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聚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聚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聚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新课导入师:这个学期,我们曾在“父母的爱“这一单元学过毕淑敏的1篇课文,同学们还记得吗?(点)生:《学会看病》师: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和一个勇敢坚强的儿子。而今天这个母亲和她的儿子又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小故事呢?请(点)读一下课题。出示课题:《剥豆》二、学习生字词1、师:这个“剥”字是一个多音字,它有哪两种读音?(点)生:bāo和bō。师:请你告诉大家,当它表示。时念如;而当它时念如......生:剥bāo:去掉外皮或外壳。bō: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师:所以题目中的这个字应该读生(女生、男生、一齐):bāo剥豆。(板书bāo)。2、师:好,谁能来读上面的词语。出示:利索(轻声,两遍)顺手欣赏节奏虚假隆起执著沮丧清澈磨难怜爱凸起敛声息语(第三声,两遍)眼动手剥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师: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有读错的,请全班同学指正;难读的,请全班同学一起读两遍)3、敛声息语师:敛声失语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看句子。谁来读一下?出示: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点读师:这里的“敛声息语”是什么意思呢?(提示:师:手起豆落,母子都专注于剥豆,)(点)生:收敛声音,不讲话。师:是的,结合具体的语境是理解词义的一种重要方式。4、瞻前顾后师:例如这个词。请你先来读一下句子。出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决果断,不可以总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点读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提示:师:要坚决果断,不要瞻前顾后,说明瞻前顾后的意思与坚决果断相反)(点)生: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真棒。剥豆,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家务活,但在这篇课文中,却有了不平常的含义。请同学自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中剥豆的不平常体现在哪里?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剥豆仅仅还是一次家务活吗?(点)生:不是,作者和她的儿子将这剥豆做为一场比赛。师:请你填空:这篇课文就是围绕(母亲)与(儿子)之间的一场(“剥豆”)比赛来写的。师:所以按照剥豆比赛的进行顺序,课文可以分为:比赛前、时、后(齐)(板书: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师:请同学按照这个顺序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分好段。师:哪几自然段在写比赛前?(点)生:第1-6自然段(板书)师:写比赛时的哪几自然段?1(点)生:第7-11自然段。○师:有同学有疑义吗?——没有疑义,非常好,那我们继续往下。(板书)2)——有疑义(参照○2(点)生:第7-12或15或其他自然段。○师: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点)生:第7-11自然段。或7-其他自然段。师:第11自然段是在写比赛时的,这个大家都认同。那么我们来看第12自然段。它在写比赛时还是比赛后。(点)生:比赛后。师:你从哪里看出?生:因为第12段第一句话说“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说明此时豆已经剥完了,比赛结束了。师:所以描写比赛时的是哪几自然段?(齐)生:第7-11自然段。(板书)师:那么剩下的第12-16自然段就是在描写比赛后。(板书)四、导读重点——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师: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同学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概括母亲在比赛中的态度的词,用横线划出。(提醒:同学们注意,要选择能概括的词语,也可以往后面找找)师:哪位同学火眼金睛找到了?生: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1、小组合作,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师:这位同学找到很准,在比赛时,母亲的瞻前顾后主要体现在她剥豆速度的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母亲的速度变化了几次?生(一起):四次。从刚开始的“慢”到“快”,由“缓”到“紧”(板书)师:为什么母亲剥豆的速度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要求,请同学们看屏幕。1、请1、2小组讨论母亲速度的第一次变化,3、4小组讨论第二次变化,出示:○5、6小组讨论第三次变化,7、8小组讨论第四次变化2、请一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变化所在的段落。○3、请二号同学思考母亲思考变化的原因。○4、请三号同学思考在这变化中,所蕴含的母亲的情感。○5、请四号同学总结,填写“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准备汇报。师:计时4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小组发言,教师总结1师:○绝大部分的小组都准备好了,我们来验收成果。首先请第一二组的汇报员。请你汇报你们组的讨论成果。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慢了下来,是因为让孩子多一点自信。2师:母亲剥豆速度的第二次变化,请这个同学填空。○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快了起来,是因为想让孩子靠实力成功。师:另一组有要补充吗?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快了起来,是因为想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3师:母亲剥豆速度的第三次变化,谁来?○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缓了下来,是因为见儿子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4师:母亲剥豆速度的第四次变化又是因为什么,有请这位同学。○生:母亲剥豆时之所以紧了许多,是因为不想给孩子虚假的胜利。3、师:此处课文对母亲的()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生: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师:从母亲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母亲。生:关心儿子,爱儿子师:同学们概括的非常不错,其实母亲剥豆速度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齐)生:儿子师:归根到底也就是一个字,谁知道了。(点)生:爱。(板书)师:有哪些同学觉得我能够朗诵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请四位同学)五、导读重点,体会儿子的自信大气师:相比较母亲的瞻前顾后,儿子对待比赛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A比赛前师:让我们将视线转到比赛之前。师: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的比赛。(点)生:不公平。师:从哪里看出?(点)生:从母亲的话中。师:好,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儿子与母亲的对话,请女生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部分。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面对这场不公平的比赛,儿子的表现怎样?(点)生:自信、大气(板书)师:看着这样自信大气的儿子,母亲很。(点)生:喜悦、欣赏。(板书)B比赛时师:那么比赛时,儿子的表现又如何?(点)生:投入、手不停歇(板书)师:从上面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场剥豆比赛,儿子想不想赢?(齐)生:想赢!C比赛后师:可是比赛的最终结果是,请同学回答。(点)生:儿子输了,因为剥豆的结果就是母亲多,儿子自己也承认了。师:你在哪一段找到的。生:第12自然段。师:请你响亮地读一下这段话。生个人朗读。师: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判定比赛结果时,母亲想要。(点)生:淡化结果(板书)师:而儿子却(点)生:很认真(板书)师:儿子认真测量的结果,他剥的豆子确实比妈妈的少。但是这样就能判定儿子输了吗?(点)生:平局,因为母亲的碗里本来就有一些豆子了,而结果儿子也没有和母亲差太多,所以儿子与母亲剥的豆应该是差不多的。师: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连母亲都指出来了。可是儿子却始终认为自己输了。我们来读一下此处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王老师来读母亲的话,谁来读儿子的?——好,你来,剩下同学来读提示语部分。分角色朗读对话第13、14、15自然段。师:声音响亮、情感饱满、吐字清晰,你读得非常不错,如果能配上一定的表情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尝试一下。分角色朗读对话第13、14、15自然段。师:从这里我们会发现,面对比赛结果时儿子的态度怎样?(点)生:轻松(板书)五、深化主旨,拓展练习师:比赛前自信大气的儿子,比赛时认真执着的儿子,在面对比赛结果时却能如此轻松地认输,其中的缘由就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一起朗读第16自然段。齐读第16自然段师:请同学们体会第16自然段的深层内涵,试着描写一下儿子轻松面对比赛结果时的心理活动。评价:1、从你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儿子轻松面对成败的坦然。2、从你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儿子,老师相信你和他一样,都正确地面对失败,并从中汲取生活的道理。3、老师相信,这样有志气的儿子,将来一定能够真正地赢过母亲,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4、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成绩固然重要,但学习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5、人生总是有成有败的,失败也有它的价值,没有失败的泪水,哪来成功的欢笑。六、结束语师:王老师想,母亲、儿子以及在座的同学,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这场比赛就没有输的一方。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欢乐的课,谢谢大家的配合,下课。同学们再见。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课文《窃读记》。3、板书课题。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3、自学生词新词。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测学情1、认读生字与写字: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2、体会词语的含义: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1)、学习1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读一读,写一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聚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75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