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德育3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德育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德育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德育1【摘要】小学教育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还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让他们学会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道德素质;知行合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自己掌握的道德理论,使他们的道德素质在行为中得到体现,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一、立足思想品德学科,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判断哪种行为是正确的,哪种行为不可取。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根据他们的年龄和道德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收获,促使他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加深他们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领悟到知识的本质,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思考等学习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改变指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做法,而是要结合具体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通过道德认知能力,正确的分辨哪种行为是正确的,哪种行为是错误的。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举例教学时,可以从正方两个方面进行举例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际行为进行判断,使他们深刻的理解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图片展示,一幅图上的内容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好像“小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为他服务,他却生气的把碗推到,把衣服扔到地上;另一幅图上,一个朋友正帮爸爸妈妈打扫卫生,给奶奶、爷爷倒水喝。通过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了两个小朋友行为的对错,学会了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二、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德育渗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在思想品德学科中进行,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时,让学生从优美壮丽的祖国风光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小英雄雨来》《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征》等课文时,让他们学习革命先烈勇于奉献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圆周率是由我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和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教学要求,并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明确正确的行为,建立明确的道德界限,树立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思想。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育素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和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三、组织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践行道德理论,使他们的行知合一,有效提高他们的道德综合素质。学校领导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大会,在会上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凸显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六一儿童节为家境困难的学生献爱心,对他们进行关爱教育,让他们在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爱心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在重阳节到敬老院献爱心,帮助老人洗衣服、擦玻璃、晒被子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让他们从行动到精神都受到影响和感染,树立高尚的道德意识,养成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品质。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还要从学生的年龄出发,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综合素质。四、家庭和学校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德育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仅仅依靠学校进行教育很难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积极发挥家长的引导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受到感染,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在家庭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家校交流、亲子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和家长、教师进行交流,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他们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过程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教育,使学生的知行合一,促使他们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参考文献】[1]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栾德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感悟[J].吉林教育.2011[3]刘小兰,邬海明,陈行龙.整合知情意行提高德育实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龙小佳.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转载注明来源:https:///6/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德育2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想品德课正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一改往日机械而被动的灌输,而是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富有活力与开放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内化,这样才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德育教育浅谈如下几点: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并不只是言传,更为重要的是身教。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注重言传,更要身教,只有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如,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对生活、对学习充满激情;要求学生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文明用语、与人和睦相处。言传不如身教,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千遍万遍不如做一遍,为此教师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要以教师高尚的品德与良好的行为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说教,以身立教,以德育人,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不仅要向学生展现独特的教学技巧与教学风格,还要向学生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可以在教师身上看到道德的闪亮,这样才能实现渗透德育于无形,才能更加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二、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之中树立榜样,以此来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以此来带动学生整体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感人事例,更具真实性与亲切性,学生更为熟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上取心,更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教学实例,这样既可以化解教学的枯燥性,避免机械的理论灌输,将行为与准则联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有目标,有动力,让学生自觉地向榜样看齐。如在学习《热爱公益劳动》时,教学中我们不仅向学生生动地讲述教材中所安排的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而且还细心地收集本班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具体实例。这样自然就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积极地参与学校与社会区所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从而培养学生愿意参加、热爱公益劳动的情感,取得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三维教学目标。这正是榜样的积极带动作用,是传统的理论说教所无法取得的效果。三、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只是从理论层次来进行德育,只是向学生讲解一些道德规范,而没有必要的情感参与,学生只能是记忆于脑中,而无法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与情绪主动参与,让学生处于思维的最活跃状态,学生才能主动思考,能够将所学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思考、理解与消化,从而能够将这些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实践,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机械地讲述教材,而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参与。引入音乐,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能够以特殊的旋律、节奏来传达语言所不能表述的信息,尤其是情感,一曲委婉动听的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起到强烈的渲染与烘托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教学中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又可以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入关于亲情的歌曲,如《烛光里的妈妈》《相亲相爱》《常回家看看》等等,悠扬的旋律、欢快的节奏都可以向学生传递浓厚的亲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向学生畅所欲言,更加深刻地体会亲情。注入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不断变化的生活世界正是教学的源泉。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生活,审视教学,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形成自觉行为。四、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知行合一,“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德育来说,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此我们的教学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实践舞台,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家庭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亲身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形成自觉行为。如开展网络对于小学生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以此来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与运用网络;深入工厂街道开展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走进养老院送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心助人的情感等等。课外有着更为广泛的空间,这正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小舞台与生活的大舞台结合起来,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强化学生的亲身感受。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
本文标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渗透德育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32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