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普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阐述心理现象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第二节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大脑的结构和功能(1)大脑皮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①运动区——额叶②视觉区——枕叶③听觉区——颞叶④言语区:布洛卡区(语言的表达)——额叶后下部威尔尼克区(语言的理解)——颞叶的后下部⑥联合区——联合皮层(2)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①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性工作②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更强2.脑功能的集中表现——反射(1)无条件反射——天生的(2)条件反射——以无条件为基础,通过后天环境改变形成①第一信号系统——由感官信息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有②第二信号系统——单纯的语言符号,人特有的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2.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其《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二、心理学派别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强调内省方法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主张研究行为,主张用实验方法;“第一势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心理为一个整体、完形,又称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第三势力”——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现代认知心理学奈塞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心理现象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注意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第一模块认知发展第一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念及分类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分类: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外在因素,环境引起的②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觉等——内部引起的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反比关系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2.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或者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用数字衡量感受性高低(二)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2.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三)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1.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2.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异的最小差别量(四)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①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适应、温度觉适应——痛觉无感觉适应②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eg:月明星稀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eg:吃糖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③感觉后效(后像):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尤其是视觉后像正后象——品质与原像相同,没变化eg:亮度负后像——品质与原像相反,有变化eg:颜色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感觉的相互影响:一种感觉影响另一种感觉eg:注意力分散②感觉的补偿:一种感觉丧失后,另一种感觉更强③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彩色感觉最容易引起联觉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和基本特性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基本特性①知觉的选择性——侧重对象、背景,主动有意地选择知觉对象eg:双关图②知觉的整体性——分散、残缺、连续的事物,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完整的整体③知觉的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解释eg:隐匿图形④知觉的恒常性——外在改变,本质不变明度、大小、形状、颜色恒常性视觉适应暗适应:亮出到暗处——感受性提高,慢(30-40分钟)明适应:暗处到亮处——感受性降低,快(5分钟)eg:走出电影院(刺眼,看不清)二、知觉的种类(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①形状知觉②大小知觉③方位知觉④深度知觉(沃克和吉布森——视崖实验)2.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eg:对1秒钟的估计是最接近准确值的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①动景运动——霓虹灯②诱导运动——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进行对调eg:月亮在云朵中穿行③自主运动——光点④运动后效——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eg:瀑布(二)社会知觉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情人眼里出西施”3.刻板印象——指对社会上某类人的固定看法eg:法国人都是浪漫热情的4.近因效应——最近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三)错觉——是不正确的知觉,不能避免1.视错觉2.形重错觉——eg: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3.运动错觉——似动4.时间错觉——“一日三秋”、“度日如年”5.方位错觉——火车改方向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一、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一)感知规律:①目的律②强度律③差异律④组合律⑤活动律⑥调节律⑦协同律⑧对比律⑨观注律(二)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具体展示的实物2.模象直观——模拟性的、图片、图表、模型、电影等,教学效果更好3.语言直观——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最经济(三)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二、观察力的培养1.定义: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2.观察的品质:①客观性(最重要)——实事求是②全面性——全貌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③准确性(精确性)——区分事物细节特征④敏捷性——迅速发现事物特征⑤目的性(创造性)——善于组织自己行动3.观察力的培养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具体观察的方法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实践活动是观察力发展的基础补充:(一)感知觉的关系1.联系:①客观事物的作用②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2.区别:个别属性——整体属性(二)小学生观察品质的特点1.精确性方面:从关注局部细节到全貌细节2.目的性方面:从无到有3.顺序性方面:从零乱到系统4.概括力方面:从表面到深刻(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的自觉性逐步增强2.观察的精确度不断提高3.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第二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念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基本环节:识记(编码)、保持(贮存)、回忆或再认(提取)二、记忆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别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的内容不同陈述性记忆——描述性、关于是什么程序性记忆——有步骤、有先后顺序、有操作性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形象记忆——事物的形象,具有典型的直观性,模样、样子逻辑记忆——学过的知识经验“第一次……”情绪记忆——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最高兴、痛苦的事动作记忆——有动作的、有先后顺序、侧重技能骑自行车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有没有带着目的性)外显记忆——有目的、需要意识参与eg:背单词、背课文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图尔文情景记忆——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语义记忆——与时间、空间无关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记忆名称保持时间容量大小编码方式存储方式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一般不超过2秒信息量较大处于未加工的原始状态,图像信息为主(视觉编码)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操作记忆)1分钟以内约为7±2个组块具有意识性、操作性,听觉编码复述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几乎无限具有组织性、备用性,意义编码(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分类存储补充:感觉记忆遗忘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注意复述、复习“一见钟情”检索第二节记忆的基本规律一、识记——记忆过程的起始环节,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和回忆的前提1.识记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别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①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无预定目的潜移默化②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有预定目的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①机械识记——死记硬背②意义识记——理解后再背根据识记材料的组织方式不同①整体识记②部分识记根据识记时的时间安排①集中识记②分散识记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①识记的目的性②对材料的理解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④主体的情绪状态⑤识记的方法此外还有,人的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3.识记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②应当使学生知道长久记忆学习材料的必要性③注意适当地安排学生识记材料的数量④把要求学生识记的材料组织成学生活动的对象,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⑤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协作,提高识记效果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尽量进行意义识记⑦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二、保持和遗忘(一)保持和遗忘的概念1.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记忆的中心环节①质变——内容变化②量变——记忆回涨(暂时记住)2.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回忆或再认的现象。(二)遗忘的种类1.根据遗忘时间长短: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2.根据遗忘的内容:部分遗忘、整体遗忘(三)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说明:及时复习很重要(四)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或者识记者的态度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过度学习到50%效果最好,即学学习到150%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系列位置效应:中间部分受两种抑制的共同影响①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影响②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影响(五)遗忘的原因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衰退说(消退说)桑代克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干扰说学习和回忆之间由于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了遗忘压抑说(动机说)弗洛伊德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起的遗忘提取失败说遗忘只是暂时的eg:舌尖现象同化说奥苏泊尔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eg:高替代或同化低线索依赖性理论遗忘是因为检索困难导致(六)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三、再认或回忆(一)再认1.定义: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重新辨认出来的过程。2.影响因素①对事物识记和保持的程度②当前出现的事物和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③当前呈现事物的环境与过去被识记时环境的相似程度(二)回忆——识记、保持的目的,检验识记与保持效果的唯一标准1.定义: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2.回忆的种类①是否需要中介物:直接回忆、间接回忆②有无目的:有意回忆、无意回忆第三节记忆力的培养一、记忆的品质维度含义对策记忆的敏捷性识记速度的快慢(记得快)抓紧时间专心致志记忆的持久性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得牢)加深理解合理复习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程度(记得准)——记忆核心认真细致注意检查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运营速度(茶壶煮饺子——有口说不出)组织得当牢牢巩固二、记忆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
本文标题:福建教师招聘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6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