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2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第十二讲国际货币体系本章内容:国际货币体系概述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概念: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为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对货币的本位、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所做出的安排、遵循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形式,以及各国之间相互协调的通称。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汇率制度的确定;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4、国际收支的调节;5、黄金、外汇是否自由流动与转移;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根据货币本位进行划分:金本位制不兑换纸币制金汇兑本位制2、根据汇率制度进行划分:固定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由浮动汇率制度3、有时将储备资产和汇率制度两者相结合来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分类。四、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标准1.促使国际贸易协调发展;2.能够促进国际资本较为自由地流动,使资源在全球得到有效配置;3.它应该能为世界经济提供与其发展速度相匹配、有效的国际清偿能力;4.应具有较好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调整各国国际收支的失衡;5.应能使人们对国际金融局势保持乐观态度;6.应对于相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承担更多的义务,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二、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大约形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结束于1914年。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所有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以金币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具有法定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储藏、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储备货币使用黄金,并以黄金作为国际结算工具;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英国经济学家休谟(Hume,1752)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扩大物价上涨贸易差额减少顺差和黄金流入终止金本位制的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完全的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缺点从根本上讲是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使国际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这一货币体制的稳定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当价格体系波动幅度较大时,这一体系很难正常运转。国际金本位制在1929-1933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全部瓦解。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结果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国际金本位制和大萧条:•1929年开始的长达10年的大萧条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全球性.它并非局限在美国及其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是迅速地蔓延到欧洲、拉美和其他地区。•大萧条的这种全球性是什么造成的呢?研究表明,国际金本位制在这次20世纪最大的经济危机的开始、加深和蔓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国际经济学》,PaulKrugman横轴:1935年的价格水平(以1929年价格水平为100%)纵轴:1935年的工业产值(以1929年产值衡量的百分比)第三节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讨论了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等问题。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会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美元同黄金直接挂钩,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可调整的固定汇率:+/-1%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黄金美元ABC1盎司=35美元±1%2、国际金融组织的建立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1945年12月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该组织是进行国际货币协商合作的永久性机构,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世界银行之前身)。世界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辅助性机构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国际收支逆差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国际收支失衡的解决主要是由逆差国从货币基金取得短期资金融通来解决。4、废除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要求成员国不得实行针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但可以实行针对资本流动的外汇管制;要求成员国实行货币的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性,承担这一义务的国家叫做第八条款国;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1、特里芬两难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逆差。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2、其他国家维持固定汇率的两难。3、该体系中各国协调合作难以顺利开展。三、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960年以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美元荒”;1960年以后,主要问题是“美元灾”,出现3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这一行动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之后为维持本国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各国货币的全面浮动,使美元完全丧失了中心货币的地位,这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1.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双挂钩原则,结束了战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动荡混乱状态,使得国际金融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这为战后50~60年代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3.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了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的约束,这对于国际商品流通和国际资本流动非常有利。4.IMF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从而有利于世界的经济的稳定增长。5.“特里芬两难“说明以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关系为基础,以一国货币为中心,以固定汇率和短期融资为机制的体制,确实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国货币(美元)为中心,决定了它必然也只能是一种过渡体制。随着战后国际经济的恢复,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要从以一国货币为中心过渡到多国共同协调的体系。第四节牙买加货币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会议结束时达成了《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又通过了以修改《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实际上形成了以《牙买加协议》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即牙买加货币体系。一、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汇率制度,但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应受IMF的监督。2.黄金非货币化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的定值标准,并取消黄金官价,IMF将原来持有的黄金部分出售;3.提高特别提款权(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IMF与会员国之间的交易以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IMF一般账户中所持有的资产一律以特别提款权表示。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IMF以出售黄金所得收益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以解决它们的国际收支的困难。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二、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特点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世界经济呈现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的结构。美元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世界的主要货币;日元、德国马克和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加强;黄金的货币作用被进一步削弱,但仍未退出历史舞台。2、汇率制度多元化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3、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充分利用汇率机制,通过汇率的适度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利用利率差异来调节国际收支;通过国际融资来调节国际收支;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调节作用。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积极性:1.牙买加体系的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克服了“特里芬两难”;2.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可以适应一国或世界经济的变化;3.多因素的国际收支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局限性:1.使国际货币格局错综复杂,缺乏统一稳定性。2.使汇率波动频繁而剧烈,加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局面。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拉美债务危机7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迅速膨胀,到了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支付,但是遭到拒绝。政府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拉美债务危机原因1.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首先产生于它们债务负担的日益加重。2.偿债负担的加重还由于发展中国家难以用商品的大量出口保证债务的顺利偿还。3.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4.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债务危机的处理在墨西哥危机开始时,墨西哥和美国的主持下,将墨西哥财政部官员和拥有债权的数百家商业银行之间召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解决债务问题的咨询委员会,目的是帮助和协助对债务国的贷款。同时,这些银行、有关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世界银行一起向债务国提供新的贷款。另一方面要求这些参加合作的银行重新安排还款期限,以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1989年,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布雷迪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计划。主要是要求商业银行与债务国合作,为债务国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同时要求IMF和世界银行,为“减少债务或清偿债务”提供资金。1992年,巴西和阿根廷与它们的债权国签定了减免债务协定,发展中国家终于渡过这次债务危机。(二)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1)1.从外部原因看,是国际投资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资撤离。据统计,危机期间,撤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高达400亿美元……2.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的矛盾性。①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2)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④东
本文标题:12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