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三章利润表(修订2)
第三章利润表解读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上述定义中值得关注的:一是“一定会计期间”表明利润表是一个“时期”信息,统计学称之为“时期数列”,有人将其称之为“一个悲喜剧的剧终”;二是本表主要揭示企业的“健康状况”(即经营成果)。第一节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一、利润表的作用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分析和掌握企业利润的增长点以及亏损的分布点;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企业预算完成程度。由于利润既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之一。二、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的结构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出净利润(或亏损)以及综合收益。第二节利润表项目分析一、利润表项目分析的程序及其收益项目关系分析(一)利润表项目分析的程序利润表的项目分析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以净利润为终点。利润表的这种结构不仅将业务分块,而且采用累加形式排列,最终揭示出收益总额。分析收益的业务结构,可以了解不同业务的获利水平,明确它们各自对企业总获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二)利润表收益项目关系分析收益质量评价是一个主观过程,企业的报告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对于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不一样。由前述可知,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经常业务利润与偶然业务利润、经营利润与投资收益、资产利润与杠杆利润。这些项目的数额和比例关系,会导致收益质量不同,在预测未来时有不同意义。因此,要分析以下比例关系:l、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一个公司的营业利润应该远远高于其他利润(如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等)。营业活动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基本途径,代表公司有目的活动取得的成果。与营业利润相比,非营业利润较高的公司,往往是在自己的经营领域里处于下滑趋势,市场份额减少,只好在其他领域寻求收益,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或期货市场,而这种市场的风险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复杂,收益很难保障。2001年5月6日,波士顿的OWS(OFFWALLSTREET)公司(证券分析公司)发表了一份关于安然公司的分析报告,建议投资人卖掉安然股票,主要依据是安然越来越低的营业利润率。资料显示,安然的营业利润率从1996年的21.15%,下降至2000年的6.22%。其中2000年的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2.08%,2001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1.59%(该季度的收入为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3倍,而营业利润很少)。它的利润是利用关联交易从子公司转移利润。例如,2000年第二季度,把一批光纤电缆出售给关联企业等。因此,OWS公司建议股东不要轻信安然的财务利润。2、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内部利润是指依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它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外部利润是指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接受捐赠等,从公司外部转移来的收益。外部收益的持续性较差。外部收益比例越大,收益的质量越低。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市公司获得的补贴收入骤增,从获得补贴收入上市公司的数量到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均有大幅上升。2003年225家获得补贴收入,补贴收人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3.02%,而2004年度,获得补贴收入的上市公司有410家,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76%,其中不乏有地方政府“救市”,而企业利用补贴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据统计,在披露年报的可比公司中,2009年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平均比值为71.47%,而2008年,这一比值为82.6%。显然,经营活动净收益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下降了11.13个百分点。而2009年可比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平均比值为15.49%,而2008年这一比值为13.14%。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平均比值为79.75%,而2008年这一比值为85%。这一比例再次印证了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真实盈利能力下降的结论。二、营业利润项目分析由利润表的结构可知,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配比结果,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第一个层次的结果。对此,首先。可将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配比,一般应在80%以上,并结合行业、企业历史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和持久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当期利润的质量。进而,再对其构成因素的具体项目进一步分解评价。(一)营业收入项目分析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企业取得的营业收入是其生产经营业务的最终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超过能否得到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同时,营业收入又是许多经济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的计算基数。企业应保持相当数量的营业收入。对此,首先进行数量判断:即将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配比。营业收入代表了企业的主要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而这种能力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资产总额)相适应。这种分析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开展。一般而言,前者应当高于后者。营业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处于成长或衰退阶段的企业较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较高;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较高,有些特殊行业(如航天、饭店服务业)较低。若二者不配比(过低或过高),需要进一步质量判断。对营业收入进行质量判断应注意:1、营业收入的确认。新《企业会计制度》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例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要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而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经发出;要求企业判断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而并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等等。这样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正确判断。2、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配比。由此,观察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以赊销为主,还是以现金销售为主。一般而言,如果赊销比重较大,应进一步将其与本期预算、与企业往年同期实际、与行业水平(如国家统计局测算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质量。3、营业收入的前十名客户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以观察企业收入的质量和稳定性。4、营业收入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如果企业为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有的公司为获取不当利益,往往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企业所谓的“盈余管理”。关联交易往往通过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产生交易上的不平等,来迎合自己利益需要的可能。在公司需要业绩成果的时候。关联交易的作用十分明显。从2008年年报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常频繁,关联交易产生利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显著。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在关联公司内部进行“搬砖头”式的关联销售,难有现金流入。对此,要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对于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分析关联方交易之间商品价格的公平性。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一)购买或销售商品;(二)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三)提供或接受劳务;(四)代理;(五)租赁;(六)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七)担保;(八)管理方面的合同;(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十)许可协议;(十一)赠与;(十二)债务重组;(十三)非货币性交易;(十四)关联双方共同投资;(十五)交易所认为应当属于关联交易的其他事项。5、营业收入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关系到企业不同利益集团,以及国家(如税收)的利益分配,因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收入与费用是利润构成的两大要素,而收入要素比费用要素对各方利益的影响更大。例如,就税收而言,费用要素仅影响企业所得税,而收入要素除了企业所得税外,还直接影响流转税。常见的操纵收入行为有三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入;第二种是推迟确认收入;第三种是先确认收入,达到目的后,再进行“销售退回”或“销售回购”,玩“数字游戏”。(二)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分析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而其他业务支出,是企业经营其他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应由其他业务收入所负担的流转税等。其他业务收支一般应为正数,既为“其他”,那么,其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不应过大,一般在20%以下。否则,需要进一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进行其他业务收支质量判断应注意:第一,其他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配比。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应过大,一般在20%以下。若前者比重明显偏高,应关注会计报表附注,检查是否该企业存在关联方交易行为。这种关联方交易主要是企业向关联方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让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等,尤其是非专利技术,分析这种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第二,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配比。由此,分析不同其他业务项目对其他业务利润的贡献程度。有时,个别企业发生二者不配比,即其他业务收入小于其他业务支出(如销售材料),则有人为转移企业资产之嫌。对此,应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的明细项目,观测其主要收益和亏损的分布点。(三)营业成本项目分析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它是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代价。企业的费用、成本主要反映资源的耗费情况。通过对公司、企业费用项目的分析,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对公司、企业费用的发生情况、主要用途、费用规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可以对公司、企业产品成本水平有所了解,与销售价格相对比,还可以分析产品的盈利情况。对营业成本首先要进行数量判断: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配比。将二者之差除以营业收入,即得出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毛利率。并以此结合行业、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毛利率在20%左右,饮食业的毛利率在40%左右。若毛利率过低或过高,需要进一步质量判断。三大汽车公司与微软毛利率的比较年度通用福特戴克微软20019.20%1.80%16.10%86.30%20027.80%6.80%18.80%81.60%20038.00%6.20%19.40%81.20%20046.90%7.70%19.30%81.80%20052.70%5.80%17.90%84.40%20064.80%-3.90%17.10%79.10%*2006会计年度,微软对Xbox游戏机业务确认了1057亿美元的减值损失,并计入销售成本,若剔除这一因素,微软当年的毛利率为81.1%。上表表明,微软历年来高达80%以上的毛利率是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远不能相比的,这正是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差别之一。对于微软而言,销售成本主要包括拷贝费用、包装费用和运输费用,它们在总的成本费用中所占比例不大,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费用才是微软的重要成本费用项目。2006年,微软的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费用合计为186亿美元,是销售成本的1.94倍。事实上,过去10年微软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20%至25%用于广告促销,15%至20%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相比之下,三大汽车公司在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10%左右。显然,微软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才使得三大汽车公司相形见绌。进行营业成本质量判断时应注意:1、营业成本的确认。结转与收入相关的成本。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应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结转成本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收入确认的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成本必须结转。二是如一项交易的收入尚未确认,即使商品已经发出,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结转。商品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结转的商品实际成本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2、营业成本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企业生
本文标题:第三章利润表(修订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2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