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紧扣“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2、围绕“学疑”,抓住关键疑问,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3、通过阅读、感悟、练笔,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教学预设】一、【唤起感动】发现一道风景二、【学情交流】感悟一片情怀1、围绕《“感动中国”推荐表》,交流预习收获2、围绕《我的阅读疑问》,盘点预习疑难3、梳理学情疑问,确定学习目标三、【聚焦“奇迹”】体验一段人生话题一:“15年创造的奇迹”1、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2、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3、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关注年龄——体味生活——深化奇迹话题二:“15年奇迹的背后”1、出示村干部的《工作手记》,练笔,交流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齐诵,提升3、回归学情疑问,讨论交流,深化解读四、【推荐阅读】铭刻一种记忆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3.阅读课文,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教学重点】1.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难点】1.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节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二、介绍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1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五、品读释疑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过渡: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2反馈,共同评议。(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3大环境——险恶出示句子: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4.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艰苦。1学生交流,师归纳:“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1小组讨论交流:(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农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六、总结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七、课堂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八、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大瀑布的葬礼》。板书设计青景观引入参天杨柳绿色波浪粼粼波光山大环境———险恶不背景状况小环境———艰苦生命的意义老村干部补充介绍—了不起的奇迹人生的价值老农陪同参观—一层层的树梯课后反思《青山不老》是1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五、存在不足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3【预学目标】:1.会读、会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预学设计】:一、预学任务:1.查找抗美援朝、毛泽东、毛岸英的相关资料。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3.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划出能体现毛泽东心情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的情感。二、自主学习:1.凭借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读通。)2.我新认识的字有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能理解的词语、句子:(请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勋鉴”的意思是“殉职”的意思是“踌躇”的意思是“黯然”的意思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三、我来闯关: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因为3.彭老总请求破格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这是因为。4.毛泽东虽然深爱自己的长子,想和他见上最后一面,但最终还是。5.划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6.文中有那些描写人物的好方法?《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导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2.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3.围绕主席“常人情怀,伟人胸怀”想象晚上写批示时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并写一小段话。
本文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3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