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4篇)
《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4篇)人生无处无真情,在“草房子”里,可以看到了另人落泪的真情。那么关于“草房子”初一学生读后感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准备了“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文,欢迎参阅。《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第一篇】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曹文轩写的《草房子》,可好看了!这是一部富有品位、格调高雅的儿童长小说,书里讲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六年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校园生活。写得一手好字的纸月转校到油麻地小学,因捡南瓜不幸身亡的秦大奶奶,成绩特别好但因父亲治病而退学的杜小康,桑桑的朋友阿恕,没有头发的陆鹤(秃鹤),放羊的小子细马……一个个风趣人物,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纸月》了,纸月从板仓小学转到了油麻地小学,纸月跟桑桑是同班同学,蒋一轮和桑桑都十分爱惜纸月的才能。一天,天阴沉沉的,马上就要下雨了,桑桑的母亲连忙接纸月回家,她有时停下来看纸月,她的目光里,总是含着一份丢不下的怜爱。最近纸月没上学,因为她生病了。桑桑发现病好后的纸月,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为了探个究竟,桑桑早上找了个借口,在土路旁等纸月。只见三个土孩子和纸月走了出来,他认得,中间这个正是有名的坏学生——刘一水。桑桑握着半截砖头想与刘一水决斗,带着纸月早点离开他们。哪料刘一水迅速拿了船绳阻止了他们的去路,于是两人便打了起来。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桑桑一家对纸月的关爱与帮助。是啊,“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只要我们帮助了他人,肯定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出手相助,得到的却是别人的感激与认可,那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第二篇】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等等。这一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草房子》记录了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小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执着......它们一直激励着我。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住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遇到了暴风雨,鸭子也丢了。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格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经历让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去学游泳,刚开始我的身体不停地往下沉。教练让我全身放松,双手双脚伸直浮在水面上。在教练的指导下,在我不停的练习下,我终于浮了起来。杜小康的经历告诉我,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能放弃。生活告诉我们,碰到不会解决的事情可以向别人请求帮助。《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第三篇】书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书可以使我们思考,可以让我们进步,我喜欢读书,最近更是迷上了《草房子》这本书。《草房子》是我国作家曹文轩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创的1少年长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叫桑桑,作为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他的六年小学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去书中看一下吧!桑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喜欢养鸽子,经常捉弄别人。有一次,他命令阿恕把秃鹤的帽子挂在了旗杆上,把秃鹤气的大发脾气,直接闹到了他的家里。晚上,他的妈妈不让他回家,他只好住在了阿恕家。只因为秃鹤的白帽子成功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桑桑还是一个单纯、善良、执着的孩子。整本书都是围绕着他和他的同学纸月、杜小康、秃鹤、细马、白雀等几个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蒋一轮来展开的。除了快乐和调皮,他们也都是经历了各自的磨难。在桑桑升初中之前,他病了,病的很严重,他的爸爸桑乔不相信桑桑将会离他而去这个残酷的事实,于是,四处奔波,去了好多大医院,讨遍了偏方,却毫无办法。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揪紧着,一次次为他紧张、难过。最后他没有放弃,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绝望后,桑桑的病终于好了,我从心里为他高兴,也佩服他的毅力,桑桑真棒!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难忘的,尤其桑桑跟他的小伙伴们之间的故事。《草房子》这本书写得生动细腻,把桑桑们的故事描写的仿佛就在眼前,令人刻骨铭心。我也是从书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道理。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生活也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努力去改掉自己的缺点,碰到困难坚持打败它,最终,结果一定是好的!《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第四篇】今天我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草房子》。在故事的发生地油麻地有很多草房子,因此得名《草房子》。合上书,机灵的桑桑,善良的纸月,坚强的细马,顽固而又具有奉献精神的秦大奶奶……一一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的故事都很感人,虽然故事发生在五六十年代,但故事里传递的美的力量,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永远存在。读完了这本书,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秦大奶奶的故事。她一直占用油麻地小学的地不肯归还,也不愿意搬进政府给盖好的新房里,还经常故意放一些鸡鸭鹅在学校“游荡”,它们常常会出现在教室、办公室里,扰乱了学校的正常学习秩序。然而,她的心地还是善良的。有一次,她无意中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这之后,秦大奶奶越来越喜欢孩子,喜欢学校,后来,她自觉搬出了油麻地小学,还帮助守护学校的财产。最后,她只是为了保护学校的一只快要掉到水里的南瓜,竟不幸落水身亡。她由一个人人讨厌、害怕的老太婆,变成了一个人人尊敬、喜爱的老奶奶,这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结果,是对无私奉献的回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少的就是真诚,就是与人为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要你愿意为别人付出,就会收获别人对你的真诚,会赢得尊重。草房子里的人朴实,善良,全村人和睦相处。联想到我们现在,人们住的不再是简陋的“草房子”,而一个个高楼大厦好像把人们关进了“大笼子”里,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变得冷漠,缺少了很多欢乐。如果大家见面打声招呼,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大家心中就会充满阳光,感受到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
本文标题:《草房子》初一学生个人读后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0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