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2021学年沈阳市于洪区实验中学北校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试卷解析
2020-2021学年沈阳市于洪区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区九年级上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量体裁衣B.火上浇油C.木已成舟D.立竿见影2.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铜丝用作导线B.用冰块冷却饮料C.用镁粉制作烟花或照明弹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石灰石C.氧气D.氯化钠溶液4.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红磷燃烧后生成白色烟雾D.铁丝燃烧后生成三氧化二铁5.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A.广口瓶B.细口瓶C.烧杯D.集气瓶6.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7.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能闻到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CO能燃烧,CO2能灭火─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水在通电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氢气B.氯化钾C.金刚石D.二氧化碳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10.如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色素的作用11.小亮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12.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下图中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A.B.C.D.13.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A.氧气和二氧化碳B.食盐和沙子C.食盐和蔗糖D.二氧化锰和铁粉二、填空题14.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氮气体积比液氮体积大;②氢气可以用作燃料,而水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桂花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______(2)微粒之间有空隙_____(3)微粒的质量很小______(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_____15.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1)氦N______;(2)汞hG______;(3)氯cl______;(4)锰MN______;(5)镁mg______;(6)钙Cd______。16.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1)该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任写一种)。(3)该同学将过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这种说法对吗?_____;理由是_____。17.如图1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1)图中A端为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C.D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4)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在变化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是______。(5)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A杀菌消毒B吸附杂质C加速沉降D过滤(6)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______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将海水淡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三、实验题18.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强选择C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小强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点)。(3)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则选用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用排空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进入,你用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装置,收集装置使用____。19.图1为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①图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移动到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忽略红磷所占体积,忽略玻璃管和橡皮管内的体积)②对照图2实验,你认为图1实验的不足之处为_____。(填一点)四、科学探究题20.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②_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实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参考答案1.B【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详解】A、量体裁衣只是裁剪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B、火上浇油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正确;C、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D、立竿见影只是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C【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等。【详解】铜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导线,冰块融化吸热可以冷却饮料,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镁粉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制作烟花或照明弹,利用镁的化学性质。故选C。3.C【详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氧气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错误。故选B。5.A【详解】A、广口瓶通常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故符合题意;B、细口瓶常用于存放液体药品,故不符合题意;C、烧杯常用于配制溶液,较多量溶液的反应容器等,故不符合题意;D、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7.B【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变大,符合题意;C、CO能燃烧,2CO能灭火,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的缘故,不符合题意;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变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氧分子,形成氢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8.B【详解】A、氢气(H2)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C、金刚石(C)是碳的一种单质,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掌握物质的微观解释是解题的关键。9.C【详解】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B、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0.D【分析】【详解】A、净水器中物质主要过滤河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及色素,均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A不正确;B、净水器中物质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不能把硬水变为软水;故B不正确;C、净水器中物质只能除去溶性固体杂质和色素,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C不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中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水有异味的杂质和色素;故D正确。故选D。11.B【详解】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同时避免偶然性,故A做法正确,不合题意;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故B做法错误,符合题意;C、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进一步探究,故C做法正确,不合题意;D、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D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12.A【分析】根据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析。【详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根据选项中图示可知A正确。故选A。13.B【分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两者都是气体,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A错误;B、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沈阳市于洪区实验中学北校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试卷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028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