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第一章概述一、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客户资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厂房和设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人工和技术投资借贷利润分配偿还借款支付利息销售预付采购预售赊销赊购现款现货现款现货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工资等支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营业外收支余额所得税税后利润利润总额股息红利提公益金提公积金弥补罚款投资和资金运营筹资资金分配折旧未分配利润专家观点•“一个企业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其财务上的含义,而任何一个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决定就是该企业的财务决策。因此,从广义上讲,一个企业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属于公司财务的范畴”达摩达兰(纽约大学)二、风险(一)风险的定义1、风险一词的由来•风险(Risk)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car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Risqué)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中文的涵义是:远古时期,渔民出海前都要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2、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学术界主要代表性观点:•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风险是由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风险是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预期最大损失(VaR)3、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器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风险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损失: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4、风险的测度•风险频率:又称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数量的标的,在确定的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风险程度:又称损失程度,是指每发生一次事故导致标的的毁损状况,即毁损价值占被毁损标的全部价值的百分比。•二者的关系:•风险频率不高,但风险程度很大;•风险频率很高,但风险程度不大。(二)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2、风险管理步骤(1)风险识别•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主要方法:•生产流程分析法(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专业调查法(2)风险估测和评价•风险估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3)风险控制•避免风险:躲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第二章企业财务要素与会计核算一、财务要素1、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具体项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具体项目•流动负债•长期负债3、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具体事项•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6、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分为:•(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的价值。•(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例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和罚款收入等。7、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分为:•(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的价值。•(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例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罚款支出、对外捐赠等8、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收入-费用+计入利润的利得计入利润的损失-三个公式等价吗?•成本+利润=售价•售价-利润=成本•售价-成本=利润三个公式不等价•成本+利润=售价•适用于垄断行业、有定价权的企业、企业销售定价环节•售价-利润=成本•适用于竞争行业、无定价权的企业、企业生产环节•售价-成本=利润•适用于推行价值管理的企业,企业计划预算环节二、会计核算1、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分析利用2019/9/24毛中明版权所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明细分类帐总分类帐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会计报表简化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借贷复式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方在账簿的左侧,贷方在账簿的右侧。•资产类账户:增加数记入账户的借方,减少数记入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数记入账户的贷方,减少数记入账户的借方。•收入类账户:增加数记入账户的贷方,减少数或转销数记入账户的借方。•成本费用类账户:增加数记入账户的借方,减少数或转销数记入账户的贷方。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作用•揭示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预估企业经营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三、政府补助及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问题(一)企业财务通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1号•第二十条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二)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四)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企业负债管理。•(五)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二)政府补助的相关会计准则1、政府补助的界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特征•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有条件的(政策条件和使用条件)•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2、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一)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二)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三)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四)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比如,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3、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4、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处理(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3)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一)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二)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5、政府补助的披露•(一)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三)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三)财政专项资金相关会计处理1、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
本文标题: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4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