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炼篇
修炼篇开篇 荣耀与考验:百折千回秘书路自从走上秘书岗位的第一天起,你不仅进入了一个智慧和能力的训练场,实际上也进入了一所培养从政人才的大学校。古往今来,秘书界均为人才辈出的藏龙卧虎之地。问题只在于:你能否打造一个强大的自我,能否扛得起责任的重压、经得起公众的监督和绕得开鲜花覆盖的陷阱。秘书,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这是一份崇高而神秘的职业。西方“秘书”一词源于拉丁文secretaries,原意为“可靠的职业”。英语中“秘书”一词为secretary,意为“从事秘密工作的人”。《辞书》解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是领导的助手、参谋和事务处理者。美国《韦氏秘书手册》还说:“秘书已经成为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一道桥梁。”这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有人称之为现代社会的第361行。有人将其艰苦程度与挖煤、打铁、烧木炭相并列。有人借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R·亚历克·麦肯齐在其专著《新时间管理法》中所说的一段话来说明秘书的任职条件有多么苛刻:“她必须具备外交家的机智、骡子的忍耐、变色龙的隐蔽、推销员的热情、太阳的守时、光的速度、修女的忠诚、犀牛的脸皮、爱因斯坦的头脑、母亲的同情和无止境的忍耐。”这是一份既体面又辛苦的职业。说体面,是因为他们接近领导、接近权力中心,春风得意,受人羡慕和尊重。说辛苦,是因为他们肩负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职责,需要时刻保持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职业姿态。这是一份既充满希望又充满风险的职业。一方面,因为岗位的历练而见多识广、才华出众,因为被领导所信任、所了解而有着日后跻身仕途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因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社会的严格监督,承受着堕落的危险、舆论的压力和意志的考验。所以,这是一份既需要才华也需要忠诚的职业,一份既需要激情也需要智慧的职业,一份既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们啊,当你们享受着权力阳光的强烈照射之时,当你们遍览政界的丽日蓝天和狂风骤雨之时,当你们在那庄严的办公大楼里日夜劳作之时,心里又是作何感想的呢?1.热门职业的“冷思考”那年底,组织上把我从县委书记岗位提拔为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我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地委书记要求,挑选三名得力“笔杆子”。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借调。根据了解的情况,从有关县市和市直单位借调了三名写作能力尚好的文秘人员,名曰“跟班锻炼”,实则“火力侦察”。“侦察”了两个月,发现他们写作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只留了一个稍微好点的放到信息科,其余两名都打发回去了。于是又想到公开选拔的办法,拿出了具体的方案。条件是:年龄30岁左右,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历史清白,政治可靠,作风正派,忠诚老实;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有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有较强写作能力。选拔范围是: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文职人员。选拔方式是:首先调阅报名者写过的文章两篇;然后笔试,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场写一篇议论文;再是面试,由有关领导和资深秘书现场出题;最后按3∶1的比例对入围者进行现实表现考察,由地委组织部和地委办公室共同审核后,报地委书记审定。我本来想,如此严苛的条件,简直有点“过五关斩六将”的味道了,怕是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吧?没料到,竟是应者云集,报名者有80多人。这本来也是好事,但我的麻烦来了。那时正值年关,我的办公室和家里突然热闹起来,门槛都快要被踏破。白天还好办,难办的是晚上,一些人拎着大包小包的农副土特产品前来“拜访”,都是为了入选当秘书。更难办的是,几位老领导、老同事也专程找上门来,说他的什么什么人如何如何德才兼备、如何如何写作水平高,希望我给予关照。我说好呀,只要符合条件,欢迎参加考试,考得上当然没问题。可人家说,什么考不考啊,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头顶有树好乘凉,行不行还不是你秘书长一句话?!其中一位,是老同学的侄儿,某银行文秘股长,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文凭仅为大专,我有点奇怪,银行是多好的单位啊,工作稳定,收入又高,人家想进还很难进得去呢,怎么还想来干这既辛苦又清苦的差事?老同学说,这孩子当股长六年了,总是上不去,还是到你手下锻炼锻炼培养培养吧!我说他不是本科毕业,不能破例,否则不好平衡,老同学你多多理解啊!老同学见我不肯让步,悻悻然走了。还有一位,算得上是我的“恩人”——在我家乡工作过的老领导。那时他蹲点我村,与我们家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我回乡劳动那几年,因为粮食紧张,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几个月竟以用来喂猪的红薯渣充饥。好在这位老领导,想方设法为我家弄来几百斤救济粮,才得以半饱半饥渡过难关。后来我被选调到公社当秘书兼通讯报道员,他也给予了很多关照。按说,现在我“报恩”的时候到了。老领导带着儿子来找我,说是迫切要求到地委办来当秘书。他儿子我也认识,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语文教师,在报刊上还发表过一些文章,各项条件都符合,所以从心眼里我也希望他能考上中选。可是,他第一关就没过,那篇议论文写得实在太糟,得分排在40名之后。老领导急了,要我无论如何关照一下,让儿子进入面试。我说这哪儿行啊?有规定在先,我怎好违反啊?老领导说,你秘书长怎么说也是领导身边的红人,到书记那儿通融通融不就行了吗?我耐着性子解释老半天,他愣是不相信,最后气鼓鼓地摔门而去。没办法,得罪就得罪吧,挨骂就挨骂吧,我严格按规操作,最终圆满完成选拔任务,但把那几位“熟人”全得罪完了,落了个“不讲感情、六亲不认”的坏印象。不过自此之后,我脑海里久久萦绕着一个问题:谁都知道秘书这活儿很苦很累很难做,却为何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而且,报名者中竟有七成来自非文秘岗位,其中不少还是来自财政、银行、政法等有实权实惠的单位,记者、语文教师也占有相当比重。无非说明一个问题:秘书岗位,令人羡慕和向往。回顾我自己的经历,也足以说明这一点。30多年前,当我从一名普通的回乡知青被选拔为公社书记秘书的时候,幸福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连走路都好像脚底装了弹簧。是啊,虽然那只是每月拿24元工资的社办干部,但从此能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海,能风风光光地伴随领导左右,能坐在宽敞明亮的公社大院里办公,谁说不是时来运转的大好事、大喜事呢?茹苦含辛的父母亲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就连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跟着高兴,都说是谢家祖坟终于冒了青烟,多少年来祖祖辈辈、亲亲戚戚都姓“农”,这回总算出了个当官的了,而且还是秘书,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差事啊!更好笑的是,昔日一向打压排挤我、连推荐上大中专院校都不让我沾边的大队干部,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又是上门道贺,又是请吃送行,还说你当了秘书就是公社书记身边的红人了,以后还要多多关照多多帮助喔!我的一帮高中同学更是羡慕得不得了,轮流请我到家里吃饭,好像我已经是个位高权重的大官儿似的。正是这一切,让我深怀感恩之心、争气之志,听党的话,跟领导走,老老实实拼命干活,最终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都说这小伙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若不是高考制度恢复后考进了大学,没准儿我真能弄个公社领导当当呢!真是造化弄人,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了秘书岗位,从检察院到地委办公室再到政研室,一干就是十年。这期间虽然吃尽千辛万苦,“爬格子”爬得神经衰弱,未老先衰,但走在人前仍是风光体面,受人尊重,被人羡慕。与下面的干部打交道,人家对你总是毕恭毕敬赔笑脸;逢年过节,也会有人拎着烟酒和土特产来拜访;你要办点什么私事,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不知道也不会问是你自己的事还是领导的事,总会认认真真给办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因为你与领导朝夕相处,密切接触,在办公楼里你坐在领导对面,在车上你坐在领导前面,在路上你跟在领导后面,你是领导身边的红人、贴心人,用通俗说法你是领导的亲信和心腹,人家别说是怠慢得罪,连巴结还来不及呢!最具诱惑力的还是领导的专职秘书这个席位。既然是“专职”,当然比一般秘书更接近领导。虽然中央早有规定,省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不能配专职秘书,但实际上,一段时期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都配了秘书,不过没敢叫“专职秘书”,而叫“相对固定秘书”,实际上是一回事。不管怎么叫,反正这个席位人人梦寐以求,人人以得之为荣。因为在习惯上,人们虽然对领导机关的秘书都很尊重,但若秘书前边加上“某某领导的”这个定语,人们就更是尊重有加。如果一位专职秘书和一位普通秘书同时出现在某个公众场合,人们肯定先和专职秘书握手,吃饭也是专职秘书坐主宾位。这样一来,谁不希望能当上专职秘书呢?我本人当秘书那会儿也是这样,开始几年没跟领导,只是没日没夜地为领导写材料,虽然也受领导器重、受基层干部尊重,但总觉得没有专职秘书那么跑火吃香;后来当了地委副书记的秘书,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虽然不是提拔,但就像得到提拔那样心情舒畅;再后来又当了地委书记的秘书,那感觉就更不一样了,虽然工作量更大、压力更大,但心里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若干年之后,我自己当领导了,按惯例也要配一个专职秘书,为此也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希望坐上这个席位的人,有原秘书班子中的,有办公室以外单位的,有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介绍的,一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被选中的自然高兴非凡,未选中的自然沮丧失望。人们还注意到,地方机关中凡是来干秘书这一行的,多半没有什么“背景”,属于平民家庭出身,靠苦读书而成长、靠真本事挣饭吃那一类。没有谁会喜欢自己身上存在“缺陷”,但缺陷往往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就像一些身有残疾的人反而矢志奋斗、练就令人惊叹的技能,一些长相平平的女孩反而自强不息、干出不让须眉的骄人业绩,大概也正因为没有“背景”这一“缺陷”,才促使他们下定决心、不畏艰难,选择了这条有“背景”者一般不愿选择的奋斗之路吧。在他们沉重的行囊里,不仅装着父辈所遗传的吃苦耐劳精神,所寄予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殷切希望,或许还装着平民百姓对公平与正义的向往、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求,所以他们的神情谦恭而又倔强,他们的目光明亮而又深邃,他们的步履沉重而又坚毅,一步步,一程程,向着那个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的秘书席位,艰难而坚定地迈进。不过,当普通秘书也好,当专职秘书也好,都只是一个步骤、一个台阶,多数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政治上的进步、职位上的升迁。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就像当士兵的都想当将军,当演员的都想当明星,搞科研的都想成为科学家,如果当秘书的不想当领导,不想混出个人样儿,那反倒显得不正常了。更何况,中国社会本来就是个官本位意识很浓的社会,当官是多少人不懈的追求和梦想。有道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考上了就能入仕为官,所以这句话的另一种释义应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时代发展到今天,虽然官本位意识逐渐淡化,但在一些人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比如,某地出一个科学家、教育家或艺术家,人们并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若是出了一个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或处长,也觉得非同小可,认为是风水显灵,光耀门楣,大家跟着沾光。难怪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祝你高升”这句祝词的使用频率比“你吃饭了吗”这句问候语的使用频率还要高得多。记得我任县委书记时,因为修一条公路需大量迁坟,其他几百座都顺利迁走了,唯独一座久久未迁。问原因,说那座坟风水特好,面对一条角带河(“角带”即古代官员所束的腰带),远望一座笔架山,已经显灵让他的子孙当了大官了,所以族中几百号人死活不让迁,如果强迁,弄不好要闹出个群体事件。眼看工程受阻,我心急火燎赶到那儿,一问觉得好笑,出了什么大官啊,原来是市直某单位的科长!可见,人们把当官看得有多重,当官者又是多么有光彩。难怪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谈到“什么是官”时会说:“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把人们对权力的迷信和崇拜描绘得惟妙惟肖,老夫子的话至今还灵验着呢!当然,追求官职并不都是坏事,关键要看靠什么当官,为什么人当官。现实中,除了极少数搞歪门邪道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外,正常的升迁渠道无非那么几条:一是靠从基层摸爬滚打干上来,二是靠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慧眼识人用起来,三是靠民意测评和民主选举选出来,四是靠自己本事赛场选马考进来。说到“考”,
本文标题: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炼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93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