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会计基础理论四川方略会计师事务所乐山恒泰税务师事务所姜玉彬0833-2434003、13981337356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0833-2411107司法会计鉴定邮箱:176666980@qq.com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第五章财务会计报告2第一章概述对会计的认识:会计是技术、艺术、魔术。●会计是一种技术:就是指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会计人员可以主动地在不同的会计信息间做出选择,导致会计结果“不唯一”、会计信息“不准确”从而艺术化。●会计是一种魔术:安然、世界通信、施乐、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一列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会计的行为和结果是什么?会计工作结果客观真实吗?●会计工作的结果无法做到安全与客观事实相一致,客观真实只是一种理想目标。会计信息的真实是指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对真实,本质上是一种“法律真实”。会计学能像数学一样提供精确的计量吗吗?●会计是非精确的近似计量。会计有四个基本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每个环节都涉及会计职业判断。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3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2、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用货币计量单位为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4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此,凡是特定主题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四、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工作的基石●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例:企业的一项经济交易是否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只要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不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比如人事部门、行政部门等则不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5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例】在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是()A、事业单位B、总公司C、分公司D、车间E、人事部门『答案』ABCD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归还。持续经营为会计核算明确时间范围。会计主体法律主体6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在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如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会计分期是收入与费用配比、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原则的理论基础。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五、会计基础1、概念和种类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生制7和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例】在权责发生制下,2009年10月份,某企业销售了一批商品,款项没有收到,而在12月份收到款项,也应当作为10份的收入。【例】在权责发生制下,2009年10月份,某企业预收了一笔货款,这时,尽管货款已经收到,但货物还没有发出,就不能作为2009年10月份的收入,而应作为货物发出月份的收入。3、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一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例】在收付实现制下,2009年10月份,某企业销售一批商品,款项没有收到,而在12月份收到款项,应当作为12月份的收入。【例】在收付实现制下,2009年10月份,某企业预收了一笔货款,8这是货款已经收到,虽然货物还没有发出,也应当作为2009年10月份的收入。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具体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二)会计准则:会计的游戏规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1、可靠性●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与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和自己以前比较——可以看到进步的大小9和别人现在比较——可以看到差距有多少●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例】可比性要求()A、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C、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D、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答案】ABC5、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A公司对B公司投资,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的16%,B公司生产产品依靠A公司提供的配方,并规定B公司不得改变其配方,故A公司确认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10【例】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有()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答案】AB6、重要性●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例】判断:一项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主要取决于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不是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同一个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性,在另一企业则也具有重要性。【答案】错误7、谨慎性●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例】判断:企业为减少本年度亏损而调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11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答案】错误【例】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的有()。A、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D、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答案】BC8、及时性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12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经济业务特征所做的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图:会计要素分类分类再分类图: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会计科目关系(二)分类(六大类)会计对象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利润表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1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A、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而不是由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B、资产应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C、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确认条件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地计量。【例】下列项目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是()A、购入的某项专利权B、经营租入的设备C、待处理的财产损失D、计划购买的某项设备14【答案】A4、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和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二)负债1、定义负债是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特征A、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B、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C、现时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现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15D、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确认为负债。3、确认条件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分类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应付利息。●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1、定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2、来源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16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C、留存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3、分类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一)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2、特征17A、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B、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
本文标题:1会计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5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