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编5篇)
写作好帮手1/35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1一、内容及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的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写作好帮手2/35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2、分析:(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掌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实验原理,不会设计实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非常了解,不会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实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念。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好帮手3/35师生活动:(1)、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3)、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补充知识: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4)〔演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对于药品的选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③通过该实验,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④哪些因素导致实验中氧气体积小于1/5?问题2: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设计意图:概念的初步形成。师生活动:混合物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纯净物就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纯净水等。问题3: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师生活动:分别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写作好帮手4/35问题4:空气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污染?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更好的从自身做起,防止空气污染。师生活动:(1)、空气污染物有①烟尘、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2)、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放的尾气等。问题5:空气污染带来哪些危害?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保护环境。师生活动:空气污染使全球气候变暖;产生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问题6:防止空气污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好的了解防止空气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自己应该怎样做。师生活动: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多植树造林。五、课堂小结本课题主要学习了空气的成分(重点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何防止空气的污染。写作好帮手5/35六、目标检测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离开空气C.把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去,剩下的只是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D.空气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2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此实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要使实验成功要注意哪些问题?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黄金D.氦激光气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写作好帮手6/355、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2(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写作好帮手7/35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写作好帮手8/35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二)教学情景问题1:化学实验室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意图:一是增强对实验室的直观印象;二是提高对实验室功能的认识。师生活动: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⑴实验桌——做实验(或探究)的平台;⑵水电设施——提供实验用水电;⑶仪器柜——存放实验仪器;⑷药品柜——存放药品。写作好帮手9/35问题2: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有哪些?这些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有哪些?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初中常见仪器的识别能力。师生活动: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问题3:实验室药品取用有哪些规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遵循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师生活动:⑴记住以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⑵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简记为“三不原则”。)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⑷使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得拿出实验室。(简记为“一要三不”。)⑸试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冲洗时要不断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问题4:怎样使用托盘天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基本技能。写作好帮手10/35师生活动:⑴说出天平的构造。⑵天平使用要点:调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码→调零。⑶说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项。问题5:怎样连接仪器装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师生活动:⑴看下图回答连接仪器的方法。⑵仿照上图进行操作。问题6:怎样往试管里送固体物质?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师生活动:⑴插播“块状固体取用”和“粉末状固体取用”视频。总结要点:“一平、二放、三慢竖”。⑵学生操作。问题7:怎样取用液体?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师生活动:⑴插播“量取液体”视频。⑵教师示范“液体的倾倒”。写作好帮手11/35要点:倒、倾、接、上。(试剂瓶塞倒放;容器倾斜;容器瓶口与试剂瓶口接触;试剂瓶的标签向上。)⑶教师示范“液体的量取”。要点:平放、面向、视线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仰视量筒读数偏小,俯视量筒读数偏大。)⑷教师示范“滴管的使用”。要点:上、直、冲。(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过后要用水冲洗干净。)⑸学生操作。问题8:怎样使用酒精灯?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师生活动:酒精灯的使用:拿下灯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火柴点燃→外焰加热→灯冒盖灭。问题9:怎样给物质加热?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师生活动:⑴教师演示。⑵学生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⑶要点:装药品(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写作好帮手12/35夹持试管(距试管口约1∕3处)→预热→外焰加热。问题10:怎样洗涤仪器?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师生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归纳→学生操作。六、课堂小结(略)附:目标检测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里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钥匙或纸槽送人D.直接倒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写作好帮手13/35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写作好帮手14/35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二、教学方法: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99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