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1.课件《小蝌蚪找妈妈》。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讨论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等文字按钮。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活动延伸: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活动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参考资料,少熬夜!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活动准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重难点: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齐游来游去做游戏吧。(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齐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四、学说主角的话。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主角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样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参考资料,少熬夜!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五、游戏重新开始。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教师在一旁帮忙)其他幼儿做小蝌蚪,教师做蝌蚪姐姐。六、结束。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欢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教学重点【第三篇】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第四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1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和青蛙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学生的欢迎。三、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2、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五、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朗读法六、教学准备:PPT七、教学课时: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一)猜谜导入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2、ppt出示谜面3、生交流,说谜底。(板书:蝌蚪)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7、揭题板书(二)初读识字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2、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三)再读感知1、师读课文,生边听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2、填空回顾课文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3、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字词2、听写词语3、引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二)感知课文。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小组交流,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3、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三)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1)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参考资料,少熬夜!(2)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3)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3、分角色朗读。(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四、启发思考。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1、点拨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2、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五)发散思维。1、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4、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六)课外延伸。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3、欣赏歌曲《小蝌蚪》九、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十、板书设计:1、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大脑袋长后腿四条腿头顶大眼睛绿衣裳灰身子长前腿宽嘴巴身披绿衣裳白肚皮大眼睛长尾巴尾巴变短捉害虫是益虫十一、教后反思
本文标题:《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1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