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代转公”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一及答案[教育教学基础(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3.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4.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D.《义务教育法》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A.学校B.心理咨询室C.医院D.课堂6.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7.()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A.初中B.普通学校C.小学D.贵族学校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2006年6月29日B.2007年1月1日C.2007年9月1日D.2006年9月1日9.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C.学校教育B.遗传D.家庭教育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1.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B.4岁C.5岁以前D.1~3岁12.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13.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14.人的学习主要通过()。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6.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A.寄宿制学校B.全日制学校C.民办制学校D.民办公助制学校17.学习困难综合症的表现不包括()。A.计算困难B.突然喊叫C.诵读困难D.缺少某种学习技能1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19.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0.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21.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A.10年B.6年C.9年D.12年2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23.在寂静的考场中,窃窃私语能引起人们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反感24.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发展的()。A.前提B.结果C.主观条件D.基础25.坚持做完功课后再玩,是()的结果。A.自我控制B.自我检查C.自我体验D.自我评价26.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A.6岁B.7岁C.8岁D.9岁27.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凡年满()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A.4周B.5周C.6周D.7周28.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和《教师法》C.《宪法》和《民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9.梦是一种()。A.有意想像B.情感体验C.无意想像D.创造想像30.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男生。A.低于B.等于C.高于D.无法确定二、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2.只要学历达到国家要求就可以教学。()3.小学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学校。()4.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到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朝向他。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5.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6.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7.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8.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三种。()9.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是同质性和趋上性。()10.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可以开除。()三、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1.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2.作为一名教师拥有哪些权利?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有针对性。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谈谈你对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的认识。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2.D【解析】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3.D【解析】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4.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5.A【解析】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6.A【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十九条“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8.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9.C【解析】学校教育因素在诸多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主动同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互相协作、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德育问题。10.A【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理解性。而题干描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11.B【解析】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12.C【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13.D【解析】注意分配能力是教师注意力的特点的集中体现。14.A【解析】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5.B【解析】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6.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17.B【解析】突然喊叫属于多动症的表现之一。18.A【解析】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9.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20.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条:首先是发展基础教育;其次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最后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C【解析】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9年,小学6年,初中3年。22.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23.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无意注意的定义。24.D【解析】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25.A【解析】上述现象属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26.D【解析】9岁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27.C【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28.A【解析】略。.29.C【解析】梦中形象往往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而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的新形象。但由于梦是在睡眠状态下无意识地进行的,所以是一种无意想像。30.C【解析】略。二、判断题1.√【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相关内容。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3.×【解析】小学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4.√【解析】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5.√【解析】略。6.×【解析】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7.√【解析】略。8.×【解析】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9.√【解析】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10.×【解析】《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三、论述题1.【答案要点】(一)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二)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2.【答案要点】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四、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
本文标题:招聘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3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