5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