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和个人理财要知道,社会存在的最大浪费,不是家庭理财错误,而是资源配置错误。价格管制造成的僵化、大量的烂尾楼、进出口中的政府补贴、失业导致的人力浪费等等,都是资源配置问题,个人对此毫无办法,必须由懂得经济学的政府官员来解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应该学经济学,而企业家却未必一定要学经济学。社会科学比较像一个网状结构,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起始点;而自然科学比较像一个立体结构,有上下先后之分。《微观经济学十讲》(茅于轼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包括10篇讲义。这是按照我在讲座上的演讲,当时记录,事后整理而成。听讲的对象,既有学经济学的,也有没有系统地学过经济学的。针对这样的对象,我的讲义必须有相当广泛的适应性。我认为就社会科学而言这是可能的。它不像自然科学,必须按部就班,先学基础性的,然后才能讲复杂的。没有学过解析几何恐怕很难学好微积分。社会科学则不然,学起来不太有先后之分,从哪儿开始都可以。就拿学经济学来讲,有的教科书先讲宏观经济学,有的先讲微观经济学。又拿微观经济学来讲,有先讲效用理论和需求函数的,但是我研究经济学是直接从分配理论进入的。可见社会科学比较像一个网状结构,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起始点;而自然科学比较像一个立体结构,有上下先后之分。学社会科学有点像阅读一本人生的故事书,从中懂得人生的道理。年轻的时候也有人生阅历,但是总不如老年人的阅历丰富。看得愈多,想得愈多,懂得的也愈多。所以社会科学人人都懂一点,但是懂得多还是懂得少可大不一样。一方面是阅历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要学习。同样读一本社会科学的书,不同的经验背景,不同的知识准备,得到的知识差别极大。小学生读《论语》,开篇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未见得他一点儿也不懂。跟有阅历的人比较,懂的程度肯定有很大的差别。同样地,学经济学里的需求线和供给线,开始学时对它的理解和后来的理解也是非常不同的。本着这样的理解,我准备这个经济学的讲义,尽量做到深浅皆宜,能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作为入门读物,可以知道经济学的大致内容;作为中级读物,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思考。读完一遍能有所收获,再读一遍还能有新的感受。至于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就得让读者来判断了。一个人经济学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看对问题能不能用多视角分析初学经济学的人容易犯一种毛病,就是片面性。一个经济现象可以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去分析。不同的视角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拿通货膨胀来说,反对的人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赞成的人把它说成是造福人类。其实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争论的时候往往只看见自己的理,拒绝别人的理。一方面这和思想的片面性有关,但是更糟糕的是因为和个人的利益有关,往往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立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多半会反对价格上升,即使这能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学讨论的问题都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并借以作出判断。片面性或许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不利于学习经济学。一个人经济学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看对问题能不能用多视角分析。上个世纪末,我提出了人与人的对等关系。它的道理非常简单,就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我、你、他,都是同样的人。因此很容易看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可能在全社会遵照施行,它在逻辑上是错误的;也很容易看到,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侧面。如果没有一个损人利己的人,就不可能有损己利人的人,他们俩搭配起来才能把这件事做成。要学好经济学还必须对追求财富有兴趣,但这里说的是全社会的财富。经济学是讨论资源在全社会中如何配置才能使全社会生产的财富极大化。经济学也不同于企业管理要学好经济学还必须对追求财富有兴趣,这里说的不是个人的财富,而是全社会的财富。经济学家必须有一种心态就是希望全社会能富起来,而不光是对经济学的理论有兴趣。有些经济学家对社会的财富生产并不关心,只去研究纯理论的东西,比如某个函数是凹是凸,它有没有适当的方程可以与其对应。倒不是说这些问题不需要研究,而是说研究它们的最终目的还应落实在社会财富的生产上,否则经济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一般均衡理论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看似非常纯理论,但是它关系到在哪些条件下我们这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大的动荡。有时候它能指出非常重大的危险在哪里。理论和实际永远是相对应的,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实际所在,只去研究理论本身。这样做的结果,即使有所成就,也成不了大经济学家。经济学和个人理财不同。前者研究社会致富,后者研究个人致富。这两者都需要研究,但是经济学只研究前者。因为经济学是讨论资源在全社会中如何配置才能使全社会生产的财富极大化,或者说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效率如何提高,避免浪费。这和个人理财是两回事。经济学也不同于企业管理,后者研究企业如何致富,它比较接近于个人理财。所以,经济学始终是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考虑全体民众的利益,甚至全世界百姓的利益。有些人以为研究价格理论和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以为研究企业和家庭理财才是微观经济学,那是没有搞清楚经济学的本质目的。要知道,社会存在的最大浪费,不是家庭理财错误,而是资源配置错误。价格管制造成的僵化、大量的烂尾楼、进出口中的政府补贴、失业导致的人力浪费等等,都是资源配置问题,个人对此毫无办法,必须由懂得经济学的政府官员来解决。不少人以为学经济学可以帮助你赚更多的钱,其实不然最后谈一下为什么要学经济学。不少人以为学经济学可以帮助你赚更多的钱。其实不然。只要看一下世界巨富的名单,有几个是学了经济学而致富的?恐怕极少极少。或者,经济学家中有几个发了财的?也是极少极少。可见学经济学和个人赚钱基本上没有关系。一个人只要有普通的智力,懂得市场和价格,按照正常的方式做生意,就能赚钱。如果他有创造力,运气好,就可能赚更多的钱。这和学不学经济学无关。但如果讲社会如何致富,就必须懂得经济学。如果一个人负责处理公共财政、制订价格、分配经济配额、管理土地、审批建设项目、制定经济政策、讨论国际贸易的条款、管理教育拨款、消除贫困等等,那就必须懂得经济学。一切涉及资源配置的工作岗位都应该有经济学的知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应该学经济学,而企业家却未必一定要学经济学。因为政府有责任建立市场、维护市场,而企业家只要在已经建好的市场中按照市场规则赚钱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关于经济制度的选择。这件事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生活状况甚至生命财产,非同小可。懂得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知道控制人和人关系的物质因素,因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善于享受人生,避免烦恼。学了经济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许多人对宇宙学有兴趣,其实懂不懂宇宙学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无关系。不管宇宙起源于多少年以前,我们照样上班下班,吃饭穿衣,丝毫不受影响。但是对宇宙学的兴趣确实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改变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学经济学也一样,恐怕比宇宙学造成的影响还更大一些。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最基础的价格和资源配置部分,我相信,资源配置理论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部分。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微观经济学,他很难被承认为经济学家。加息后的一些扫盲工作1)加息后,月供如何变化答:Excel中有一个函数,月供=PMT(利率,月数,金额)好比在5.04%利率下,相当于月息0.42%,贷款十年120个月,则每万元月还款PMT(0.42%,120,10000)=106.26元。如果利率上升到5.31%,相当于月息0.4425%,新每万元还款为PMT(0.4425%,120,10000)=107.59元。公式很简单,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现将调整后的计算结果列表如下。原利率新利率5年188.90190.146年161.23162.497年141.53142.808年126.79128.089年115.37116.6710年106.26107.5911年98.84100.1912年92.6994.0513年87.5188.8914年83.0984.4915年79.2980.7016年75.9877.4117年73.0874.5318年70.5271.9919年68.2569.7320年66.2267.7221年64.4065.9222年62.7564.2923年61.2762.8224年59.9261.4925年58.6960.2826年57.5759.1727年56.5458.1628年55.6057.2329年54.7356.3830年53.9355.59另外还有几个函数值得推荐,当按揭至第N个月时,剩余贷款:PV(月利率,总月数-N,贷款额)当月本金:PPMT(月利率,N,总月数,贷款额)当月利息:IPMT(月利率,N,总月数,贷款额)2)为何存款利率封顶不封底,贷款利率封底不封顶答:中国实行的利率管制,关键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利率大战,关键为了维持金融系统垄断卡特尔。目前主要的情况,存款难以获得,所以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很大的冲动,进行“高息揽存”。而下调的动力几乎没有。所以存款利率封顶,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的垄断高利润。同理,个人零售贷款低风险,高利润。商家视为香饽饽。贷款利率封底,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间“低息揽贷”。防止出现香港般2.5%~3.0%的竞争性利率。维护商业银行的垄断高利润。3)为何人民币宣布加息消息后,美金出现一波反弹行情。答:人民币加息后,全球资金流入中国,这几乎是均衡等价的,即按欧洲占全球GDP之30%,美国25%,日本15%等进行分配。而中国央行接下这些外汇抛盘后,转化为外汇储备。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是严格地按照世界GDP分布而分布的,也不是按照中国贸易伙伴贸易加权分布的。虽然没有正式公布,但一般认为,在中国的总外汇储备中,美圆占了60%强,欧元日圆黄金比例颇小。所以中国央行接下全球外汇抛盘后,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美圆国债。由于存在这样的“结构性差异”。会产生一股额外的美圆需求。4)加息会抑制通涨么答:加息后,全球外汇流入中国,导致进一步的外汇占款,引发更大规模的通涨。用加息对抗通涨,好比人追逐自己的影子,永远不能成功。只要政府多印钞票政策不变,通货膨胀将继续下去,再加息也不会减少通胀率。只要外来资金流入上海,上海物价还要上涨。国企改革浅探(上、中、下)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中国国企形成(上)二、中国国企困因(中)三、中国国企思考(下)本文正文:一、中国国企改革浅探(上)2004年,中国国企改革走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是走一条中国自身的国企改革之路,还是全盘西化一私了之,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沉重话题。因此,回顾和反思国企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对于尊重历史理清思路推进国企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国企形成中国国企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是一个从战争废墟上建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人民共和国。从政体上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经济上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始积累。因此,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加速工业现代化,面对国内一穷二白和国际反华势力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诸领域严密的包围封锁甚至战争威胁,在一无外债、二无内债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为此,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政府高度介入工业化模式便成了必然的选择。翻身解放的广大工农大众当家做了主人,深深地感到没有国家便没有小家,没有强大的工业化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更没有小家的幸福安康。因此,他们忘我劳动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农业的剩余就必然成了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有文献估计,在改革前的1950年-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100亿元收入;在1979年-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提取农业净剩余约12986亿元;从1979年到1997年,国家从农村征收了2亿7千万亩土地,用于城区扩容、修路、建工厂和开发区,这笔土地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走,中间又被国家汲取了6-10万亿的“剪刀差”。其次,对于产业工人则实行高
本文标题:理财(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6555 .html