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浮力》(精选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浮力》(精选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浮力》(精选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浮力》【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更加熟悉密度、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公式及使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能熟练应用密度、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渗透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1、重点:密度、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公式及使用范围。2、难点:应用密度、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教学方法转变常规的复习教学方式,采用问题解决式,创设情境展开教学,师生合作探究老来完成这三节的复习任务。四、教学准备一元硬币,量筒,制作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讲述故事,设置情境:有一天我坐无人售票的公交车,突然我投进去的硬币又滚出来了——说我的是假币……我纳闷了,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我鉴定一下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复习主题:密度、压强和浮力的复习。(二)展开交流,探究揭秘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寻找方法。4人为小组单位展开讨论,设计探究方案。(预设学生的回答有用磁铁吸,测密度,与真的硬币做对比等。)学生活动: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并说出原理评价交流: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设计意图:人人参与的同时,找出最佳方案)方案实施:(出示幻灯片图片)我把硬币带到学校实验室,称一下发现硬币的质量为10克,体积如图所示,试问:(1)读一读硬币的体积是多少?(2)算一算硬币的密度是多少?(3)说一说硬币是真是假制?(已知一元硬币材料是以钢成分为主,ρ钢=×103千克/米3)引导学生计算,写出计算公式。强调:单位的统一,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三)知识巧渡,继续深究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硬币它沉在水中的?请你思考:沉下去了,那么水对它有力的作用吗?产生的是什么力?方向如何?大小多少?(g=10牛/千克)由学生个别回答。过渡:我还有一个疑惑,10克硬币在下沉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呢?(1)如有,重力是多少?(g=10牛/千克)(2)那么,戒指为什么会下沉呢?(3)你知道物体沉浮的条件吗?能举例说明沉浮条件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计算,再讨论。再次过渡:当我正在实验室做这个探究实验时,实验室管理员的孩子小君突然跑了过来,看到我的硬币说要变戏法给我看,(出示照片:手心“变出”硬币——印出硬币的模样)。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思考:(1)要是用同样的力气往桌面上按有这样明显的现象吗?这是为什么?(2)如何定量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你能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吗?(4)如果小君用了100牛的力压硬币,硬币的半径为1厘米,则硬币对手心的压强有多大?(5)把硬币放入量筒的水中后,则量筒对桌面的压强将如何变化?(6)如果把量筒的水换成同样多的食盐水,则对底部的压强有变化吗?说明理由。(7)你能说说液体压强的特点吗?师生共同完成题目。《浮力》【第二篇】详细介绍:第十二章浮力第一节浮力(1课时)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板书:第十二章浮力一、浮力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提问: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参考资料,少熬夜!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f)=重力(g)-浮力(f浮)1.什么是浮力(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秤读数。f浮=g-f。2.浮力产生的原因(1)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参考资料,少熬夜!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以上讲解可结合下图进行。(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即f浮=f′-f。(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可启发学生举例答出。3.物体的浮沉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3.物体的浮沉(1)下沉:f浮<g(2)上浮:f浮>g(3)悬浮:f浮=g(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教师说明:(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3)完成课本图12-3中的填空题。1.完成本节课文练习1~5题。2.思考题: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返回页首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2课时)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参考资料,少熬夜!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2.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实验:实验1。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石块在空气中重(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n)石块受到水的浮力(n)小桶和被石块排开水的总重(n)小桶重(n)小桶中的水重(n)⑤总结: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量相等。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①明确实验目的:研究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的重量有什么关系?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n)木块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n)小桶和木块排开水的总重(n)小桶重(n)木块排开的水重(n)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⑤总结: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教师总结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说明:实验表明,木块漂浮在其他液体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参考资料,少熬夜!4.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教师说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例1:如图所示(教师板图),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由于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体,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例2:本节课文中的例题。教师板演示范。提醒学生注意:(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3)解题过程要规范。5.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板书:2.阿基米德定律也适用于气体。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1.学生笔答课本章后的学到了什么问题1和2。然后由一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评。克的铝块体积多
本文标题:《浮力》(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4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