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县住房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4篇】
县住房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4篇】【导读】这篇文档“县住房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住房保障调研报告(修)【第一篇】关注民生,情系百姓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洋县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重点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抢抓政策机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进建设,截止去年底,累计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398套、8.7万m,建设公租住房540套、32950m,经济适用房1085套、13万m,限价商品房380套,4.66万m,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300户,23000m。其中廉租房累计竣工330套,经适房竣工636套,限价商品房竣工380套。2012年,市政府下达洋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廉租住房100套、公租住房500套、限价商品房4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0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800户。现在已全面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08套、6077m,公租房668套、4.4万m,限价商品房400套、4万m。城市棚户区改造7个项目60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个项目800户也已全面启动,为超额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县委、县政府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列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住建、发改、财政、国土、民政、林业、经贸、水务、监察、电力、电信、文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222署住房保障工作,协调解决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和征地拆迁等问题,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并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超前做好保障性住房规划工作,尽可能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便利、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城镇重要地段,确保了功能配套、环境优越、群众满意。县上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意见》、《洋县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定。通过制度建设,住房保障工作在摸底调查、申请申报、审核批准、准入退出、资金监管、建设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起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以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为补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二、严格落实政策,高效推进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保障性住房各项政策,强力推动工程建设快速进展。一是全面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坚持“高效利用、优先保障”的原则,及时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今年县上共划拨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200多亩。二是积极落实资金支持政策。在广泛争取中省配套资金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筹募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地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三是严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县上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并协调电力、通讯、水务、文广、市政等单位,对保障性住房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达2100多万元,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三、严格审核监管,阳光分配到户。为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县上十分注重规范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规定程序,进行项目报建、立项批复、图审、地勘、公开招投标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土地、环保等政策规定;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严格实行“三榜公示、三级审核”准入制度。对申请人的户籍、房产、收入、家庭资产等情况严格审查。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居委会负责初审,街道办(镇)负责复审、县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审批与公示,每一项审核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分管领导签字把关,并全部做到谁审查谁签字,基本做到了保障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县上对所有住房保障建设项目都进行了工程监理,每个工地都安排了工程管理员驻守工地,严密监督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县级领导经常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组织设计和监理部门对重点环节、隐蔽部位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按照省市部署,县上扎实开展了城镇居民收入及住房状况调查,科学确定中等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线,确定了“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对象,并在《汉中日报》、洋县政府网上进行了公示,切实保证建设项目公开透明。二、存在问题一是建设资金压力较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紧,资金需求大,但由于中省补助资金有限,县财政资金自筹配套的压力较大,导致保障性住房总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截止2011年底,廉租住房、公租房资金缺口已达9800万元。在建小区中,由于资金问题,配套设施建设远远滞后,影响了建成部分的保障入住。二是基础配套设施跟进难。保障性住房建设地点,尤其是廉租住房建设地点,一般选址都较为偏僻,这些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短期内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范围,这就给项目建设施工的供水、供电、排污、卫生管理等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随着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陆续入住廉租房,群众对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也会提出更高要求。三是保障机制亟待健全。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发改(物价)、住建、国土、财政、民政等部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待磨合。同时,保障性住房政策还不够完备,一些政策和规定缺乏延续性、统一性,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科学的、系统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运行体系还不成熟。保障对象的政策制定、资格审查、收入核定、住房退出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完善,离应保尽保的要求还有差距。三、对策建议一、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制订好“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既要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又要充分考虑政府的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设计适度超前,注意处理好就地建设与异地建设的关系,能就地拆建的不要异地拆建,确需异地拆建的,不仅要考虑改善居住条件,还要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二、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筹措渠道,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逐年递增。既要想方设法争取更多的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又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途径,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等方式参与、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资金来源。我们建议建立由财政、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基金共同投资的公共住房投资公司,为保障性住房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把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严格按照汉政发[2012]5号等文件规定,切实加大原有渠道资金的归集力度,确保各年度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2010年9月起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每亩提取的5万元、2011年起不低于3%的土地出让成交价款(含招、拍、挂、协议出让等)等原有规定渠道资金足额筹集落实到位,并及时将2011年7月起经济适用房项目销售收入中每平方米提取100元的资金归集到位,专项用于本级廉租房和政府投资的公租房建设。不断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抓住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的时机,积极争取更多的中省资金支持。四是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途径,鼓励有需求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资公租房建设。三、落实政策,加快建设步伐。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有关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保证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切实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难问题。要出台保障性住房规费减免的专门文件,对应当减免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给予明确,真正把规费减免政策执行到位。要抓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家庭购买、租赁保障性住房的税费按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到位。四、积极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建议将县房改办、房管所整合为一体,核定机构编制,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办公经费,建设高效有力的住房保障工作体系。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实行奖惩,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保障性住房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机制,全方位宣传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办理程序等,帮助困难群众及时申请、申购,早日实现“安居立身”的愿望;逐步建立、健全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和住房现状监控体系,提高核定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透明度,不断完善廉租房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管理系统,保障性住房管理现状调研报告【第二篇】保障性住房管理现状调研报告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工作重点安排,市政协牵头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视察组,于3月27日至23日深入到廉租住房等地,从规划布局、质量安全、施工管理、配套服务等方面,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听取了市建设局对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情况的介绍。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情况(一)廉租住房建设及管理情况根据《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我市廉租住房采取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方式。保障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并已接受民政部门连续救助六个月以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据年调查统计,全市共有户、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保障住房投入的机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优化支出,完善措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10共争取我市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是4146套20.3万平方米,总投资为2.4亿元,其中:9.911万平方米、2057套已建成,已安排入住5.475万平方米、1145套;在建10.395万平方米、2089套。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严格逐级审批,按照工程进度拨付。截止年9月底,累计拨付上级补助及配套资金14700.9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7093万元、省级补助资金3260.62万元,市级财政预算补助资金1434万元,分配公积金增值收益2461.18万元,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安排452.11万元。完成投资1.2亿元。(二)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我市从2007年开始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全市住房租赁补贴到位资金4277.59万元,截止年6月,全市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13.92万元,结余3763.67万元。年9月底全市应保障低保家庭户数有3431户,已实施保障3291户,其中实物配租1145户、租赁补贴2146户,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占全市城镇家庭户籍总数143026户的2.3%。(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省下达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86万平方米,实际实施60.442万平方米。其中:年下达20万平方米,实施14.6万平方米;年未下达计划;2007年下达50万平方米,实施45.6万平方米;年12月下达16万平方米,尚未实施。二、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按照要求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由建设、发改委、财政、监察、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全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各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保证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建设规划。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和国家的政策要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中心城区和各县《住房建设规划》范围,同时建立了住
本文标题:县住房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48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