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教学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化学教学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化学教学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其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三、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教程2、了解食品中的甜味剂的种类,增加判断能力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有一位书呆子在家看书,妈妈让他去超市买一点糖。当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妈妈发现他拎了一大包东西,一袋生粉、一包白糖、一卷棉花,妈妈惊讶地问?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些都是糖啊!请问,他讲得对吗?讨论1口语中的糖与理论上的糖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问题1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实验一、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实验1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填表。讨论2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回忆生物课中糖的检验和氯气检验用的试纸)实验二、(1)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氢氧化铜悬浊液加葡萄糖后颜色变化:氢氧化钠溶液用量。(2)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加入试剂用量与表达。(3)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参考资料,少熬夜!(4)向大试管中加入4毫升淀粉溶液,再加入1毫升硫酸溶液,加热4~5分钟。得到溶液冷却后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水;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毫升氢氧化钠中和,再加入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问题2实验(4)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酸在淀粉水解中起什么作用?讨论3为什么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时,要先用氢氧化钠中和?几种糖的相互关系:类别葡萄糖:单糖蔗糖:C12H22O11二糖麦芽糖C12H22O11C12H22O11+2H2O→2C6H12O6二糖淀粉(C6H10O5)n纤维素(C6H10O5)n(C6H10O5)n+nH2O→nC6H12O6多糖同分异构体蔗糖、麦芽糖讨论4以淀粉M=500000纤维素M=2000000说明其各自n值两者是同分异构体吗?糖的存在和制备:(学生看书解决下列问题)葡萄糖的存在、制备、用途:利用葡萄糖来补充营养的原理:课堂反馈现在农民收割以后,很多人都在田里把秸杆焚烧,这样既造成空气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公路的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帮助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①制沼气②制葡萄糖③制酒精④造纸⑤动物饲料以162吨含纤维素80%的秸杆为原料理论上可制备96%的酒精多少吨知识拓展:添加到食品中的甜味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化学教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参考资料,少熬夜!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课堂教学中通过浓氨水的扩散对比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对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通过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延伸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向车胎里打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确认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教材中还设计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期学习作好知识铺垫。二、学情分析:在初二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从化学角度讲解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三、教学目标知识与特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4、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参考资料,少熬夜!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四、教学课时与教学准备:1、教学课时:(1课时)2、教学准备:红墨水、冷热水、大、小烧杯、氨水、酚酞试液、酒精、量筒、教学课件、温度计、体温表。五、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六、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七、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辅助。八、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室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什么?为什么全教室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剂的气味?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活动]发现问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由此引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身边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高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2、新课学习:[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追问]:我已经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了,为什么现在仍有清新的气味?[经过讨论得结论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讲解]: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但空气清新剂的清香仍然存在,说明构成空气清新剂香味的粒子——分子,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却真实存在的。[PPT投影]: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图3-2)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图3-3)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学生活动]边听、边看、边疑,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肉眼无法看见,但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参考资料,少熬夜!子、原子的特征)[介绍]: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PPT投影](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活动探究]红墨水分别在冷、热水中扩散。[追问]:为什么红墨水能在水中扩散?为什么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率快?[演示实验]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例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同时播放实验过程及微观过程)[PPT投影]:2、分子等粒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学生活动]想象、理解:分子、原子有多小。[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学生活动]学生实验:1、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是否等于200mL。2、用酒精温度计,体温表分别测出水温和体温,观察表上数值变化情况。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上述问题。[PPT投影]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原子的概念。[提出问题]: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通电H2OH2+O参考资料,少熬夜!2[板书PPT投影](二)分子、原子的概念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强调:“保持”是指保持“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最小粒子”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强调:“最小粒子”不是指绝对的最小,而是指“化学变化”中的最小。3、分子与原子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1、质量、体积都非常小2、彼此之间有间隔3、总是不断地运动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点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为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质没有变,分子本身没变化。(物理变化)2、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化学变化)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巩固、深化反复从《水分解的微观变化》领会分子的“分与合”,做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的图示。[设计意图]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师活动]:[矫正总结][巩固训练]练习册本节选择题部分。[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九、板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观点或特征)参考资料,少熬夜!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的运用。1、解释有关常见现象2、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三)分子、原子的概念: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
本文标题:化学教学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46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