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绪论
经济地理学本课程以李小建《经济地理学》为参考用书。该教材分为14章。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第四章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篇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关系第四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第五节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第二节国际联系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三篇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发展历史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第四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第一节汽车工业第二节电子工业第三节服务业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全球化与当地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第二节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第三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新产业区研究第二节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第三节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以下分章节具体教授各章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史志描述国内的《山海经》《禹贡》《五藏山经》希腊的《地理学》春秋战国以后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禹贡》所说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五藏山经》是《山海经》中最古老、地理学价值最大的部分。《五藏山经》全文15000多字,山名347个,它把我国的山地分为南、西、北、东、中五个走向系统,每个系统中的许多山又被分成若干行列,即若干次经,依次分别叙述它们的起首、走向、相距里数和结尾。山经含有今天所说的山脉之意,不过当时还只有把山隔成行列的概念,而缺乏山势连绵的意义。希腊的《地理学》按照传统的看法,地理学在西方作为一门学科发轫于古希腊。约公元前9~前8世纪时,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有许多地理方面的记述,而且古希腊学者对源于埃及、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腓尼基的地理资料进行了整理,提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和概念。商业地理研究17世纪开始,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17世纪中叶,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影响深远,至今仍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商业地理手册》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的。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葛茨还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们认识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但是经济地理学的重大发展,却是20世纪之事。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均在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了对应的研究专门委员会或小组。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从环境决定论(1900年至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诸方面来分析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这种分析对于认识经济地理学理论演变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反映其它方面的变化。(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皮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战后以来,做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60年代初美国地理学家麦克尼提出了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其主旨是企图“使经济地理学中仅仅对物的分析转移到对人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关注上来”。企业地理尤其关注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的研究。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相继开展了此类研究。其中,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增强的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本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normativeanalysis)为思维方式。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梳理,可以直观地用图1—1表示图1-1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二)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主要观点学者及出处1.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2.经济地理学是关于人类生存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利用和再生产的学科,它强调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技术条件的产生和利用。3.经济地理学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4.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惠勒(J.O.Wheeler)和马勒(P.O.Muller),《经济地理学》第二版(1986)李(R.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第二版(1986)史密斯(D.M.Smith),《产业区位:经济地理分析》第二版(1981)迪肯(P.Dicken)和劳埃德(P.Lloyd),《空间区位:经济地理的理论透视》第三版(1990)主要观点学者及出处5.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6.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7.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分布,世界资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分布和扩张。8.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社会关系差异和相互关联的产物。哈特向(T.A.Hartshom)和亚历山大(J.W.Alexander),《经济地理学》第三版(1988)贝里(B.Berry)、康克林(E.C.Conkling)和雷(D.M.Ray),《全球经济:资源利用、区位选择和国际贸易》(原《经济地理学》第三版)(1993)迪·苏扎(A.R.deSouza)和施图茨(F.PStutz),《世界经济:资源、区位和发展》第二版(1994)马西(D.Massey),《劳动空间分工:社会结构和生产地理》第二版(1995)归纳总结: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二)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区域学派,以地理学家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该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erritorialproductioncomplex,简称TPC)或经济区。另一派是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总结:从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中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地域组织”等的强调,可以看出,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加强了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这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对照。(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两派观点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初步揭示了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80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观点也开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包括: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2.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也可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该研究对象,可进行如下阐述。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产业(商贸、旅游与娱乐、仓储运输、旅馆与饮食,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发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
本文标题:1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7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