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考一、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观点——大学将是未来知识经济必要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服务于不同群体的不同的知识要求。如果一所大学不能建立自己有效的体系为越来越多的群体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参与高校之间的竞争,那么它们将注定会处在边缘位置。我们应该重视大学正在面临的多样化的办学形态,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重组,不同类型的招生途径和培养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必将为大学传统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大学制度的建设之重也就蕴涵其中。目前,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因为,“走进社会中心的大学需要建设现代制度”(潘懋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已经被视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一)高等教育学界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代表性观点:1、“德国柏林大学制度”说:“现代大学制度是由1810年在洪堡主导下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奠定的。”这一概念所指的现代大学制度即是与中世纪大学相对应的大学制度。2、“多元化巨型大学”制度说:这一观点认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功能将发生根本变化,逐步走向多元化巨型大学,而服务于这种大学的制度即是现代大学制度。3、“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说:这一观点将与过去旧式学堂相对应的、从西方移植的大学称为现代大学,由此而建立的大学制度即是现代大学制度。4、“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大学制度”说:这一观点针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主旨是“举办者与办学者分离,大学面向社会,独立依法办学”。其主要是解决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大学间的关系”、“大学自身的管理问题”。5、“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说:这一观点以知识经济为背景,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这一深刻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6、“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说:这一观点是伴随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而提出的,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制度,即是现代大学制度。关于(二)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1、“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2、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真意义在于:通过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以保证大学的文化地位,从而使大学更好地履行其文化传承及文化创造的职责。3、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定义现代大学制度,认为在尊重人的全球化背景下,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制度,才是中国大学的当务之急。4、从相对性的角度规定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大学制度相对而言的、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制度,是大学制度发展的新阶段。5、从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含义进行了揭示,认为“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现实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6、认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规范体系。(三)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层次:1、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包括现代大学办学体制、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两个层次。2、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也即“大学他治”和“大学自治”两个层次。3、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关系;大学和教师、学生的关系;大学和大学的关系。(四)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1、为“学术自治、政校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2、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实行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学校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3、从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概括了现代大学制度的特点:政府代表国家有效行政,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实行法制、民主、科学的管理。4、现代大学制度区别于传统大学制度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呢?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和表述各不相同,但基本认识还是相通的。认为,现代大学最核心的价值和制度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如果考虑到教学模式,还可以加上“通才教育”。(现代大学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论点认为是,1、平衡大学与政府间的关系;2、完善大学与社会间的关系;规范大学与大学间的关系。)从上述可见,大学制度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它的内容所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人们所赋予它的承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面向社会;与时代同步;尊重大学的办学规律;保持大学的品格;深入创新研究;积极服务社会;引领文明潮流。特别是在当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所保障的“学术自由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项具体的制度,它主要是保障教师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免受学术以外的力量干扰的制度,尤其是面临科学精神与财富欲望之间的斗争的情况下,保证学校学术研究不被商业化和各种利益所驱动、所改造,使之保持真正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制度的概念是指办事的规章或行动准则(管理是指通过组织领导等手段,使工作[规章或准则]顺利进行)。良好的制度具有保证、维护、检查、落实、监督、制约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大学制度的概念所指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办事的规章或行动准则”,而应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围绕大学职能形成的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校园文化形态的体系。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具体规定,是保障大学现实运行和战略、规划发展的重要规定。一个激烈变化的时代,尤其需要科学制度的确立。所以说,有效地保障大学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按照自身的特点平等、健康地发展,使其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服务于社会文明建设,这就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二、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考21世纪的大学正如它所处的变化的时代一样,它的学科专业结构,教学设施与方法,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社会背景及诉求,学校的组织构成,社会对大学的愿望与需求等各方面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的是一种重组和整合,有的甚至就是一种颠覆后的重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正处在传统大学品格坚守与新世纪大学运行功能建设的两难选择境地。在这样一个动感地带思考大学制度的建设趋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正是它的不确定性,才显示出思考的前瞻价值。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不能离开现实,应该紧紧围绕大学所处的现实乃至未来发展的前景——(一)信息经济社会(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趋同态势在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的强势经济、文化的影响,犹如狂飙势不可挡,它猛烈地毫不留情地影响并摧毁着一切它类,完全按照自己的特点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即“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现代市场的扩展,“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同上)“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生产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同上)这个世界向人们所展示的现实国际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一系列规范化症候,一方面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一种必然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而且它已经透视出了以经济为核心话语系统的强势引导,并且由此引发多元的观念形态的巨变,它正在建构一个与传统有着巨大差异的各个国家、民族关系更为密切的新概念意义上的社会体系,或者说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同样,这一社会新体系也必然在急切呼唤新规则的诞生,因为效率需要摒弃一切障碍和壁垒,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之间的交往畅通无阻。客观地说,虽然当下趋同态势的发展还属于一种初级阶段的意向,传统的惯性仍是当下社会的主流。但是,世界趋同态势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此必须给予深刻的认识和充足的思想准备。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对大学的教育职能必然有着新的要求和规定,这也必然影响并导致大学自身的改革和新的完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人们思考的要紧之处在于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应该确立怎样的应有策略。(二)大学职能的现代意义大学是国家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各形态整合、积淀的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知识’和‘学术’里面的历史、经验、思考的浓缩、凝聚,是知识群体一代代人为之献身的理想、意志、实践、创新思维的结晶。大学拥有比较全面、丰富的知识资源,它们是支撑新的知识、技能、思想发展的动力来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国家、社会、个人的进步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文明主体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大学的职能是与时俱进的,其主旨具有永恒的意义,那就是高举文明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的通衢。但具体而言,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又有不同的规定性。一个时代的大学有一个时代的大学职能。譬如在现代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无所不在,一切形态的存在无不昭示出新的意义,许多新概念是对传统的颠覆,人们的社会实践无不处于整合、重构之中。新时代的大学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所有发达国家大学的作用就集中在对新发明创造、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和专业的知识这三个因素的追求上。由此也就赋予了现代大学以如此的职能,即大学是基础教育与尖端科研的有机融合,它把学生与基础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国民的技能、才能、知识和创造性,使之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在国家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地贡献,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形象。由此观大学的职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的具体内容可能表现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地域、环境的各异而带来的差异,可它作用于社会的意义表达却是共通的——它应该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包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教育,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既得到基本知识、基本人文素养的培育,也得到高水平研发意识的引领,是社会发展重要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库。一言以蔽之,是保存知识、传播知识、使用知识、创新知识的摇篮,是传承文明弘扬科学精神的母机。(三)当代中国大学职能的具体分析我们对一切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以社会存在为参照。同样,探讨当代中国大学职能的价值取向,就必须了解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状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着深厚的封建积淀。在经济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穷而白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可是由于频繁的政治运动,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尤其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国家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只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才真正得到了健康稳定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世界的主导下,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形态,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我们的经济发展与自身从前比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国家的实力得到了空前地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西方走了几百年的路,我们才只是刚刚开始,我们的进步是可喜的却不是可满足的。在文化方面,封建思想惰性精神并没有伴随新中国的建立而销声匿迹,加之我们对传统文化精华内容的继承发扬缺乏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事实上,它附着于落后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荒谬的政治运动,依然顽固地存在于人们的灵魂深处,表现在人们的行动上,制约并束缚着人们现代观念的建立,与现代社会文明所具有的应有意义形成了尖锐的冲突,对现代化建设产生着强大的反作用力。客观地说,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是刚刚起步,我们的繁荣是建立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引进外企、个体经营者发展、国有企业壮大的初始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事实——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还不发达,国民文化修养的现代精神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等等因素的存在,形成了不容回避的现阶段制约。我们的民族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社会等综合症候一并集中于当下,需要我们系统地消化吸收,形成新的整合、建设。这一阶段的复杂内容决定着我们具体多元的行动不可能超越本阶段的系统规定性,那么作为中国大学的职能也
本文标题: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5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