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新任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稿(通用8篇)
在新任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稿(通用8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在新任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稿(通用8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在新任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第一篇】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来,主要是进行一次集体廉政谈话。对新任职、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是区委、区纪委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制度。大连市已经进行了十五期,我们区这是第七期,是人数比较多的一期。目前我们区正处于建设新旅顺的关键时期。在这么一个重要时期,在座的同志们走上了新的重要的领导岗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举办这次谈话,其目的就是使刚刚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同志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履行职责,自觉地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建设新旅顺做贡献。下面我代表区委和区纪委对大家提出三点希望。第一个问题: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我品位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就是“修养”和“品位”。这两个概念我们虽然平时经常说,但是真正理解有时还是比较模糊的。“修养”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所说的“修养”就是在道德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就看他的道德境界的高与低,文化素质的高与低。“品位”本来是工业上的一个概念,是用来形容矿石中某种金属含量的,并不是指人的。那么我们现在把它借用过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人的素质、人的含金量,现在已经普遍用于对人的一种评价。说这个人品位如何,就是指这个人贵与贱、高与低、轻与重。所以我在讲第一个问题之前,先请大家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主要想讲三点,也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三点:第一点就是修养的内涵,第二点是修养的途径,第三点是修养的体现。第一点:修养的内涵。修养的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修养内涵,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大家不能不了解。首先从道家讲,修养主要是“道”与“德”。我们现在往往把“道德”一词连用,实际上“道”与“德”是有区别的。“道”指的是思想、是原理、是宇宙观、是形而上的东西,“德”所指的是世间的万物和人的本性。一个是形而上的东西,一个是形而下的东西,这是道家对修养的理解,应该是既包括为人处世的一些准则,又包括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它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与提炼。从儒家角度来讲,修养的内容比较丰富,因为儒家的文化思想在中国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应该说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我们所说的道德修养,主要就是指儒家所界定的道德修养的内涵。儒家对道德的修养内涵,主要应该把握哪些呢?我给大家归纳一下,就记住这么八个字:“仁、义、礼、智、信、孝、忠、恕”。“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所说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再加上一个“孝”字,这是儒家的一个特色的东西,还有一个“忠于”的“忠”字,还有一个“宽恕”的“恕”字,这么八个字。我把这八个字分别解释一下:第一个字“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呢?按照孔子的观点,“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仁者爱人”。通俗地讲,对于我们现在领导干部来讲,就是“以人为本”,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内涵。我们强调“仁”,就是要强调去理解人和关心人,去亲近人。亲近人从亲近自己的亲人开始。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亲人都不亲近的人,他很难去亲近人民群众。这是由此及彼,由小至大,所以“仁”是我们修养的第一个要素,我们必须把握。第二个字“义”。我们常把“仁”、“义”两个字连用,所谓的“义”,实际是“仁”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必须以“仁”为思想前提。我们现在往往把“义”字和“正”字连用,“正义”。所谓“正义”就是一种公平、公道,代表着事物发展的真理部分的内容。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作为“义”的修养要求,就是做事要公平、公正、公道,要秉承中庸之道,这是“义”对于我们的要求。第三个字“礼”。“礼”不仅仅是一个礼节的问题。“礼”所规定的是规范性的、制度性的、法律性的东西。古代的“礼”,“克己复礼”就是这个层面的意思,它对人际关系、对人与事物各个方面做出规定、规范。对于现在的公务员来讲,对领导干部来讲,我们对“礼”的这种修养、理解,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我们的社会在逐步的走向依法治国,要按法律、法规来办。现在如果你不依法办事,在这方面修养不够,你会在工作中遇到很多诉讼的问题,现在民告官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所以“礼”的修养非常重要。第四个字“智”,“智慧”的“智”。这个字如果用现代汉字来表示,表述为“知识”的“知”。古代的“智”是指一个儒者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对于我们现在来讲,仍然是指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孔子有个观点“智者不惑”,真正有知识的人一世不糊涂。我们将担当一方重任,要想干好工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想当然去做事是不行的。所以对大家来讲,在“智”的修养上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知识渊博了,人的修养自然就会提高了。老百姓看人的修养主要看你的知识储备、知识的积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不能说是一个修养高的人,可能说他是一个好人,但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其他本质上的问题,应该说他的修养是很高的。第五个字“信”。这个概念在古代和现代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是讲“诚信”。古人讲“以诚立人,无诚不立”,人要讲诚信。古人讲“一诺千金”,轻诺寡信的人我想不会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我们现在建设诚信政府,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这样一个领导干部在基层群众当中不会有威信。所以在这一方面加强修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所做的承诺负责任,兑现不了的话就不要轻易表态,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不要去“泡人”,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不希望自己有一个“泡将”的绰号。现在诚信建设是全社会的重任,是当务之急,因为现在“诚信”已经陷入一种危机,我们经常看报纸看新闻,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包括一些食品的安全,包括一些动迁的政策,包括对老百姓的一些承诺,在这方面经常出问题。所以做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一定要说话算数。第六个字“孝”。过去往往是“孝悌”连用,“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方面的一个概念。“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敬”和“养”,尊敬,赡养,按照更高的标准还有使父母能够“乐”,愉悦,这是更高的境界。为什么要在修养当中加入“孝”这一条?这是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古代有一种观点:忠臣出自“孝门”。一个不孝的人是不会尽忠的,他应该是一个投机分子,连养育了自己的父母都不去孝敬的人,他对别人会真正的好吗?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但是我们有些人恰恰做不到,在这方面我们也接到过投诉,这是不应该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啊!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四川乐山市的原副市长叫李玉书,他贪污受贿的资产达到1130多万,能查出的直接受贿金额800多万,这么一个家藏万贯的高官,为了情妇可以一次拿出100多万,可是他70多岁的老母亲在农村还得下地干活,从98年她丈夫死后直到她儿子出事记者去采访的时候,竟然没吃过一次肉。想一想,这样一个干部最后落得被枪毙的下场,这就不足为奇,多行不义必自毙。对待养育自己的母亲,让她在农村遭受巨大的煎熬,他本身人格就不够,他是一个不孝之人,怎么能对党和国家尽忠呢?第七个字“忠”。“忠”是做事的一种态度,就是大家平时理解的“尽心竭力”,有“忠实、坚贞”这么一层意思。“忠”对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来讲,就是对党的一种态度,要“忠诚老实”,要“忠贞不二”,这是一种政治品德。我们入党誓词里已经作出要求,要成为一名党员,要成为党的一名领导干部,就应该为党尽忠,否则就不是一名忠诚战士,所以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一个字“恕”,“宽恕”的“恕”。这是儒家对道德的修养所强调的一个概念,做人要宽恕,要胸怀宽阔,要体谅、宽恕他人。孔子有个观点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领导干部真正能够得到下属的拥护,宽恕是很重要的一项品德。古人讲“宽以得众”,我想一个小肚鸡肠、一个斤斤计较、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大家不会对他有好印象的。古人有句话叫“宰相肚子能撑船”,宰相就是现在的总理级的,为什么肚子能撑船呢?就是他有胸怀,能宽恕别人,善于遗忘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喜欢向前看,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一种品格。如果总是那么记仇,心中总是被仇恨所萦绕着、纠缠着,就如同心中有一个恶魔一样摆脱不了,长此以往对心理影响危害极大。人在社会上会经常遇到一些不愉快,在工作上也是,会遇到一些争执、误会、误解,这个时候要学会宽恕,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释放,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以上八个字是从儒家角度来谈的修养。从现代的角度来谈的修养,也就是第二个方面,主要指党性的修养,这个方面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在学习《党章》,《党章》里规定了我们的理想、宗旨、信念和义务,这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加强修养必须要学习的、要掌握的一种内涵。我们纪委近年来在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纪”党风廉政主题教育,就是要求大家掌握党章的有关规定,在这个方面还应该增加“三个代表”的内容,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写入了《党章》。第三方面,主要指一些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精华,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的,这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的一些内容。比如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神六”上天后中央提倡学习的“航天精神”等等,只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精华,都应该是我们加强修养、需要学习的一些内容。以上是我们在加强自身修养方面要把握的第一点。第二点:修养的途径。修养的途径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大学》里做了一个很好的逻辑归纳,《大学》开篇有句话,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三句话,第一条是“正心”,第二条是“诚意”,第三条是“致知”。我梳理了一下,认为修养的途径应该主要有这么七个方面,概括为七个词。第一个词“正心”。就是《大学》中所强调的“正心”。古人对人的生理结构功能不是太了解,认为人的思想不是来自大脑,而是来自心脏,所以说提出“正心”这么一个概念。什么是“正心”?“正心”就是端正思想,确定理想,这是加强修养最首要的一条。古人讲:“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如果不用心、不端正你的心,对什么问题都进不去,能看到的也看不到,所以端正思想非常重要。古代的大师为什么要闭关修炼?达摩祖师为什么要在洞里面壁?主要就是“正心”。因此,我们讲修养的第一条就是要“正心”。第二个词“诚意”。“诚意”这个词大家都明白,有句成语叫“诚心诚意”,“诚意”其实就是一种端正态度,你有了一种正确的思想,第二步就要端正态度,态度不端正,做任何事情效果也不会好。所以说“诚意”是我们在修养的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要一条,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端正态度。第三个词“致知”。“致敬”的“致”,“知识”的“知”,它的全称在《大学》里叫“格物致知”。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大学的校训,香港大学的校训就是“格物致知”。“致知”就是对知识的一种追求,“格物”就是对事物原理的一种探究,要提高修养,不“致知”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曾对我说:“我那么虔诚的去信奉佛教,到哪个寺庙都扔几百块钱。”看他非常笃信佛教,我就问他:“你这么信奉佛教,你说乔达摩悉达摩在菩提树下悟出的‘四谛’是什么?你给我讲一讲。”他说“不知道”,我说:“你这种对佛教的信奉只是一种朴素的感情,还达不到信奉,真正的信奉你得了解它,对一个事物还没有了解它你就崇拜它,不是盲目吗?”所以说加强修养不“致知”怎么去加强“修养”呢?对马列主义没有去从根本上把握,怎么能去真正的信仰马列主义呢?至少主要的精髓应该把握,所以说“致知”是我们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能忽视它。第四个词“慎独”。这也是古代大家比较接受的一种思想。我们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做到和有人监督的时候一样,人前人后要一样,不能人前人后两副面孔,这是过去君子加强修养很重要的一条。我们现在
本文标题:在新任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稿(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01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