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财务报表粉饰与识别(DOC94)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二章财务报表粉饰与识别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而在一个非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具有“公共物品”(PublicGoods)属性的那些信息(如会计信息)一旦缺乏必要的约束就可能存在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上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资本市场上效益良莠的上市公司,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的趋利性流动,最终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反之,经过粉饰和操纵的会计信息,则可能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尤其是给中小投资者带来灾难性后果,迫使中小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退出资本市场,最终导致资本市场规模萎缩并影响经济的发展。可见,透明、充分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各种交易,尤其是投资交易所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宏观上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既然会计信息质量1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富分配)和效率(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效率),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管理层试图改变或修饰会计信息质量的做法,便可理解为合乎逻辑的博弈行为。现代企业制度所形成的两权分离,赋予上市公司管理层经营管理权,其中包括编制财务报表的权利。根据代理理论,上市公司管理层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能够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以利于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并评价管理层是否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够比较诚实地履行提供会计信息的义务。然而,基于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或控股股东,有时也会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进行报表粉饰以人为地修饰、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期望上市公司管理层如实地提供财务报表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相反,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表粉饰动机及惯常粉饰手段,避免被误导才是上策。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因制度安排缺陷和财务报表粉饰而面临的严峻挑战,详见附录1。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所谓财务报表粉饰2,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人为操纵,使财务报表反映“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行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围绕着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制定的新股发行、再融资、维持上市资格等刚性监管指标,利润充盈的绩优公司通过粉饰财务报表以藏匿利润,利润微薄和经营亏损的绩差公司通过粉饰财务报表以度难关。当财务报表粉饰充斥资本市场,真实、公允的信息披露反而成为稀缺资源。传统上,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假设前提是,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可信、没有水分的。银广厦、安然事件、帕马拉特事件后,这一假设前提的正当性倍受质疑。事实上,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报表粉饰识别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当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着广泛的粉饰行为,导致信息严重失真时,如果不有效地识别财务报表粉饰,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再合理,工具再复杂,也是徒劳无益的。基于此,本章主要剖析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粉饰动机,概述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别,并以通化金马公司为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常用的报表粉饰手段,提出识别财务报表粉饰的方法,以利于利益相关者提高识别报表粉饰的能力,更加高效地运用企业的财务报表。第一节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判断公司管理层粉饰财务报表的潜在动机,是有效地分析和利用财务报表的关键。本节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成因与动机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司常见的报表粉饰动机进行剖析。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的文献回顾2财务报表粉饰英文为WindowingDressingofFinancialStatements,与此相关的其他表述包括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会计政策选择(ChoiceofAccountingPolicies)、收益均衡化(IncomeSmoothing)、收益操纵(IncomeManipulation)、财务报表舞弊(FinancialStatementFraud)。美国会计学会(AAA)前会长、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委员KathrineSchipper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交易设计等手法,选择有利于企业或企业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如通过企业并购协议的法律安排,将本应采用购买法反映的收购兼并,通过权益结合法予以反映。收益均衡法是指利用权责发生制所蕴涵的估计和判断,以待摊或预提费用、计提准备或预计负债等方式,将本期的利润递延至以后会计期间确认,或将以前会计期间隐藏的利润用于增加本期利润的行为。收益操纵是指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和费用、确认虚假收入和费用等违反会计准则的手段,蓄意增加或减少某一会计期间利润的造假行为。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将财务报表舞弊定义为“有意地、故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在《财务报表舞弊:预防与发现》一书中,ZabihollahRezaee则干脆将财务报表舞弊定义为:“通常为上市公司公司所犯的,通过使用重大误导性财务报表,造成投资者和债权人遭受损害和伤害的一种故意的、非法的行为”。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在国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或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较多。Albrechtet.al(1995)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论:压力(Pre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寻找借口(Rationalization),用于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另一个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理论称为GONE理论,其中G代表贪婪(Greed),O代表机会(Opportunity),N代表需要(Need),E代表暴露(Exposure)。舞弊三角论和GONE理论虽然没有直接触及粉饰动机,但能够较好地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发生。近年来,直接触及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例如,Mulford和Comiskey(2001)在其《财务数字游戏》一书里,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概括为:(1)股票价格效应(SharePriceEffects);(2)借款成本效应(BorrowingCostEffects);(3)奖金计划效应(BonusPlanEffects);(4)PoliticalCostEffects)。Scott(2000)在其以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撰写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分为:(1)奖金动机(BonusMotivations);(2)契约动机(ContractualMotivations);(3)政治动机(PoliticalMotivations);(4)税收动机(TaxationMotivations);(5)更换首席执行官(ChangesofCEO);(6)新股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s)。国内也有一些研究直面财务报表粉饰的原因和动机。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1999)将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归结为:(1)国有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2)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非对称性;(3)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2000)的研究表明,主管部门不切实际的指标、监督不力、客观环境所迫、企业领导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分别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五大原因(详见本章附录)。而黄世忠(2001)则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的缺陷、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的滥用,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根据证券监管部门披露的大量财务舞弊和报表粉饰案例,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可分为6种:业绩考核动机、信贷资金获取动机、股票发行动机和上市资格维护动机、税收策划动机、政治利益动机、责任推卸动机。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一)业绩考核动机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到厂长经理的提升、奖金福利等。如第一章所述,美国著名学者Watts和Zimmerman在其《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假说,其中的一个假说为“奖金计划假说”(BonusPlanHypothesis)。奖金计划假说指出: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设有奖金计划的企业,其高管人员更有可能选择将未来期间的报告盈利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程序(WattsandZimmerman,1986)。Watts和Zimmeram提出的这一假说对我国企业同样适用。尤其是我国企业在设计报酬方案时,主要采用以利润为基础的奖金分享。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其自身利益,往往选择能够将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政策或做法。(二)信贷资金获取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其深度和广度不能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提并论,因此,企业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超过70%的负债率,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也超过50%,均凸显出信贷资金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因此,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财务报表粉饰。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往往为其会计报表准备多套“时装”。报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会计报表,一般是穿上最漂亮的“时装”。企业似乎都感悟出这样的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一个道理:向银行只能报喜,不能报忧,否则,就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Watts和Zimmerman提出的另一个假说为“债务契约假说”(DebtCovenantHypothesis)。该假说指出: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越接近于违反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企业的经理越有可能选择将未来期间的盈利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程序(WattsandZimmerma,1986)。我们认为,这一假说对于我国同样适用。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合同越来越多地利用会计信息。许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贷款企业的财务指标提出限制性要求,有些甚至对贷款企业的继续举债、利润分配、收购兼并做出限制。这意味着,如果违反与银行签订的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企业将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经济后果,如银行可能提高贷款利率、要求追加抵押或质押品、提高信用担保条件、提前收回贷款等。所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借款成本,
本文标题:财务报表粉饰与识别(DOC9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7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