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关于审计报告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审计报告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审计报告是真实反映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载体,是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工具,在整个审计过程及所有审计业务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认真贯彻《国家审计准则》,努力提升审计报告的编写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工作实践中,审计报告的编写和使用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改革与创新。[关键词]:审计报告改革创新一、当前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1、篇幅冗长,有待瘦身。当前的审计报告动辄十几页甚至数十页,报告内容繁复庞杂、篇幅冗长、形式化结构过多,让使用报告的人不愿看、看不懂。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编写报告的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所限,归纳提炼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驾驭能力不足,导致内容繁杂,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报告冗长,生涩难懂。另一方面,是由于审计文书的版式结构设计存在缺陷,现行的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报告必须对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与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描述,所包含的内容过多,自然显得“块头”过大。2、格式多变,有待规范。在当前的各种类型的审计中,除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内容相对比较规范固定外,其余类型审计报告如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的报告格式不固定、内容不规范,自由发挥空间大,各地创新探索多。特别是政府投资审计报告,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经常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各地根据各地实际,自己做出规定,文书格式五花八门,而且经常变,年年出新范文,审计人员无所适从;内容方面也很不规范,如基本情况叙述有的过长,审计事项不完整,审计评价不准确、超范围,有的报告有审计评价,有的没有这一部分,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以往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和审计移送问题如何表述等等缺乏统一规定。3、不易理解,有待去专业化。审计人员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往往忽略了报告使用者并不都是财经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未能将一些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导致没有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基础的人员难以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含义。例如,在报告中用一些诸如“固定基金”、“上解资金”“XX科目”等专业术语,让没有财务基础的人员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外,审计报告还存在主次不分,审计事项描述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审计报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没有做到围绕目标、突出重点,所列问题的排序不符合基本逻辑,只是简单的堆砌、罗列问题。重要问题、宏观问题以及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未放在审计报告的显要位置并详细陈述。问题归类不明晰,未将所有问题按性质进行归集分类,没有在分类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概括,直观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突出问题、共性问题,特别是有的报告堆砌大量的财务数据,让非专业的人一看就头晕,导致使用报告的人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4、文书功能交叉,有待科学区分。现行的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现场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要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正式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等业务文书。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是以审计机关名义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对审计组审计报告意见的文书;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结论;审计决定书是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的文书;审计移送处理书是对审计发现的涉嫌违纪违法需要移交纪检监察、司法机关以及有权处理的相关部门处理的专用文书。前三种文书中,都要求必须对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及其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描述,导致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正式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书三种文书内容重复。现实情况中,很多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决定书时几乎就是将审计报告的问题定性、处理处罚意见及其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原文照搬,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让被审计单位感觉混乱,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功能划分不明显,导致审计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可有可无,两个文书都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期限内整改,一件事两次做出同样的决定,完全没有必要,于是,有的干脆以报告代替决定,一般不出审计决定,有的认为有处罚事项的才出审计决定。5、评价建议不科学,有待提升质量。审计评价、建议是审计报告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审计人员应以事实、数据为依据,把审计取得的事实、数据放在宏观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问题的根源,客观地陈述相关事实。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审计报告评价习惯于套用一种范文,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做具体区分,审计评价死板单一,缺乏宏观性、整体性、准确性,不择要害胡乱评价一通,没有份量,自然没有什么价值,显得可有可无。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评价不好把握,有的地方干脆不要审计评价;有的审计报告评价用词不严谨,甚至出现了审计评价意见与审计发现的问题互相矛盾的情况,如审计报告中反映存在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评价却是“能够较好的执行财经纪律”;有的审计建议不具体,过于原则和笼统,审计反映出的一些体制性、行业性、地域性问题,在作审计建议时,未能宏观把握,正确区分;有的审计建议没有事实依据做支撑,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影响了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二、审计报告改革的对策与建议1、要区分功能,各司其职。各种审计文书功能分工不明确,是审计报告改革的首要问题。审计报告犹如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作出的体检报告,审计决定书则是医生给病人开出的治疗处方,我们应该严格区分两者的功能,避免审计文书之间在内容重复、功能交叉错位,同时也可以减少编审工作量。对于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描述内容尽量做到全面,对审计依据、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及处理处罚意见、引用法律法规及审计建议等要素写实、写准、写全。对于审计报告,由于使用报告对象的广泛性,对被审计单位无硬性约束力,可以在审计报告中只客观陈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不提处理处罚意见,在引用法律法规时只引用条目,不必引用条目内容;而在审计决定书中,对定性、处理处罚意见、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则要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执行审计决定的时间要求,告知其司法救济的途径。2、要统一格式,规范行文。当前,《国家审计准则》总体规定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内容,并对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内容作了一定的补充。然而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过大,同一种类型的审计会衍生多种不同版本的审计报告,让人感觉比较乱,也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严肃性。规范审计报告格式应从细化审计报告内容着手,针对各种不同类别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相对固定规范的审计报告格式,当前,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报告要尽快规范统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也应该在精简的基础上予以细化规范,建议尽快编撰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和法规引用工作指南,对审计中查出的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定性、法规引用进行统一,既有利于审计人员操作、防范了审计风险,又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报告质量。3、要增加板块,拓展功能。要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不仅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当前某些部门单位存在年年审、年年犯的问题,审计建议年年提,年年得不到有效采纳,导致屡审屡犯现象突出。建议可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对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的描述,着重检查被审单位是否依照审计揭示的问题和建议切实完成整改,这样可以防止被审计单位对处理处罚意见敷衍应付,对审计建议的采纳大打折扣,能有效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对待审计建议,也有助于提高审计权威和审计公信力。又如审计部门由于职能、时间所限,经常会碰到无法完全揭露问题的情况,传统的审计报告未能将此纳入,可增加对此类信息、线索的说明,拓展审计报告的预警提示功能。4、要提高质量,突出效能。一是要删繁就简,全面瘦身。审计报告要高度概括、条理清晰、语言精练,尽量控制篇幅,不要太过冗长;特别是审计报告建议只陈述问题事实,不提处理处罚意见;指出违反什么法律法规时只引用条目,不引用条目具体内容,二是要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在编写审计报告时,要尽量将专业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用词要准确规范、通俗易懂,少用太过专业化的术语,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阅读和理解。三要注重审计成果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归纳、整理、分析和提炼,切实找到被审计单位财经违法行为产生的症结,对审计报告中揭示的主要问题,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并通过专报等形式揭示和反映。这样既可以为审计报告减负,又可以提高审计质效,不用什么问题都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都依靠审计报告来解决。四要提高审计评价建议的质量。评价一定要全面准确恰当、有高度、有宏观性,做到画像准确,掷地有声,有份量,不偏不倚,不前后矛盾。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存在什么问题,就针对问题提建议,主要针对重大问题、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要增强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特别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的效能。参考文献:[1]吴洪涛,《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存在问题及对策》,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14.8.19[2]姚海峰,《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审计报告质量》,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13.12.19[3]黎四新,《当前审计报告质量现状及对策措施》,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13.11.6[4]谢新年,彭洁,从四个方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2012.13
本文标题:关于审计报告改革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3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