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性研究及制度构建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性研究及制度构建姓名:张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指导教师:黄健雄2009040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性研究及制度构建作者:张颖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佳.李双异.邵永东.才东华.汪景宽.LIJia.LIShuang-yi.SHAOYong-dong.CAIDong-hua.WANGJing-kuan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现状调查与潜力分析——以辽宁省锦州地区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6)以辽宁省锦州市2个试点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比例尺(1:500)外业实测手段详细调查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情况.在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潜力分析估算模型,提出了加强该省集体十地建设用地管理的建议.2.学位论文潘荫森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2006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快、城市的扩张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国有土地已不能满足这一客观需要,于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逐渐成为土地隐形市场的生力军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由于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有着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又进一步刺激着集体土地的无序流转。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律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规定并不能和这一客观现实相一致,各地进行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及其颁布的地方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亦是莫衷一是且和上位法有较多相抵触之处。因此,本文通过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研究,意图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流转法律理论体系并建议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主体、客体的分析以及对于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相关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概念的分析确定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内涵。第二部分对于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差异较大的关于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现状提出了在流转中应遵循依法流转、有偿性、效率和用途管制四项原则。第三部分在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根据同一标准对流转方式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五种基本方式并在对流转方式进行差异比较后对流转中的土地使用权作了不同的认识。第四部分通过分析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的内涵及其价格形成确定了在流转中国家及各流转相关方由流转收益的构成决定的流转收益的归属,确保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和对农民权益的保护。第五部分根据流转环节的不同将流转程序分首次流转和再次流转,并分析了不同的流转方式对程序设置的要求。第六部分根据上文中的流转法律理论形成的体系,提出从明晰产权主体、加强规划、税收和用途管制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调控、规范流转方式和收益的分配以及建立统一协调的流转法律体系几个方面去构建一个合理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法律制度。3.期刊论文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隐形市场流转方式浅析-法制与社会2009,(29)在当前情况下,土地市场还不完善,法律规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自由流转,但对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较多.但在实际情况中,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除法定几种方式外,普遍存在隐形市场的其他流转方式.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法律角度探讨隐形市场中的流转方式,并分析其特点,最后提出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建议.4.期刊论文彭思臣.李海波.徐晓杰建立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新机制-吉林农业2010,(4)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土资源管理能否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历史性要求.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转变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相对立的思维定势,寻求其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平衡发展,探索研究并建立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新机制.5.期刊论文付丽洁.何丽娟.FuLijie.HeLijuan论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文章在对我国《物权法》中土地征收规定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这一制度在适用中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文章从制度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视角提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须与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联系起来一并进行.文章的重点是对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出具体建议:将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收限制为公共利益目的,将现有的非公共利益的土地征收转变为由集体与土地使用者直接协商,由集体将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出让.6.会议论文蒋林试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方法与实践2006笔者结合目前的土地市场状况,通过对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是:在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所有权代表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后,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离;在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的前提下,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和用途管制的原则,允许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合作、联营,并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7.期刊论文王峰.郭丽芳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27)在城乡土地二元体制的影响下我国集体土地的转让受到了很多不舍理的限制,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为了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统筹,本文提出应当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制度同时构建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8.期刊论文王洪亮.WangHongliang小产权房与集体土地利益归属论-清华法学2009,03(5)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分配小产权房与集体土地利益.本文以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秩序为出发点,首先确定了集体土地权利归属这一前提,继而主张应废止限制集体土地自由向城市流转的规则,并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思路,即确定小产权房与集体土地法律关系和存续保护优先.本文认为应允许农民或集体自由出让建设用地与农用土地;统一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小产权房与土地之间确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关系;在小产权房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上,采取存续保护优先的思路.9.期刊论文奚安娜.XIAn-na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3)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其制度障碍是城乡分割土地利用体制,而这一体制实质上是不允许农村土地财产化,即不具有物权特征.因此,研究这一制度的突破点是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要素,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偿的有期限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制度,并完善相应的具体制度.10.会议论文沈建荣对深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思考2004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主要的生产资料,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因此,进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其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在利益上必须向农民倾斜,切实体现和保护农民作为集体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总结回顾几年来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主体还不够清;二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不甚明了;三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某些环节上还不够畅。本文对深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行思考,提出始终坚持流转基本原则、正确界定产权主体、切实明晰产权权能、严格规范流转机制。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97c3823-8003-4cd6-8368-9de601406b90下载时间:2010年9月3日
本文标题: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性研究及制度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5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