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诗所见教学方案古诗所见教学方案篇1:古诗所见教学方案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牧童、黄牛、蝉…)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见》的作者是谁?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看到了什么?)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骑、振、蝉字)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的字)、小组读。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林越:树林、意欲:想要、蝉是什么?振:回荡、闭口立:忽然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各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六、布置作业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小文章。2背诵古诗。七、板书设计所见(袁枚清)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篇2:古诗所见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所见》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童趣: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书上蝉儿地叫声,就想要捕捉书上鸣叫的知了,于是他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出了“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学习这首古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背诵表演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识记“牧、所、捕、蝉、闭、立”6个生字,能准确组词。2、正确、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3、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体会夏天的情趣。教学重点:正确识记生字有感情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教学课型:古诗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谁来给大家背一首你学过的古诗?2、今天有位诗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叫袁枚,是古代清朝的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设计意图: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故事就像故事一样有趣。板书课题、诗人、朝代,齐读课题。解释诗题目的意思: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识记“所”——师:生活中我们会在哪里见到这个字?组词识记:厕所、招待所、一所学校、派出所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幻灯播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及概括能力2、指名交流看到的。(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3、自读古诗,识记生字(自读:读准字音,语速稍慢,读准二、三声调值)4、指名读古诗,及时评析,集体再读古诗。5、逐句指名读,相机识记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牧:(儿歌)骑牛写文章,牧童:放牛的孩子捕:做动作记忆,拓展提手旁的字:捉、抓、拉、推??蝉:看蝉图听蝉声,明白蝉就是知了——幻灯片播放立:做动作‘两脚脚尖点地,胳膊伸平’,请生观察“立”字和身体的相似处头胳膊脚尖地面设计意图:四个字采用了四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且识字过程形象、生动。巩固识字:(1)任意指读。(2)小黑板出示词语领读:所有牧童放牧所以捕鱼捕蝉关闭闭口一所房子卫生所6、读出节奏。(幻灯片播放)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师示范,生练习读,集体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三、再读古诗,感悟情境。1、前两句老师说诗意,请同学们来找找是古诗中的哪两句?过渡: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哇!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1)交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2)理解:振林樾(3)体会牧童的心情(高兴、舒服、愉快)想象躺在摇篮里的感觉。(4)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评析、老师示范、集体朗读2、(播放蝉叫)“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幻灯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3、你为什么这样想啊?他怎么知道树上有蝉?(从诗中哪个词你知道的?)交流牧童的表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图的能力,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4、指名交流:意欲:心里想要捕:捉鸣蝉:鸣叫的知了5、交流牧童的表情并引导体会牧童的心里:兴奋高兴(喜欢蝉,想捉回家)害怕(怕惊动蝉,蝉吓跑了怎么办)6、师小结引导: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集体朗读、指名比赛评比、男女生比赛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7、带着对古诗的理解,集体朗读古诗。8、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吗?从哪知道的?四、指导背诵古诗1、一边做动作,一边想着古诗中的故事背诵。设计意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助于背诵。2、展示背诵(指名背诵: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自己当成牧童)3、集体做动作表演背诵。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说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2、同学们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谁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黑板上贴上蝉的图片)
本文标题:古诗所见教学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28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