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3篇
关于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关于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1春天最美是黎明。【这个句子很独特。独特之一,春夏秋冬四季打头句式都是一致的,显得全文和谐而统一。独特之二,“最美”两字,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喜爱。如果把句式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的情感就平和许多,但不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来得鲜明和强烈。】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句子中“泛”“染”“飘”三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生动地写出了东方日出前夕天空色彩的变化之美。先是泛着鱼肚白,然后是染上红晕,接着是飘着红紫的彩云。如何写出景色变化之美?这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可让学生换成其他动词比较优劣,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夏天最美是夜晚。【夏夜是迷人的,令人神往的。夏夜到底美在哪里呢?美在月色?美在晚霞?】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作者把月夜一笔带过,却突出暗夜的萤火虫,这是她独特的视角。用“翩翩飞舞”形容萤火虫似可商榷。“翩翩”一般形容鸟轻飞的样子,用来形容黑夜中的萤火虫好像不是很准确,黑夜中的萤火虫我们只能看到忽明忽暗的光亮。有一个翻译版本为“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可能更为传神。因为在漆黑的夜里,萤火虫在人的眼中就是“乱飞”和“闪烁”,这才抓住了萤火虫的特点。我想,这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可能是译者用词欠考虑。】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即使”两字是退一步讲,即使是细雨之夜,细雨、微风、萤火,仍然显现出夏天雨夜独特的美景。】秋天最美是黄昏。【黄昏之美在哪里呢?一般人可能会写夕阳西照,暮色降临,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乌鸦归巢为什么在作者眼里会“动人”呢?其一,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乌鸦是吉祥之鸟,是国鸟,作者见之特别亲切。其二,鸟儿归巢犹如人之归家,那一份恋家之情让人动容。】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见到大雁齐飞,为什么更叫人感动呢?是什么让作者感动呢?感动于大雁的团队精神?感动于大雁的比翼齐飞?这齐飞的大雁是配偶?是父子?抑或是兄弟姐妹?】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是指美景让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可是秋天黄昏的风声,秋天黄昏的虫鸣,怎么会让人心旷神怡呢?似乎值得推敲!当然,感受会因人而不同,作者感到心旷神怡,我们可能会黯然神伤,可能会叹息秋风萧瑟,虫鸣短暂,时光易逝。这里可以成为品味词语的一个极好的教学点。】冬天最美是早晨。【冬天最美是早晨?这好像出乎大多人的意料!冬天的早晨多冷啊,可能大多数人还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呢!这又是作者独特的感受。】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冬日的早晨美在哪里?美在闲逸的心情与冬日早晨的闲静,和谐而默契。这是宫廷侍女闲适而富足的生活所带来的闲逸心情,就是所谓的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把中午火炭变成白灰和早晨暖和的火盆做对比,更突出了冬日早晨的清闲和温暖。】教学实录一、抓住特点,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的课文题目叫——生:(齐)四季之美。师:这是1篇写景的文章。你认为写景的文章到底学什么呢?生:我认为写景的文章应该是学里面的好词好句好段。师:那孙老师问你,写事写人的文章就不需要學好词好句好段了吗?(笑着问)我追问一句,你认为写景的文章和写人、写事的文章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呢?生:我认为是如何把景物写得好、写得妙。师:给他掌声!写景的文章就是学习作者如何把景物写得好、写得妙。生活中的美景有很多,学习写景的文章要掌握两个本领。第一个本领: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板书:发现美)第二个本领:如何表达生活中的美。(板书:表达美)写景文章需要学习的两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生:(齐)发现美。师:第二个任务是——生:(齐)表达美。师:语文更重要的是后一个任务——怎么表达景物之美。那么《四季之美》究竟写了什么美景,是怎么表达的呢?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开。二、咬文嚼字,品味变化美师:四季,大家都很清楚,是哪四个季节呢?生:(齐)春夏秋冬。师:请四个小组分别读不同的季节,比比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究竟写了哪些美景。(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朗读课文中春、夏、秋、冬四段。)师:这篇文章不是中国作家写的,是哪个国家的作家?生:日本作家。师:名字叫——生:(齐)清少纳言。师:你们了解清少纳言吗?她是做什么的?生:她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师:平安时代距离我们有1000多年的时间,说明她是古时候的作家,这是一个信息。生:她是皇后身边的女官。师:她的职业是陪伴皇后、伺候皇后的,但她又是一个文人。你想想看,陪伴皇后的文人有地位、有身份、有闲情、有雅致,所以她写了一系列的散文,对日本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篇文章是中国作家翻译过来的,是1篇译文。作者虽然写四季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句式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吗?生:四段的开头“最美是……”是相同的。师:没错,这是一个共同的句式。我们一起把这四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四句话,师生配合读。)师:这个句式值得研究,文中写“春天最美是黎明”,如果我把它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有什么不一样?生:“春天最美是黎明”是说春天最美的时候是黎明,“春天美在黎明”,难道春天其他时间不美吗?师:是啊,春天美的东西很多,你还可以说春天美在哪里?把这个句子改一改。生:春天美在公园。生:春天美在鲜花。生:春天美在校园。师:春天美的东西很多,花草树木,万紫千红,都很美。但是换成课文中的句子“春天最美是什么”就不一样了,最美的只有一个。中午、晚上能美过黎明吗?在作者眼中,“黎明”就是最好最好的,我们一起把最美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春天最美是黎明”。师强调“最美”,示范朗读。)师:黎明到底美在哪里呢?读下去。生:(齐)“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师:黎明到底最美在哪里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黎明美在太阳的红光。生:我觉得最美是在太阳升起时,围绕在太阳周围的彩云。师:“围绕在太阳周围的彩云”这个说法有点问题,是东方天空的彩云,太阳周围的彩云是看不见的,对不对?生:我认为美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师:太阳初升的时候让东方的天空——生:慢慢地变红。师:慢慢地变化,色彩发生变化,作者主要抓住东方色彩的变化。她写了哪三种色彩?从课文中找一找。生:刚开始是鱼肚色的,然后是红色的,最后彩云是红紫红紫的。师:刚开始的天空是鱼肚色,鱼肚子是什么颜色?生:鱼肚子是白色的。师:有一个词语叫鱼肚白。刚开始是白色的,接着就变成什么颜色了?——红色。最后变成——红紫红紫,红色再加重就变成了红得发紫。如果说一个人很有名气,我们说他很红;再红就说他红得发紫,紫色是红再往前一步,所以叫红紫红紫。作者主要写东方太阳日出时色彩的变化,请你拿出笔来,找出表示变化的三个动词。生:(齐)泛、染、飘。师:好,我们看着大屏幕读一读,把这三个动词强调一下。(出示第1自然段,生齐读。)师:作者用了三个动词“泛、染、飘”,我们来研究一下。如果把“泛”换一个动词,你能换什么词?同桌两人讨论讨论。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映着鱼肚色的天空。师:给他热烈的掌声!他用“映着”,还可以用什么?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透着鱼肚色的天空。师:给他掌声!想到了其他人没有想到的词“透着”,还可以换什么词?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浸着鱼肚色的天空。师:还有吗?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咬文嚼字。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绣着鱼肚色的天空。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衬着鱼肚色的天空。师:那么,这些“映”“透”“衬”“绣”和“泛”比较一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生:我觉得应该是“泛”,因为后面说到“染着微微的红晕”,这样和前面的“鱼肚色的天空”形成对比。师:这个“泛着”是从里到外呈现,(指着一位小姑娘)我说:这个小姑娘长得多漂亮清秀,她的脸上泛出了红晕,这个红晕是从皮肤里面透出来的,叫“泛着”。课文中说的“鱼肚色”是天空从里到外一点儿一点儿透出来的,所以叫“泛着”。那么“染”呢?是从里到外吗?生:“染”是从外到里的。師:从外到里是太阳光给它染上的。一块布着上红色,是从外到里,这叫“染”。你看作者用得不一样吧,最后一个动词是“飘”。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呢?生:我们要体会出黎明的美。师:我们不仅要体会黎明的美,更要体会作者是怎么用词句来表达美。学语文到底学什么?就是学习作者怎么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作者用了“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美?生: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美。师:它是一种色彩吗?它写了三种色彩,写出了色彩的什么美?生:写出了春天色彩多样的美。师:这个色彩一开始是鱼肚色,然后变成红色,最后变成红紫色。这写出了色彩的什么美?生:写出了色彩的变化美。师:给她掌声!色彩在变化,这就是写出了色彩的变化美。(板书:变化美)如果只写一个鱼肚色,这叫静态美。它不仅有鱼肚色,还有微微红晕和红紫红紫的彩云,写出了变化美。用三个动词“泛着”“染上”“飘着”写出春天色彩的变化美。如果只写一种颜色,你感觉怎么样?生:很单调。师:是啊,太单调了,如果写三种颜色呢?生:层次很丰富。师:没错,这就写出了色彩变化的丰富之美。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第1自然段)师:总觉得这个美缺了点味道,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让我们感受到朗读之美。(指名一位男生读,师示范朗读。)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对写景文章的理解。(指名一位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对比质疑,体会动态美师:这是作者写的春天美景,用了三个动词写出春天景色的变化之美。那夏天作者还是这样写的吗?(板书:夏)作者写夏天着重写了什么?大声回答。生:(齐)萤火虫。师:萤火虫是一个活物,会活动。请你圈出第2自然段中表示萤火虫动作的词语。生:我找到的是“翩翩飞舞”和“飞行”。生:除了这两个词语,我还找到了“闪着”。师:三个写萤火虫动态的词语,我们先来研究“翩翩飞舞”,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生:(齐)“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师:一般诗人和文人写夏夜都会写月亮,因为夏天的月亮是最美的,而本文作者偏偏不写月亮。请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位作家。生:这位作家很有个性。生:这位作家独树一帜。师:这位作家真是另辟蹊径。大家都写相同的有什么意思呢?写来写去都差不多。你们都写月夜我偏偏不写,这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她不写月夜,写什么夜呢?与月夜相对的叫——生:暗夜。师:那这漆黑漆黑的夜怎么写呢?作者写了漆黑的夜中的——萤火虫。这就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写文章选常人不选的角度写,这就是作家高明的地方。那萤火虫是怎么写的呢?作者用了一个词语形容它,是——“翩翩飞舞”。“翩翩”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东西的?生:形容舞者的舞姿。师:舞姿翩翩,好!生:形容蝴蝶飞舞时候的状态。师:蝴蝶飞的时候扇着翅膀,翩翩飞舞,那么轻盈,那么优美。生:形容秋天的落叶在空中的样子。师:落叶离开枝干,在风中翩翩起舞。你看,“翩翩”形容舞者、蝴蝶、落叶,给人一种形象感。蝴蝶飞舞的翅膀特别轻盈、动人,所以用“翩翩飞舞”,有一种非常美的形象感。那么,在漆黑的夜晚,你能看到萤火虫扇动着它的翅膀吗?生:看不到萤火虫的翅膀,只能看到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师:只能看到萤火虫尾部发出的微光,那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微光?四人小组讨论。生:我会用“亮晶晶”。师:天上的星星可以是亮晶晶,萤火虫好像还没有亮到这个程度。生:微光闪闪。师:给他掌声!他用了“微光闪闪”。生:荧光闪烁。师:他用了“荧光闪烁”,给他掌声!生:隐隐约约。师:萤火虫的光在漆黑的夜晚是隐隐约约的,非常棒!同学们一共说了三个词,“隐隐约约”“荧光闪
本文标题:关于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99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