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经典佛语的语录经典【汇集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经典佛语的语录经典【汇集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经典佛语的语录经典【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佛语经典语录【第一篇】1、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2、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3、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4、常常原谅自己,不改进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5、常常责备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6、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8、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9、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10、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11、制心一处,无事不办。12、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13、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14、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1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佛语经典语录【第二篇】1、人总是只顾眼前的利益权势地位,盘算谋划太多,而忘记自己到底要什么。走在越复杂的路上,心就越沉重,而简单行事,随心意随天意,这才能快乐轻松。走丢的人找不回来就罢了,错过的风景也不必再看,缘分尽了再强求也无用。2、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可人偏偏想要追求这些不可能的存在。天上的月亮刚刚盈圆了,立刻又开始亏缺;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无人摘,它立刻就会掉落泥地。坦然接受一切,悠然自在,一切皆是注定。3、大风大浪大事会带给你重伤,但这是钝痛,你迟早能恢复。最后成为致命伤的往往是一次次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藏在心里不治疗,慢慢溃烂化脓最后彻底杀掉你。任何人之间的感情正是如此,没有突如其来的分离,都是一次次失望积攒起来,最后才成为了绝望。4、曾经你以为非常难熬会让你死去的`事情,在未来某一天回想起,或许会淡然一笑,觉得不过如此。时间正是最好的参考资料,少熬夜!疗伤药,能慢慢冲淡伤痛治愈矫情苦痛。但若是你再经历一次当时的事情,你依旧会痛到无法复加,让你绝望。5、有缘迟早会相聚,无缘迟早会分离,世界上的事情太过反复无常,求不得爱憎怨,有些东西注定与我们不能一直相伴。别轻易暴露心中脆弱,没有人能感同身受,默默消化情绪,然后收拾好自己重新出发吧。经典佛语的语录【第三篇】1、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适时的放弃。在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2、人海茫茫,谁也不曾孤独,心地的宽厚,承接着人生所有的高低起伏,人生不是用那些自我的狭隘,挖掘生命重复的痛苦,而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人生观,包容那些人生得失,活出人生那份难能可贵的理性,面对所有烦恼的凌厉,更应该学会坦然处之,化解消极。3、生活里我们要检查自己那些逃避的念头和拖延的理由,这个世界怎么样,它和我们的心地是不是温和有关系,和我们的心态是否友好有关系,这天下事就像牙齿咬舌头,一切都在协调中存在。4、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5、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6、所谓教人念佛,是教他晓得轮回可怕,念佛能出轮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张口就是,既无难度,也没有要求。7、人往往被他所属的群体绑架,被自己所属的派系绑架,因此,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不真实的,一切都像电脑程序一样被现实设置,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程序规范运行。万一不兼容,他或者被停用,或者被置换,或者被当做病毒清除。他只能为所属的群体和派系而存在,没有谁在乎他作为人的基本属性。8、佛法其实很平凡,修行之道无非平常生活,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题是许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尤其当压力缠身时,心心念念都是烦恼,又何来吃饭睡觉的平常心?9、真正的爱情,即使在情感浓烈的时候,也不应失去理智。虽然爱情常会令人变得盲目,但理智还是要存在于相爱之人的心中。如果爱得乱了方寸,失了方向,最后不知道该怎样去爱对方,这样的爱通常都是有问题的。10、僧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师日:龙腾沧海,鱼跃深潭。11、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参考资料,少熬夜!12、慈悲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勇气。13、成就一切智,入于深法海。14、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15、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16、群居闭口,独坐防心!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17、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18、人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人的希望越大,目标越大,得失感就越大,挫折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感到烦恼和痛苦。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为一个妄念奋斗,那他的一生只能与苦痛相随。因此,人们要懂得区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妄念,抛开不切实际的妄念,为生活中切实可行的目标努力。19、我们并没有贤明的心,不愿意听善知识的`教言,这时,病便不可少。修行人,无事常带三分病,此话极有道理。病,随时在身,不能回避,不能驱离,如同报警红灯,提示我们:错了!出家人独身、素食、起居有节,所得的病,多数与心性有关。20、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弘扬净土法门也是易行道。老实说,是阿弥陀佛在弘法,我们的任务是:让众生听到这一声阿弥陀佛。若能念出一声来,便为万事大吉,大功告成。至于此后的善根成熟,那是弥陀的事。21、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流迁变动,永无休止。生与死都不是绝对的,生不会永生,死不会永死。旧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续,永无穷尽,恰似沿着圆环转动。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大。22、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23、而这布施就犹如沟渠河道一般,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悲的大海。而这份布施亦如同一粒粒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但是在四方开花散叶之后,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24、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就像变幻的天气。当你觉得悲观失望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但如果你选择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你的生命中就会一直充满阳光。25、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参考资料,少熬夜!26、明明本是无家客,逢人却说是故乡。禅本无言,却找本来。没有必要说的东西,反而一番纠缠。漫步在人间,思索在心头,曾经多少纠缠放不开,到头来不过一场痴迷。既然是漫步,那就悠然散步,散了,散了。27、念佛成佛,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此是自然。自然者,自自然然,不加勉强造作。28、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29、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30、为善者,让人感恩;为恶者,令人烦恼。31、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着,如是等类,不应依趣。《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32、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33、烦恼来于比较,是非缘于计较,觉悟的人,既不比较,也不计较,常在安详里观照;魔扰只因贪念,困扰但由执着,通达的人,远离贪念,淡化执着,却于平常里悟道。世间万化皆是虚妄,一旦着相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烦恼,心歇下来了就是归处,菩提何须向外去寻找。34、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残缺,人永远无法求得完美。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寻烦恼。35、看见老弱病残者,怜悯他们,帮助他们,要真心实意,而不是假心假意。36、请人办事付的酬金,是不净布施。37、为了出名而送人钱物,是不净布施。38、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藐三菩提。39、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40、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41、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42、您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43、死亡并不神秘,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死亡根本就不是生命的结束与终结,而是生命的起点,只不过是换一个身体而已。就像把硬盘里面的数据拷出来,装到另一个硬盘参考资料,少熬夜!当中一样。当然,如果今生做得不好,来世会有不好的果报。如果做的坏事太多,来世能不能变成人就不好说了。44、单单的看破还不算本事,只有看破了以后再拿起来履行责任,这才是本事。45、根据佛教哲学,所谓众生、个人及我,只是经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综合。46、放下就是要忘掉,忘得一干二净。47、克制与隐忍是美德。很多事情,永远埋在心里比说出来更美更好。很多时候,我们是那个打着灯笼四处寻找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在花前痴了呆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发一言走在春风里。风吹二三枝,其中一枝,一定是你。48、佛曰: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49、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给别人。50、尸弃佛偈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51、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52、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东西,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那个期望到达的目标,或许有这么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或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自己的目标!生活还在继续,不要忘记微笑地对待每一天,不要忘记珍惜余下的每一天!53、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智慧。经多生轮回,寻求造屋者,但未得见之,痛苦再再生。54、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55、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56、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57、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58、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59、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此心本净,无可取舍。6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佛语经典语录【第四篇】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参考资料,少熬夜!然无寄。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6、众生念念在虚
本文标题:经典佛语的语录经典【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78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