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幼儿的个性发展(PPT51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一、幼儿个性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思想、情感及行为)及品质(气质、性格、能力)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人格标志着一个人的独特性。第六章幼儿的个性发展(一)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个性特点;2.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偶然的、一时的心理特征,不是个性;个性的变化需经过很长的时间。3.个性的整体性:个性受意识支配,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4.个性的功能性:个性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三)个性的形成2岁前,幼儿的各种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还没有很好掌握语言,思维没有形成等),在这一阶段,其心理活动是零碎、片段的,还没有形成系统,因此个性不可能发生。2岁以后,个性开始萌芽。3-6岁幼儿的个性特征开始形成,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4.心理活动能动积极性的发展。【例题.单选题】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形成。A.自我意识B.调控系统C.个性特征D.情绪状态【答案】:C【解析】: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四)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个性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遗传因素对个性的作用程度因个性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个性特征,使其成员的个性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社会文化对个性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个性的影响。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个性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个性特征的形成,不同教养方式对个性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1)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掌控。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个性特征。(2)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个性的形成和定型有深远的影响。轻松、乐观和积极的学校生活,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倾向于积极良好,有利于个性的发展。良好的校风、班风促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和自觉遵守纪律等个性特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那些具有高尚品格、渊博知识、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同情心的教师,学生会言听计从;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5、早期童年经历:个性与早期童年经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个性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个性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有些来自顺境的儿童也可能会形成不良的个性特点,出自逆境的儿童则可能具有坚韧的性格。其次,早期童年经历不能单独对个性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个性。最后,早期童年经历是否对个性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五)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作用。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时,他的行为反应就相应较强,而当需要软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个性选择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六)幼儿需要和动机的发展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来被意识到的。需要和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出现明显的个性特点,例如,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幼儿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的主从关系;二是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的、远景动机占优势;三是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二、幼儿气质的发展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气质和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最直接的联系,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具有较突出的生物性。幼儿生来就具有个人最初的气质特点,同时,气质与其他个性特征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1.气质的类型现代气质学说根据神经类型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多血质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王熙凤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粘液质: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薛宝钗抑郁质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林黛玉2、托马斯、切斯把从出生到3岁前幼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1)容易型:容易型婴儿约占托马斯、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40%。这类婴儿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的情绪一般变现为积极、愉快,对成人的交流行为反应适度。由于他们生活规律、情绪愉快,且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反馈(强化),因而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2)困难型:这一类婴儿的人数较少,约占托马斯、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10%。他们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安排和活动。对环境的改变难以适应。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困难型儿童容易使亲子关系有所疏远。(3)迟缓性:适应环境很缓慢,在游戏中多不愉快,对新的刺激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成人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因而在哺育过程中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1)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气质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影响到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影响父母等对幼儿的对待,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研究发现,大多数幼儿早期的气质特征会一直保持不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早期好动的婴幼儿,到幼儿晚期多表现为活泼好动,青少年期表现为多血质类型气质。3、幼儿气质的发展(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虽然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特征,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当然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青少年期,各方面都处于变化、定型期,气质也随之改变。(3)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待不同类型气质的幼儿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待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的容易型儿童,父母多采取民主型的行为方式,而对于适应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无节律的困难型儿童,父母往往采取权威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例题.单选题】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答案】:D【解析】:气质类型主要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三、幼儿的性格发展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表达性格的词语:外向型性格:活泼、开朗、直言快语、大大咧咧;内向型性格:细腻、含蓄、文质彬彬、低声细语。1.性格的特点(1)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勤劳、节俭;(2)惯常的行为方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方面的特点,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①对社会、集体的态度②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③对他人的态度④对自己的态度人的不同方面的态度是相互影响的。(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方面的特点,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①对行为目的的明确程度(自觉性、独立性、纪律性等);②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主动性、自制力等);③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坚定性、顽固性等);④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勇敢、果断性、镇定、顽强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人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①情绪的强度(是否易受感染及反应强度)②情绪的稳定性(波动与否)③情绪的持久性(持续时间长短)④主导心境(愉快与否)(4)性格的理智特征也称人的认知风格,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分别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感知(观察的主动性、目的性、快速性及精确性)②想象(想象的主动性和大胆性)③记忆(记忆的主动性和自信程度)④思维(思维的独立性)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区别:第一,气质是先天的,反映了人的个体性,性格是后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气质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的典型行为是其内容,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可以使性格特征独具色彩;气质还会影响性格形成或改造的速度。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二)婴儿性格的发展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不论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喝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交往。3、好奇好问: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例题.单选题】()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答案】:D【解析】: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四、幼儿能力的发展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反过来,这些能力又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条件。1.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2.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也称智力;特殊能力是是人们从事特殊专业或专业需
本文标题:幼儿的个性发展(PPT5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5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